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斯特 周紅偉 傅鋼強
摘要:青少年是攀巖事業未來的生力軍,因此,社會各界都要充分重視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的培養問題。本文以2018年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賽總決賽為例,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現場調研法對賽事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分析其具有的優勢,并且提出當前我國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從政策機制、師資隊伍建設、區域發展和教學科研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對策,以期為我國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青少年? ?攀巖? ?后備人才? ?問題? ?培養
在2016年,國際奧委會宣布將攀巖納入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隨后攀巖相繼進入青奧會、亞運會、全運會,于是攀巖不再小眾化,而是逐漸登上世界舞臺,面臨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攀巖運動從日本引進,迄今為止,已經歷經30多年的發展,獲得了較大的進步,尤其是在攀巖速度賽上表現突出,具有極大的競爭力。奧運會采用的是“奧運全能模式”,與其相比,我國的競技攀巖在項目上還不夠全面、均衡,在梯隊上面臨著“青黃不接”的難題。因此,為了可以提升我國競技攀巖的整體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那么就必須要充分重視對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的培養。本文以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賽為例,對此展開探討。
一、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賽簡介
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賽(以下簡稱青攀聯賽)是國家登山中心在《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改革和加強全國青少年U系列競賽工作的意見》的指導下,在10年全國青少年攀巖推廣活動實踐的基礎上創建的重要賽事[1]。其目標對象即為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少年攀巖選手,參加國家級或者省級攀巖比賽并獲得前八名的青少年才有資格參加青攀聯賽。在2017年,青攀聯賽在廣西桂林首次舉辦,隨后在全國各地開展比賽,賽事舉辦地包括廣東東莞、上海、遼寧沈陽、寧夏銀川、重慶與浙江江山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位優秀的青少年選手參加了比賽。在以往的推廣活動和青攀聯賽中發掘與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青少年攀巖運動員,先后為國青隊和國家隊輸送了大量人才,為我國的攀巖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在今后,也要充分重視對于攀巖后備人才的培養。
2018年11月10-11日,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賽總決賽在廣西馬山舉行,本次比賽是推出青攀聯賽以來的首屆總決賽,來自全國26個省市的53支代表隊參加比賽,參賽的青少年攀巖運動員共200多名。比賽分為u7-u15共8個年齡組,其中14-15歲的選手屬于u15組別。包含難度賽、速度賽、攀石賽三個單項,參考奧運模式進行全能排名。
二、青攀聯賽總決賽賽事的優勢分析
(一)組織水平高,宣傳力度大
青攀聯賽馬山站年度總決賽的參賽隊伍數量以及運動員規模都要遠遠地多于以前的推廣賽,一些之前尚未派隊的省市也組建隊伍參加比賽。賽事組織嚴格遵守國家級專業攀巖賽事的標準與要求,充分保證競賽的公平公正。作為承辦方,馬山縣政府積極辦賽,由政府牽頭組建賽事組委會,在資金、人力和宣傳方面都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其按照國際標準修建了比賽場地,并邀請央視、人民網、搜狐體育、廣西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對賽事進行新聞報道與視頻直播,大力宣傳青少年攀巖運動。賽事主辦方是國家登山中心和廣西省體育局,其在前期報名以及裁判選調等工作中做了充分的準備,調集多名國家級和洲級定線員、裁判員組成頂尖工作團隊,負責完成賽事的組織、管理與裁判等工作。國家登山中心經營開發部的部長丁祥華高度評價該場賽事,其指出:此賽事的組織水平較高、宣傳力度較大,充分體現出主辦方和承辦方對青攀聯賽的重視,對競技攀巖的未來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采用奧運全能模式,競技水平高
本場比賽按照年齡將所有選手劃分為8個組,各年齡組再分設男、女兩個組別,設難度賽、攀石賽、速度賽3個項目。為了保障選手的人身安全,U7、U8、U9、U10四個組不設攀石項目,參考奧運模式進行全能排名,于是一旦某個項目排名靠后,則會嚴重影響運動員的全能排名。經過為期一年的全能模式的比賽實踐,運動員們更加注重攀巖項目的全面發展,攀巖“偏科“現象減少,整體單項和綜合競技水平明顯提高。在男子u13組速度賽場中,來自國家攀巖集訓隊(貴州)的楊謹屹以4秒92獲得冠軍,這是該賽道推出以來獲得的最好成績。經過激烈的競爭,最終我國駱知鷺、朱馨文、張樂翔等64位選手獲得各單項前三名,同時獲得參加2018年亞洲少年攀巖錦標賽的資格。青攀聯賽賽制緊跟國際攀巖的發展潮流,促進了青少年競技水平的提升,增強了我國在國際競技攀巖比賽中的競爭力。
(三)制定“獎學金”制度,接軌職業化
近些年來,競技體育也呈現出職業化的發展趨勢。在運動員贏得比賽以后,就會獲得相應的獎金,進而為其今后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2]。2018年年初,主辦方積極響應國家體育總局的號召,將青攀聯賽升級為U系列聯賽,并設立了高達40多萬的青少年攀巖獎學金,當屬全國首創。最終,張匯笛、朱凱澤等96位選手分別獲得1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獎學金。通過獎學金能夠激發運動員的斗志,減輕部分家長的資金負擔。通過獎學金頒獎典禮可以增加運動員的榮譽感與成就感,使其感受到被認可、被肯定。通過獎學金制度可以有效增強聯賽的吸引力。雖然聯賽的獎金不高,然而其也是攀巖職業化發展的一種成功嘗試,可以有效推動攀巖運動的良好發展。
三、當前我國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管理與運行機制不健全
自2009年開始,國家登山中心指導、中國登山協會帶頭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青少年攀巖運動,并且積極開展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從參與方來看,地方攀巖俱樂部和戶外行業協會是推廣活動的主力軍,分別占據59.5%和25.5%的比重。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國的攀巖特色學校共有26所,僅占參與總體的10.6%[3]。主辦方以協會名義開展全國推廣工作,缺少行政效力,無法對推廣活動進行有效監管和指導,很難獲得地方各級體育部門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由于攀巖運動屬于高危項目,因此教育部門也持觀望態度。由于參與學校單位較少,導致攀巖后備人才儲備不足,嚴重影響了活動推廣的廣度及深度。而且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不夠科學,難以提供有力支持。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在青少年攀巖人才培養方面還面臨著很多問題,例如資金與場地短缺等。
(二)基層教練員水平有待提高
自2009年推廣工作開展以來,社會各層面開始日益重視教練員的培養工作。由于我國的攀巖運動起步較晚,通過教育系統培養的攀巖專業人才較少,大部分教練員的從業年限較短,年紀較輕,專業能力不強,而且知識結構單一等,因此就會導致教練員的專業素養不高。當前,青攀聯賽的部分攀巖教練員是由愛好者和體育教師轉行而來,前者的體育基礎較為薄弱,后者有很多沒有親身參加過攀巖運動。少數教練是攀巖運動員轉型而來,這部分人群具有較高的運動能力和豐富的運動經驗,但是缺乏青少年競賽訓練以及體育教育方面的理論基礎。因此,教練員的專業能力不強,這也是制約攀巖推廣及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
(三)后備人才培養地區差異大
體育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攀巖運動發展較好的省市往往是經濟發達地區。由于受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國在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地區差異性,導致各隊競技水平的差距較大。此次總決賽的單項前三名選手多來自北上廣、珠三角、蘇州、成都等發達地市與地區,這些地區往往具有豐富的巖館資源、較高的師資水平與深厚的攀巖基礎。而偏遠落后地區無法獲得這些優勢,于是就會影響到當地運動員的攀巖能力,導致其比賽成績不理想。由于地區差異較大,因此也會影響攀巖運動的發展。
(四)教學、科研工作較為滯后
在后備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科研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階段,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各推廣單位,其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往往都是依靠自身的經驗,通過自我摸索進行實踐,缺乏權威的教材指導。市場上相關的教材較少,缺乏教育性、針對性。在中國知網上搜索:“青少年攀巖“的關鍵字,僅僅能夠獲得18篇文獻,其中大部分是對青少年攀巖現狀或攀巖功能的描述,僅兩篇與青少年攀巖訓練競賽有關。由此可見,科研工作過于滯后,于是就難以提供有力的科學理論指導,長此以往將會影響攀巖后備人才的培養。
四、提升我國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培養水平的對策
(一)強化政策制度保障措施
加強與教育部門的合作,成立工作組專門負責協調工作,明確組織領導與職責分工,要出臺一系列的國家級文件,進而解決活動組織、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訓練與學習等問題。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從而確保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健康、有序進行[4]。鼓勵各省市體育、教育部門共同參與,由教育部門提供政策支持,體育部門提供業務指導,使學校成為青少攀巖后備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鼓勵職業攀巖俱樂部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攀巖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中,并提供資金、場地方面的支持。教育部門應研究制定相關的政策,例如攀巖運動員可以以特長加分或特招的方式升學等,進而有效緩解運動員的學業壓力,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
(二)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
在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練員擔任著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重要角色。因此,為了培養出優秀的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則需要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對此,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可結合市場需要,聯合各省市體育部門定期開展青少年教練員培訓工作,以壯大師資隊伍。另一方面要加強教練員隊伍管理,建立健全的教練員培養、評估與獎罰機制,進而提升教練員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結合青攀聯賽教練隊伍的現狀,還要引導并且鼓勵教練員積極地學習攀巖理念、訓練理論、青少年攀巖競技發展規律等;充分利用賽事定期開展教練員業務學習與交流活動,而且教練員要積極地學習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高效開展教訓、訓練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三)促進落后區域的發展
在攀巖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也存在很多具有較高攀巖天賦、對攀巖感興趣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缺乏正規的攀巖訓練,很難被發掘出來。例如,在2016年,湖南和貴州省分別成立攀巖國訓隊,大部分隊員都是來自于偏遠山區。通過刻苦訓練,這些運動員已在全國各大賽場嶄露頭角,取得優異成績。因此,可以先建立省一級攀巖隊,在本省各個地區選拔人才,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發展機會。可以設立專項資金, 進而為落后地區的后備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5]。要鼓勵當地的企事業單位或者個人進行投資,使其積極地參與到攀巖后備人才培養工作中。要加強對落后地區教練的培訓,從而全面提升教練的專業素養,提升訓練水平。
(四)提升教學與科研水平
緊密結合現狀,組織力量編制規范化的的青少年攀巖課程標準,頒布統一的教學訓練大綱、教材,制定科學、完善的不同年齡段青少年攀巖人才的培養體系。放眼國際、立足國內,要聯合高等院校、體科所等科研機構,針對青少年攀巖的管理、教學、訓練競賽等方面展開研究,以先進的科研成果指導實踐,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的高效、順利進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我國競技攀巖在速度項目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面臨著項目發展不均衡、人才儲備不足與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于是就會影響到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的培養水平,影響到我國競技攀巖事業的發展。因此,為了提升我國攀巖水平,努力進入攀巖運動的世界先進行列,那么我國就需要不斷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的培養水平。例如,要強化政策制度保障、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促進攀巖人才培養落后地區發展與提升教學科研水平等,在此基礎上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青少年攀巖后備人才,進而有效推動我國攀巖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賽上海站[J].青少年體育,2018,(06):6.
[2]徐本力.體育強國、競技體育強國、大眾體育強國內涵的詮釋與評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02):93-98.
[3]羅林斯特.青少年攀巖推廣現狀研究-以“全國攀巖希望之星活動”為例[D].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8.
[4]傅鋼強,周紅偉,張天志.我國攀巖運動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遼寧體育科技,2014,(04):22-24.
[5]鄭援朝.關于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9,(01):39-41.
(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體育軍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