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虹 郭夢涵
【摘 要】隨著近代民族工商業的快速發展和政治、金融環境的變化北四行應運而生。北四行的聯營事業主要內容是四行準備庫和四行儲蓄會的建立。其中,四行準備庫采用了十足準備金制度進行了中南銀行券的發行,提高了中南銀行券和四行的信譽。四行的聯營是中國近代金融史上一大成功的創舉,給我們也帶來了很多的經驗。本文主要以商業銀行學的視角對四行準備庫的具體內容與發展進行分析,從而得到對現實有指導意義的經驗教訓以供我們學習思考。
【關鍵詞】北四行;聯合營業;四行儲蓄會
一、四行準備庫
(一)四行準備庫建立背景
“北四行”指的是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和大陸銀行的合稱,是民國時期在聯合經營方面的先驅,并通過聯營實現了共贏。四行準備庫和四行儲蓄會是北四行聯營事業的兩大組成部分。四行準備庫建立與民國初期,當時中國的紙幣發行制度不健全,處于混亂時期,不僅國有銀行可以發行紙幣,各省市地方銀行,官銀錢號均有紙幣發行權利,且部分商業銀行在經國家財政部批準后,也可取得紙幣發行的權利。中南銀行創建時資金雄厚,所以在成立之初,便取得了貨幣發行權。然而,發行紙幣是一柄雙刃劍,對于發行銀行而言,可以節約流動資金,增加頭寸,但在政局動蕩的情況下,也極易發生擠兌風潮,甚至危及發行銀行的生存。對此,中南銀行總經理胡筆江在中南銀行獲得銀行券發行權后,處于審慎性考慮為防止擠兌的影響,便要求實行十足保證金制度。為減輕開支,保證貨幣的穩健發行,胡筆江親自來到北京、天津找到其他三家銀行領導人進行協商,建議在四行聯營事務所之下另成立四行準備庫,由四行聯合發行鈔票。出于對大家厲害平均,且在此之前其他三行在領用鈔券時難免會受制于人,經過協商后此提議得到了一致認可,大家達成一致意見。1922年9月四行準備庫正式成立。
(二)四行準備庫的發展
四行準備庫在上海設立總庫,在各地凡有銀行分支機構的地方均設立分庫。1922年四行擬定一系列章程規定,規定的主要內容有:①四行在聯合處之下,設立四行準備庫,辦理中南銀行鈔票發行準備及兌現一切事務。②關于上項事務之費用及其他之損益,由四行公攤之。③準備庫之賬目完全獨立,四行應遵守準備章程換用鈔票。④四行準備庫之存立期限,以四行中任何一行營業期限為期限。⑤備庫既經成立,非得四行各個之同意,不得取消。四行中之任何一行,不得收回或另行發行何種鈔票及領用他種鈔票,另圖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混亂的金融環境下,四行準備庫規定十足準備發行,且由四行為準備庫做擔保,并聲明四行風險與準備庫無關。且每周在《銀行周報》上刊登發行準備狀況,很快就得到了社會的信任,發行量逐漸開始增加。在當時發生擠兌事件國有銀行都限制取款時,四行準備庫依然正常兌付,四行準備庫的信譽越來越高。但漸漸的,四行開始有了一定比例的保證準備。到1926年后,按照政府規定,四成保證,六成現金。四行也逐步向此規定靠攏,到1931年已經差不多是此標準了。但是四行最初的十足保證金制度,也使北四行聞名于大眾,獲得了大眾的信任,打開了中南銀行券的市場,使北四行在銀行界占有一席之地。
(三)與現代準備金制度的比較
相比較于我國現如今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規定,雖然內容上有所不同,但都有增強民眾信心的作用,所以本文將兩者進行一個比較。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形成了以《巴塞爾協議Ⅲ》為準則的銀行資本管理體系。其中,銀行風險監管的三大支柱:①最低資本要求:包括如何計算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總的最低資本要求。②監管當局的監督檢查:保證銀行有充足的資本應對業務中的所有風險,鼓勵銀行開發并使用更好的風險管理技術來監測和管理風險。③市場紀律:對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補充。
在資本充足率方面,在如今相比中國近代相對穩定的金融市場環境中,國際規定系統重要性商業銀行最高的法定準備金率不過是11.5%,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要求是10.5%。在逆周期時會要求留有一定比例的超額準備金,但是相比北四行的十足準備金發行仍然是相對很低的水平,就算與當時政府所規定的六成準備金,現如今的存款準備金也更有利于行業銀行的盈利。筆者認為,造成中國近代商業銀行業存款準備金率如此高的原因有一下幾點: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中國政治動蕩,經濟萎靡,民眾對于銀行業的信心不足,所以為了提高人們對商業銀行的信心,銀行業必須以較高的存款準備金來增強人民信心并且防止擠兌事件。②中國近代銀行業不發達,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對稱導致恐慌的易擴散性,所以銀行只有運用高的存款準備才能防止流動性不足的問題。③法幣制度混亂,當時除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兩大“國家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在滿足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獲得貨幣發行權,所以也間接造成但是混亂的金融局面,中南銀行券要想獲得民眾的信心能夠流通起來,相比“國家銀行”要有更充足的準備金,所以十足準備金業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實行的。④現代商業銀行業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使保險公司分散商業銀行被擠兌的風險,所以存款準備金率相對較低,而中國近代還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商業銀行的信譽只能靠自己進行承擔,沒有其他機構進行擔保,且在當時動蕩的時局中“國家銀行”也沒有資金能夠援助其他銀行,所以銀行自身為了經營下去會選擇高存款準備金率。⑤監管制度不健全。
綜上所述,中國近代商業銀行業相比于現代商業銀行業確實有許多不足,也導致了當時銀行業發展的速度較為緩慢。現代的存款保險制度、國家的商業銀行的扶持等都增強了民眾對商業銀行的信心可以將錢放心得交給商業銀行,對商業銀行的發展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所以可以看出銀行的信譽和民眾的信心對商業銀行的重要性。
二、四行聯營事業反思
在當時的動蕩的時局下,北四行的聯營事業的發展為四行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豐厚的利益。從四行進行聯合營業的舉動和細節,從中可以得到反思與經驗:
①銀行的業務經營都離不開信用,建立人們對銀行的信心和銀行自身良好信譽對商業銀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北四行的聯合營業實質上可以說是一種信用的擴張,信用擴張存貸款業務規模才可以越做越大。
②在中國政治動蕩,金融市場混亂的情況下,四家銀行懂得將大家的競爭、掠奪關系變為相互聯合、共同壯大的關系可謂是十分有智慧的。北四行通過聯合經營不僅使北四行的聯合經營業務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和收益,也提高了四行各自的信譽和實力,通過聯合共同壯大。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③北四行的聯營事務所成立后,對四行準備庫和四行儲蓄會的業務經營進行規范,規定四行聯營事業與四行各行獨立,沒有過多的利益牽扯,這樣做才能使得四行聯營事務所能夠健康穩定發展。像這樣的利益分割和權利制約其實可以應用到現在的各個領域,通過這樣的方法在現代商業銀行業也十分適用,無論是內部風險控制和外部監管方面都有借鑒意義。
④要注重商業銀行的穩健性。四行準備庫當時采用了十足準備金制度,大大增強了人們的信心和四行準備庫的信譽。現代商業銀行也應注重自身準備金充足問題,不應單純追逐利潤增長而疏于風險控制,要加強銀行的穩健性。
【參考文獻】
[1]康金莉,姚會元.四行儲蓄會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8(04):90-96.
[2]王賀雨.大陸銀行概況述論(1919—1937年)[D].河北師范大學,2006.
[3]曹瀟.中國近代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1927~1937)[D].東華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