林鑫 姜小妹
【摘 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催生了很多金融信用消費的新形式和新產品。“螞蟻花唄”就是互聯網信用消費金融的典型產品。由于“螞蟻花唄”以支付寶為載體推廣,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從目前的情況看,大學生群體也是“螞蟻花唄”的重要用戶群體。本文主要以江蘇大學的學生群體為樣本,調查了解螞蟻花唄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使用情況以及該產品對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尋找大學生信用消費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并且探索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螞蟻花唄;信用消費;大學生消費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迅猛。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的消費方式逐漸發展起來,尤其是新生代的大學生群體成為了網絡購物消費的主力軍,時常會出現購買欲望大于購買能力的情況。在2015年的3月,螞蟻金服針對這一現象聯合支付寶推出了類似于信用卡的服務“螞蟻花唄”上線。用戶可根據“芝麻信用”評分的高低,可得到“花唄”不同的使用額度。該服務一經面世便受到了消費群體的追捧,這無疑是給目前還沒有固定經濟收入但消費需求又高的大學生送來了福利——“虛擬信用卡”。經過這幾年發展,螞蟻花唄的受眾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依賴于花唄消費,然而這種先消費后付款的服務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消費心理、信用評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para correspondencia.(2016)研究了大學生的消費控制源與債務態度之間的關系,他認為負債對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年輕人對負債的態度不一樣,性別之間都有差異化。根據研究的一般假設,對債務的寬容態度與消費的外部軌跡有關,對負債態度寬容的年輕人往往會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
S Cummins , JW Peltier , JA Schibrowsky 等(2014)研究了在線或社交媒體背景下的消費者行為,通過對八類在線消費者行為研究。他認為隨著社交媒體的網絡營銷的出現,消費者行為與互聯網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倫德爾.卡爾德(2010)研究了消費信貸文化史,向“消費信貸侵蝕了傳統價值”這一觀念提出了挑戰。通過研究考證,作者認為消費信貸的真正作用是讓大眾也有能力購買昂貴的耐用消費品,并使負債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它的催化之下,克制與揮霍這一對矛盾達成了令人驚異的平衡,并成為當代消費文化的最重要主題。國外學者關于大學生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比較透徹,但對網絡信貸平臺的消費模式解析得不夠深入,由于國外的信用體系已經較為完善,因此在信貸信用認知方面研究較少。
繆逸帆 王璐煒(2017)研究了關于螞蟻花唄信用貸款風險的問題。從授信群體分析,大學生群體沒有穩定收入,素質和道德水平的不確定,這使得平臺在壞賬率和客戶群體延續性等方面面臨巨大挑戰。此外,借款人和螞蟻花唄平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部分大學生等年輕人對還款的利息、時間、方式、渠道、程序了解不到位,最終導致年輕人群體難以按時償還,失信現象比較突出。
魯夢宇(2016)在《互聯網金融引起的消費信貸潮流》中提到:超前消費模式會使這些消費群體在不知不覺中過度消費,超出自己的還款能力,導致逾期還款或面臨違約風險。并且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模式下,各購物網站都有自己的不良信用記錄信息庫,未來可能會接入整個信用體系,如果客戶的不良信用記錄進入信用系統,將對今后的工作、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對于“花唄”的廣大客戶群體而言,在進行超前消費的同時還是要理性消費。國內對大學生的消費傾向及信貸情況的研究比較具體現實,但較少總結出切實可行的引導當代大學生加強信貸認知,樹立科學消費觀的具體措施。
二、大學生“螞蟻花唄”使用情況及對大學生消費影響調查
本文以江蘇大學學生群體為主要樣本開展了“螞蟻花唄”的使用情況及對大學生消費影響的調查。調查通過網絡問卷的形式開展,共收回有效問卷292份。
(一)不同年級層次使用螞蟻花唄的情況
根據對大一到大四四個年級階段以及研究生在讀的學歷層次進行的調查我們發現,大一到大二使用花唄的學生不足8%,而大三到大四階段使用花唄的人群就上升到了47%左右,而研究生階段大學生使用花唄人群占到了87%。隨著大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歷的增加,花唄的使用人數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并且隨著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螞蟻花唄的使用額度也不斷增加。同時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超過一半使用“螞蟻花唄”的大學生使用該產品消費的頻率并不頻繁,甚至很少使用,多數是因為支付寶捆綁的活動而開通了“花唄”產品。
(二)大學生使用“螞蟻花唄”消費的影響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螞蟻花唄”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主要分為兩方面。從積極方面看,很多大學生認為“螞蟻花唄”新型信用消費的金融產品,能夠及時提供額度供大學生使用,可以解決大學生在資金短缺情況下的應急需求,同時也能支持大學生電子支付,提供了在現金臨時短缺等情況下的便捷支付手段,有利于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同時由于花唄申請方便,使用簡單,相比如傳統的信用消費產品的各環節門檻要低很多。從消極方面看,“螞蟻花唄”產品的大量使用也會帶來諸如消費虛高、互相攀比、透支頻繁導致信用受損等情況,這也是使用“螞蟻花唄”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提出的新挑戰。
三、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信用消費產品的對策措施
金融產品伴隨互聯網科技走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既要積極迎接新技術帶來的便捷,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避免信用消費帶來的消極影響。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用消費觀念,主要要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
從國家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尤其是金融管理部門的職責來看,要規范相關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的授信行為,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要分類控制,避免出現盲目授信或者虛高授信的情況,以免造成大學生信用消費額度過高,導致出現一系列問題。
從高校和大學生自身的角度看,要主動適應互聯網金融的新變化,高校要開設相關講座、公益宣傳、金融課程等,通過多種方式對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剖析,讓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能夠正確認識到信用消費的利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用消費觀念;從大學生本身來說,要有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及消費狀況的能力,要能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對消費需要有明確的認識,做到學業為主,娛樂為輔。使用如“螞蟻花唄”類的金融產品時要量力而行,做好規劃,注重自身信用。
從互聯網金融產品服務提供企業的角度看,要通過后臺的年齡及相關特征控制機制,區分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能力,對于明顯超出自身消費能力或者存在消費風險的人群,要在相應客戶端主動提供風險提示,引導大學生認識到信用消費的風險。并且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應避免將正常資金托管業務與信用消費產品捆綁,杜絕強制開通相關服務,規范經營,履行良好的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
四、總結
通過大學生使用“螞蟻花唄”這類網絡信貸服務的調查,我們對大學生群體使用相關產品以及產生的利弊進行了初步探討,并且對螞蟻花唄對大學生信用消費行為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有利于,幫助大學生適當使用信貸服務,增強負債風險意識,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塑造大學生群體良好的消費風氣,也為未來高校加強大學生金融行為教育提供了一些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鄒開亮,賀喚喚.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信用消費的冷思考[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11):54-57.
[2]沈思佳,何磊.基于螞蟻花唄的大學生信用消費行為調查分析[J].時代金融,2017(18):26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