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長力
【摘 要】隨著無線接入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線接入網(IPRAN)與傳統傳輸網絡的不斷融合,網絡優化成為一項長期而持續的工作,本文就IPRAN網絡優化實例做了詳細的介紹,以供相關技術人員參考。
【關鍵詞】IPRAN;網絡優化;實例
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整個通信網絡向多維度多技術方向不斷演變,從PDH到SDH,從ATM到IP,波分到IPRAN,加上設備的不同廠家和型號造成傳輸網絡的組成就變得冗雜凌亂,不斷優化網絡是所有網絡維護人員面臨的持續性工作,下面就IPRAN的網絡優化提供一個實用性較強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一、網絡概述:
該網絡為某地市核心層無線承載網,改造前為4核心網狀網結構,主要承載無線業務,隨著4G無線流量快速增長,網絡設備的承載能力逐漸飽和,需不斷擴容來滿足網絡及用戶需求,該網絡結構在日常應用中業務配置較為復雜、維護難度較大,擴容成本較高,改造勢在必行。
上圖核心設備之間采用MESH(無線網格網絡)網結構;地市至省級EPC的移動網業務通過地市核心—ASBR—承載B網—EPC承載;地市匯聚設備呈口字形上聯至核心層,上聯電路為10GE電路,核心—ASBR—承載B網AR共用10條10GE電路進行互聯。兩端ASBR設備承載的流量均衡,ASBR至承載B網之間的鋒值鏈路利用率約為57%。
二、網絡優化目標
該優化方案分為拓撲結構優化和流量優化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拓撲優化采用新建的2臺大容量華為CX600-X16A交換設備替換原有CX600-X8設備,將4核心結構逐步調整為雙核心簡潔結構,原有業務匯聚、各匯聚區一級匯聚設備口字型上聯至改造后的核心設備。在簡化網絡結構的同時,增強網絡的容量及擴容能力,同時簡化了網絡的數據配置,提高移動用戶的用戶感知。下圖為優化前后對照:
第二部分是流量優化,拓撲優化后,地市核心RSG設備直掛省平臺EPC-CE設備,將該網承載的4G業務直達省級平臺,不再通過地市移動承載B網,承載B網只承載3G業務,減輕了壓力,同時大大降低了4G業務的時延,下圖是流量優化前后對照圖:
三、網絡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步:打通二樞紐新核心設備CX600-X16A至省級核心的傳輸通道,完成二樞紐1-RSG替換;將二樞紐2-RSG下掛業務割接至二樞紐新核心設備,二樞紐2-RSG退網;
1、將業務流量切換到新綜合樓核心-2平面
關閉靜態路由的物理端口;BGP上下行鄰居關系ignore;查看BGP鄰居已關閉;ISIS協議設置過載位;查看已設置ISIS過載位;觀察端口流量;關閉下行、橫連、上行端口,使設備脫網。
根據業務測試表進行新綜合樓核心-2驗證業務
2、將二樞紐-2所有業務割接之將二樞紐-1上
在二樞紐1上增加二樞紐2的業務配置;在新綜合樓2上增加原二樞紐2與CE和CX600-X3的配置;ASBR做相應數據;修改環保專線數據;根據端口規劃表跳纖;對每個端口的收光功率進行測試并ping測。對每個端口的收光功率查看;查看bgp鄰居;協議鄰居BFD狀態;觀察端口流量
3、從網管上同步網元數據,從網管上刪掉二樞紐CX600-X8-2,同步二樞紐CX600-X16A-1網元數據,并執行業務自動發現,添加時鐘鏈路,刷新時鐘拓撲,查看全網網元狀態
4、將新綜合樓2業務切換到二樞紐1測試業務
關閉靜態路由的物理端口;BGP上下行鄰居關系ignore;查看BGP鄰居已關閉;ISIS協議設置過載位;查看已設置ISIS過載位;觀察端口流量;關閉下行、橫連、上行端口,使設備脫網。根據業務測試表進行驗證業務。
5、回切新綜合樓2業務切
開啟下行、橫連、上行端口;刪除ISIS協議設置過載位;查看已設置ISIS狀態;刪除BGP上下行鄰居關系ignore;查看BGP鄰居;操作后接口流量大小采集確認。
6、業務測試與驗證
檢查網管是否有異常告警;業務測試;設備運行狀態確認。
第二步:打通新綜合樓新核心設備CX600-X16A至省級核心的傳輸通道,完成新綜合樓1-RSG替換;將新綜合樓2-RSG下掛業務割接至新核心設備,新綜合樓2-RSG退網;具體操作同第一步類似。
第五步:割接1個C的基站上行至新路由(需省級核心網及無線側配合完成);調整全部下行流量至新路由(需省級核心網及無線側配合完成);查看路由表,確認是否正確學習測試網段路由路由;查看端口流量是否正常;測試網段業務驗證;業務測試。
第六步:調整全部上行流量至新路由(需省級核心網及無線側配合完成)。
四、網絡優化效果
割接完成后分組網至承載B網兩個方向各50G帶寬,峰值流量在60%左右,割接完成后,每方向均為100G,利用率在30%左右。目前廊坊設備配置均為單板卡單100G端口上行,單方向只能滿足單100G上行,隨著業務發展,需不斷進行擴容。
IPRAN EPC-CE直連改造后時延測量分析,對比廊坊聯通IPRAN網絡EPC-CE直連(含4改2)改造前后的時延對比,分為匯聚ASG至MME的段落時延,以及移動終端發起的PING時延。
測試選取業務量相對較高的霸州匯聚節點,發起到省會歸屬MME的ping測試,同時使用手機針對BAT網站進行ping時延,通過得出的對比值進行分析。
a)匯聚1-長途局MME,改造前:(平均17ms,最小10ms);匯聚1-長途局MME,改造后:(平均11ms,最小7ms)
b)相同手機,同一地點,相同時間段測試BAT網站ping時延:微信的終端側時延優化35%,淘寶的終端側時延優化37%,百度的終端側時延優化39%。從改造前后的時延對比看,EPC-CE的直連改造確實優化了業務承載路徑上的時延。從匯聚ASG到MME時延及手機APP測試結果來看,時延的整體改善情況較為明顯。省會至地市之間段落的時延大約在20ms降到11ms內。手機訪問BAT的ping時延,較改造前有大幅優化。
五、結語
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優化將不斷持續進行,為了不斷提高網絡運行質量,降低維護成本,技術人員將在優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