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生
【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的完善社會的發展教育學科門類也在不斷的豐富,設計這一門藝術類的學科也派生出許多的科目,藝術設計這一學科就是一門歷史比較短的藝術類學科門類,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環境,人們對于這一個學科的定義還不是很明確,對于相關的文獻參考也比較缺少從而導致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內的人們對于藝術設計學科的相關概念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對于開展課堂教育不是很有幫助。
【關鍵詞】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定義
一、藝術、設計和藝術設計現在的定義范疇
所謂藝術設計,就是將藝術的形式美感應用于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設計中,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實用功能。換句話說,藝術設計首先是為人服務的(大到空間環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完整結合,是現代化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產物。這是在百度百科上關于藝術設計這一專業名詞定義的解釋,雖然他的解釋很到位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甚至是本專業的學生對于這一學科的概念還是很模糊的,難道平面設計、環境設計就全都叫藝術設計嗎?是不是所有的設計都能稱為藝術設計呢?于是筆者在此想通過這篇文章來讓更多人對于這一學科有更多的認知,正如題目所說那我們應該怎樣來定義藝術設計呢?在此之前我們先對于定義這一概念有所了解才行,所謂定義, 是指 “通過列出一個事物的基本屬性, 來描寫或規范一個概念的意義”,如同“人”的定義一樣,藝術設計決定了藝術的“美化生活”的特殊作用,無論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藝術的這種作用將始終存在,在知道什么叫定義之后想要弄清楚藝術設計的定義那么就先要對設計這一名詞的定義有所了解最終才能準確的定義藝術設計,對于“藝術設計”而言,“設計”是一個具有“中性”色彩的概念,“設計”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只是在這個系統中,存在著 “藝術、心理、市場”等多個領域的參與。當“藝術”與“設計”合成為一個“復合型概念”的時候,“設計”中所包含的各種學科的知識便發生了交義和整合, “設計”概念的外延在迅速擴展,在它努力地將科學與藝術包容成一個整體的過程中,設計呈現“多元化”的特征。對“設計”概念的不斷梳理,有助于理清“藝術設計”的特征和規律以及相關的定義。對于我們在這一學科方面的發展也更加具有指導性的作用,為日后我國的藝術類學科發展提供理論方面的指導,同時也使得相關專業的人員對于這一概念更加重視也更加明晰,在歷史的發展中,設計的定義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在當代生活中,設計已經成為人們的物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設計”與“藝術”之間的根本區別在于設計是為人們的物質生活服務的,設計的精神性是通過品物的形式間接傳達出來的。“設計”的物質性決定了它在經濟市場中的作用,也決定了藝術設計學科的知識特性。“設計”包括了工程設計與藝術設計兩個相對獨立的學科系統。在經濟市場的推動下,設計只有在哲學、科學技術、美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的共同參與中才能得到持久的發展,藝術的發展歷史也是有多年的歷史了,但對于藝術設計的發展歷史確是近幾十年才有的,所以對于這一概念的理解與認識比較含糊,在大家的理解中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裝飾設計、服裝設計等這幾個常見的設計門類才屬于藝術設計的范疇,但在筆者看來我們理解的藝術設計所指就是這幾個學科類型的總稱,那么這一類型又為什么稱之為藝術設計呢,是他們都符合了設計的概念還是符合了設計的概念呢是不是符合這么些概念之后就能籠統的把他們進行分類或者定義了呢,這一系列的疑問有待于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不能再如此含糊的定義藝術設計。
二、藝術設計在定義方面的問題
所謂設計,就是通過創造與交流來認識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認識和發現,會讓我們感到喜悅和驕傲,這是日本著名的設計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對于設計的解讀,按照他的理解設計就是來自于人們的純粹主觀理解以及創造,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得出設計與純藝術都有一個共性,它們都是意識形態的產物都包含著主觀的因素,既然它們都具有一定的共性,那么是不是在有了這一共性的基礎之上就可以把“藝術”與“設計”合稱為藝術設計了呢?如果真的是這樣來進行定義的是不是不夠嚴謹,這一問題還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才能得出結論,對“藝術設計”的定義依然有著較多的分歧。分歧來自從科學技術、純美術、藝美術等角度出發,導致的對藝術設計的不同理解。其中,“純美術”在藝術設計學科中的作用和體現形式,常常遮蔽了“科技”、“市場”對藝術設計的影響而成為討論的中心內容,對藝術設計定義的“分歧”,形成了藝術設計學科的多元性,也促進著藝術設計學科的探索與發展關于“藝術設計” 的定義,袁熙腸博士在論文中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描述 “所謂藝術設計,從內涵上說就是從技術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角度出發,以功能效用與宜人性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段,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構想籌劃,使之轉化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態、人機關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實用品的創造性活動應該承認,“藝術設計”是“設計”中的一部分。盡管人們在藝術設計的教育中竭力避免“純藝術”所具有的純粹的“主體性”或“精神性”,但是,從所承擔的基本職責上看,唯有體現藝術的基本特征的設計,才能稱其為 “藝術設計”,否則,它會由于與廣義的“設計”相混淆而陷入尷尬的語境由此看來現在的藝術設計學科都是符合這一概念的,但是問題來了其他的設計類型為什么不能如此定義?
在袁熙旸博士關于藝術設計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他對于藝術設計的定義和理解還是比較全面到位的,在我看來藝術設計最后還是回歸到關于美的層面上,藝術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務性,為何稱之為藝術設計,我想不是因為其帶有美的屬性才得以命名也不是它的主要學習對象是曾經學過藝術類的學生而得以定義的,而是因為其帶有美的同時更需要學習過此類相關課程的人員才能更好地學習這樣一門課程,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設計也是貫穿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的,于是乎藝術設計所學的課程也將來自于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的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服務于人,由此可以看出藝術設計的定義也都是從人這一個大的主題出發來進行相關的定義的。
由此我覺得我們之前關于藝術設計的定義也都是太過于片面了,之前僅僅只是把它定義為一種包括環境設計平面設計之類的總稱,在筆者看來藝術就是為了傳達美的另一種形式,而設計則是對我們認為的美學再進行重組,排版等等使得我們認為的事物能表現出不一樣的美感,以及一般的事物在經過了藝術設計的加工之后使得他們重新具有了欣賞價值的可能從這個方面來定義的藝術設計還是比較符合人們的語言知識屬性的。
三、小結
對于藝術設計的定義還需要更多的學者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才能得出更加嚴謹的說法,目前對于這一學科的相關定義也還不是很明確的,需要更多的相關類型的資料進行論證把這一觀念深入學者心中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才能使這一學科在我國的教育當中發揮更加強大的作用,也只有對于定義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在接下來無論是學習還是研究都是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林志遠.藝術設計學科特征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
[2]查波,張逸.論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匠心精神的培育[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01).
[3](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