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悅
【摘 要】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大量的推廣與應用,多媒體作為一項新的教學方式,對教師改變教學理念與活躍課堂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也有著深刻地影響,更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讓數學教學不在枯燥乏味、單一固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活力
多媒體技術是小學數學教師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它大量應用讓課堂教學打破了空間的限制,通過豐富、形象以及生動的優勢,使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建立起更加積極活躍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形式的感召下,去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本文根據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讓教學更加充滿活力,開展深度的分析與研究以求提出有效的應用策略。
一、通過多媒體開拓學生學習視野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在教育領域中,各大院校都在積極普及多媒體教學方式來幫助教師優化教學課堂,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通過多媒體具有豐富、生動、形象等特質,為學生進一步打造出一堂視覺與聽覺上的教學盛宴。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學環境與時間上的局限,導致教師無法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式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真實感受到學習的單一性。再加之受到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采取“灌輸式”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打擊,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改變上述的這些問題,通過生動有趣的課件與教學素材,讓學生的學習視野不在局限于課堂中,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學習“找規律”這節課時,教師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小明和小強兩位小朋友就通過運用規律的知識,很好的布置了自己的房間。看!這就是小強布置的房間。”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小明房間的視頻片段,向學生問:“有哪位同學發現了小明房間中有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讓學生各抒己見的回答。當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向學生再問:“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小強看見小明把房間布置地這么漂亮,他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間。(電腦出示),我們一起到小強做客?(好)你看!這就是小強布置的墻面和地面,可是,這里有規律嗎?(生反應)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找規律。”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不僅實現學生的學習開放性,更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開拓視野,為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二、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思維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科學應用,能夠很好地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變得更加地活躍,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以充分地激發[2]。同時,教師要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要及時了解與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愛好,為學生構建出適合自身學習方式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中,從而更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讓多媒體技術的教育價值得以更好的發揮。
例如在學習“觀察物理”這節課時,教師先向學生提問:“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比較喜歡動物,是嗎?”學生回答:“是”教師再問:“現在大家的腦海中肯定都出現了許多動物的圖像吧!下面咱們看看哪位同學的眼力最棒!”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動物身體的一部分,讓學生進行猜測。當學生說出正確答案之后,教師向學生說:“同學們真棒,不但都認識這些動物,還能對他們的身體特征了如指掌,平時在生活中肯定特別仔細和認真,今天教師就帶領大家上一節觀察課,名字就叫觀察物體,那咱們開始今天的課程吧!”
然后教師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關于金絲猴的圖片向學生提問:“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金絲猴,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金絲猴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通過課件為學生播放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金絲猴照片。向學生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那張照片是一樣的?”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教學充滿新的活力。
三、通過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塔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3]。”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與年齡特點為學生設計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案,利用多媒體多樣性、立體性、豐富性等特點,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氛圍中,通過視覺與聽覺上的感官刺激,進而提高對數學產生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以穩步地提升。
例如在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這節課時,教師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學過那些的面積單位?”學生回答:“ m㎡(平方毫米)、cm2(平方厘米)、dm2(平方分米)、m2(平方米)。”教師再向學生提問:“請你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課件:填寫什么單位合適?一張一元紙幣的面積約8( ); 講臺面的面積約24( ); 學校走廊地面的面積約72( )。”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元紙幣、講臺以及學校走廊的圖片。當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向學生播放關于水立方的圖片,向學生提問:“水立方的占地面積大約是()?”讓學生談論吧6公頃=()平方米,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四、結論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充分的激發,緩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壓力,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為學生構建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進而更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發生質的改變。
【參考文獻】
[1]孟艷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07):107.
[2]伏林霞.淺談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0):46.
[3]王桂榮. 提升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索[A].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三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