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鳳 成鈺芯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用戶逐步擴大,網絡中的虛擬財產使人們的生活更便捷、豐富,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相關問題,網絡中的虛擬財產其法律規制以及保護問題顯得更加重要。本篇文章重點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和特點,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現實狀況、當下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認知和網絡虛擬財產在法律方面進行保護的策略提議進行了解析。
【關鍵詞】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法律保護
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影響,不僅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影響,同時也促使了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人們的生活再也離不開網絡,網上購物、查找資料、打網絡游戲等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網絡信息、錢幣、資源等一起構成了網絡中的財富,而由這些通過虛擬網絡獲取的財產所帶來的網絡糾紛也越來越多,網絡虛擬財產成為人們廣泛議論的話題。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與特征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
隨著網絡的日益發展,“網絡虛擬財產”一詞應運而生,它產生在特定的網絡空間中,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具體的實物,因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對于游戲玩家來說,網絡虛擬財產指的是玩家在網絡游戲中傾注了的大把的時間、金錢、精力所獲取的游戲裝備、游戲等級以及游戲皮膚等等;對于一般人來說,網絡虛擬財產是他們注冊的賬號、郵箱等等。當下存在于網絡空間的虛擬財產的形態多種多樣,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界定也沒有統一的規定。
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廣義的網絡虛擬財產,就是全部都存在于網絡虛擬空間之內,屬于特定的虛擬空間,有專屬性的虛擬物品,有ID、電子郵件、QQ號碼、虛擬貨幣還有游戲裝備等等;另一種為狹義的網絡虛擬財產,是指在現實中,有買賣價值的虛擬商品,只包含網絡用戶利用支付費才能獲取到的產品,在離線買賣市場內通過買賣的形式獲得現實際利潤的可能性的虛擬產品,具體典型的表現是收費郵箱、虛擬的網絡游戲中角色的ID、點數、游戲裝備和一些“寶物”等。[1]本篇文章重點是針對網絡虛擬財產中的狹義網絡虛擬財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二)網絡虛擬財產的特征
1、網絡虛擬財產的無形性
網絡虛擬財產的無形性就是虛擬性。具體表現在:特定的網絡空間,并且外化為各式各樣的游戲角色以及武游戲所用的器裝備等具體形象。游戲角色、武器裝備等這些網絡虛擬財產在現實世界中并沒有具體的實物,它們只存在于游戲玩家眼前的畫面之中,實質上是由服務器中的一組組電子數據所構成,這些電子數據也沒有具體的外觀,也是無形的。在臺灣的法律法規當中,曾把網絡虛擬財產下了這樣的定義:“電磁記錄”,這就是相對網絡虛擬財產的無形性而言的。
2、網絡虛擬財產的限制性
網絡虛擬財產有限制性,在技術方面受限制,在玩家權利方面也有限制。網絡虛擬財產是游戲服務器上的電子數據,對于游戲中的攻擊能力、防御能力而言,這些技能是有限的,游戲玩家并不能通過任何技術做出改變,這些技能在游戲開發時就已經設定好。玩家權利的限制主要表現在游戲玩家不能擁有游戲中所有的裝備、技能,有些裝備、技能需要玩家從游戲平臺購買所得,這些裝備技能的使用權限、期限由游戲平臺規定,玩家并不能擁有所有的權利。
3、網絡虛擬財產的交易性
網絡虛擬財產具有的交易性的特點,具體呈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游戲玩家與游戲平臺之間的買賣,玩家花費自己的時間、精力獲得相應的游戲等級,特別是玩家通過金錢購買游戲道具、裝備更能體現網絡虛擬財產的交易性。另一方面是游戲玩家之間的交易,玩家私底下通過金錢交易獲得自己想要的裝備或者游戲等級。因為這種交易是玩家大都是自發的,沒有可以依據的相關規定,因而更容易出現交易問題,產生糾紛。
4、網絡虛擬財產的期限性
網絡虛擬財產的期限性這一特點對于其法律屬性意義非常重大。它的存在必須依賴于虛擬空間中的電子數據,同樣也是網絡游戲中的其中一部分。網絡游戲是進行自主營銷的網絡游戲服務商面向市場推銷是依托網絡的娛樂服務的一個項目,是一種服務性商品,它一定隨著網絡游戲服務商家的營銷情狀、營銷成本和市場的需求等狀況的變化而形成服務期限,這種服務期限是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期限的一個限定,而期限的長短決定于游戲服務營銷情況。[2]
二、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現狀
網絡虛擬財產是不是有價值又該怎樣衡量?它在法律中如何界定,是否在法律保護的范圍內,目前對此并沒有一致的看法。對于中國當今存在的網絡虛擬財產的糾紛,在中國的現行法律法規中未找到明晰的根據,尚未出臺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在第一百二十七條《民法總則》明確:“法律對于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有保護規定的,應按照保護規定來執行。”第75條《民法通則》中規定:“公民個人財產包含公民取得的合法收益、合法房產、文物、金融儲蓄、圖書資料、自有樹木、生活物品牲畜以及法律允許范圍民眾全部生產資料以及其他的合法財產。”這其中所講的“其他合法財產”是一個彈性非常大的語言,關于怎樣解釋,當前還沒有明晰的根據,對于網絡虛擬財產,其所有權的主體,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文件中均找尋不到。
中國臺灣區域曾有把虛擬物品歸入“財產”范疇的規定(此規定已經隨著臺灣“刑法”的修正而失去法律效力)。在“法務部”90法檢決字第039030號函中,網絡游戲當中的道具和裝備等看作游戲服務器的“電磁記錄”,這種“電磁記錄”公認是私人的財產,可以給予適當的法律保護。在韓國,他們的法律中有明文規定,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角色、物品相對獨立于服務商而有其財產價值,運營商只是給游戲玩家的這些私有財產提供存放場所,而沒有權力任意的修改或刪除,網絡財產的性質和銀行賬戶中的財產并沒有本質區別。[3]當今,在立法與司法條例上,都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確認,這已成一個發展趨向,臺灣區域與其他國度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立法給中國網絡虛擬財產體制的構建提供了參考依據。
三、當前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
針對當今網絡虛擬財產在法律界尚未有明晰的規定這種狀況,現階段我國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產生了三種觀點:物權說,知識產權說,債權說。
物權說這樣認為,“只要具有法律上的排他支配或者管理的可能性以及獨立的經濟性,就能被確認為法律上的物”,[4]游戲玩家運用注冊賬號獲取到他的網絡虛擬財產所有權,與此同時,可以采用充值的方式獲得游戲裝備、武力值等。債權說認為:網絡虛擬財產呈現的是一種消費協議關系,是游戲玩家和平臺之間存在著一種協議關系。知識產權說認為,網絡虛擬財產代表一種智力產物。一來網絡虛擬財產屬于游戲開發商的一個智力成果,游戲開發商將自己的智慧通過電子數據的組合后的成果呈現在玩家眼前;另一方面網絡虛擬財產是玩家的智力結果,玩家用自己的智力獲取的游戲等級。
筆者更傾向于網絡虛擬財產屬于債權說。當下的網絡游戲更傾向于商業化的娛樂服務,玩家與游戲平臺之間存在著服務消費合同,游戲平臺將游戲的一部分權利通過合同讓渡給玩家,玩家擁有游戲的部分權利并享有債權。
四、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對策建議
(一)通過立法對虛擬財產進行明確界定,做到有法律依據。
當今,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界定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條文,關于網絡虛擬財產出現法律糾紛也難以找到可以裁判的依據。通過立法明確網絡虛擬財產的屬性,在解決網絡虛擬財產的案件時有法可依。
(二)明確網絡虛擬產品的價值,做到有依據。
網絡虛擬的財產有一定的價值性,能體現在其交換、使用價值,它的價值會受到很多要素的影響,例如游戲平臺的運行績效、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等。現實生活中沒有可以衡量的參照物,它的價值量無法具體化,因此需要結合多種因素評估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
(三)民法保護與刑法保護相結合,做到雙管齊下。
網絡游戲的主體大都是青少年,法律意識相對薄弱,一些針對性的有關虛擬財產條款一定要在《民法通則》中進行擴展,要利于虛擬財產的保護,與此同時,中國刑法系統中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機制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將民法和刑法保護結合起來,并駕齊驅,才能使網絡虛擬財產中的違法行為受到相應的懲戒。
【參考文獻】
[1]石杰,吳雙全.《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政法論叢.2005年8月第4期
[2]陳旭琴,戈壁泉.《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
[3]戴昱.《論數字遺產繼承的相關法律問題》.中國法學網
[4]楊立新.《論網絡虛擬財產的物權屬性及其基本規則》《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