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琦
摘?要:在臺網融合發展的環境下,青春偶像劇的形制受到不同平臺差異化特征的影響,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與創新。本文將通過內容形式、制作形式、傳播形式三個方面比較分析電視與網絡平臺的青春偶像劇。
關鍵詞:青春;電視平臺;網絡平臺
中圖分類號:J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3-0061-02
國產青春偶像劇經歷了探索模仿到本土化改造的階段。在媒體融合的新局面下,制作人依據藝術理解及市場需求對青春偶像劇進行了引進、翻拍和創作。同時隨著網絡小說的興起與爆紅,青春偶像劇通過IP開發,煥發了新的生命活力。不同播出平臺的差異化特征則為青春偶像劇提供了更為開闊的發展空間。
一、內容形式
(一)內容差異化
縱觀近幾年的國產青春偶像劇,在電視平臺播出的《新流星花園》《夏至未至》《十五年等待候鳥》等,在網絡平臺播出的《獨家記憶》《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人不彪悍枉少年》等。整體來看國產校園青春偶像劇內容差異不大,多是翻拍或IP改編的作品。但電視臺的播放內容盡量避免了墮胎、逃課、打架、同性等內容,倡導積極向上、努力奮斗的價值觀念。例如《新流星花園》將四位帥氣的男主設定為了全面發展的高材;《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男女主人公都是學校里的精英人物,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美好的未來。而在網絡平臺上,校園青春偶像劇內容較為大膽,例如《匆匆那年》中女主方茴的墮胎;《人不彪悍枉少年》中考試的集體作弊;《獨家記憶》中純情浪漫的師生戀。這些相對較為特殊的情節在網絡劇中得到了更多的體現。除此之外,網絡劇常常會拿網絡熱點事件進行創作,內容還會涉及一些敏感話題,根據時事熱點造出不同,例如《上癮》中的同性之愛。由此可見不同平臺播出的青春偶像劇對青春展現的側重有所不同。
(二)制作質量區別化
[JP2]不同播出平臺對校園青春電視劇制作質量上也有影響。由于電視劇的受眾區間更大,每天固定的播放時間與平臺使得觀眾的觀看粘性更高,同時,電視內容無法快進和倍速,因此觀眾對電視劇的內容質量要求較高。但網絡劇作為網站經營的“產品”,其首要目標是制造市場價值。這樣一來,網絡自制劇就會產生市場價值與質量的沖突,這時質量就會被舍棄。加上網絡的準入門檻低,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內容惡俗、制作粗糙、虎頭蛇尾的電視劇。例如由愛奇藝制作的《白衣校花與大長腿》,制作上有些差強人意。
(三)觀看形式差異——網絡劇衍生出新形式:彈幕在觀看形式上網絡劇更追求個性與新鮮。相比于衛視劇集的寫實,網劇則顯得浪漫很多,大部分劇集都是以純潔的愛情為主要的劇情推進點,緊緊抓住年輕受眾對感情的憧憬與向往。由于網絡受眾更加年輕,抓住年輕觀眾的吐槽心理和趨同心理,網絡劇內容往往具有爭議。彈幕成為受眾觀看網絡劇的常見反饋方式,隨著劇情的推進,受眾不斷發送彈幕以及時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不僅為劇集增加了點擊量,也為受眾找到了情感宣泄新的出口。同時觀看彈幕內容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形式,受眾間的直接對話更容易建立起情感共鳴。
二、制作形式
(一)演員選擇:電視平臺——流量明星,網絡平臺——新生力量
對比不同平臺的青春偶像劇,在電視播出的偶像劇大都選擇流量明星。他們具有良好的外形以及一定的粉絲基礎,張若昀、吳磊、TFboys等當紅明星正越來越多的加入到了青春偶像劇中去,他們自身的話題性也為電視劇帶來了很高的收視率。而網絡平臺的青春偶像劇則更多的選用新生代演員,演員擁有清新脫俗的氣質,并且十分具有親和力,諸如侯明昊、張耀等演員隨著網劇的熱播開始走進大眾視野。例如在騰訊視頻推出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中,飾演“陳小希”的沈月迅速躥紅,鄰家女孩的形象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她勇敢的追愛過程也不斷地牽動著觀眾的心。同時這些明星在大火之后也邀約不斷,也會參與電視、電影及綜藝的拍攝。
(二)制作周期與播出時間的差異
從制作周期上來看,電視平臺制作周期相對較長,例如《新流星花園》的拍攝長達145天,在中國及英國都有拍攝。電視臺的播出時間較為固定,如新聞聯播之后19:40~22:00的黃金檔;22:00~00:00的周播檔。但網劇的制作周期相對較短,在播出時為了迎合年輕受眾碎片化的作息時間,網站將劇集的上線時間也調整得更加自由,中午、晚上、連更、周播可以任意組合。在集數上也較為隨意,比如在騰訊播出的《一起同過窗》(第一部)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00整準時更新,騰訊會員可看全集。
三、傳播形式
(一)傳播范圍與傳播速度
相較于傳統的電視劇以電視作為播放平臺,網絡自制劇的播放平臺為網絡,這是網絡自制劇的核心特點,也是其最大的優勢。網絡比起電視來說,傳播的范圍更廣、傳播的速度更快,且具有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隨時隨地觀看的優勢。網絡傳播具有裂變性和多維性,一部網絡自制劇在網上傳播時通常可以實現多對多、一對多、 多對一、一對一多種形式的同時傳播,傳播速度更快。而且網絡社區可提供給喜愛某部網絡自制劇的粉絲迅速集結的場所,也可以供網站進行多維度的宣傳,貼吧、微博、B站等平臺都可以供網站推廣網劇,形成粉絲集群。例如《最好的我們》播出時,在各大網絡平臺引起熱議,網友還根據個人喜好剪輯出了人物Cut,進一步鎖定了受眾群體。
(二)互動性差異
互動性是電視與網絡對同類型電視劇不同影響的核心特點之一。電視劇受到播出等眾多因素限制,很難與觀眾實現實時互動,而網絡劇中觀眾不再是單純地被動觀劇,而是主動參與。相比于傳統電視劇,這種新型的平等交互關系能幫助網站獲得更多元的拍攝角度,并且增強用戶粘性。比如,網站可以通過點擊量向觀眾征集創意獲取反饋意見,從而了解觀眾的喜好。
(三)傳播效果差異
傳統電視臺的傳播模式較為固定,形成了宣傳片—預告—廣告模式化的傳播。傳播效果覆蓋面較小,同時傳播內容相對好控制,電視給觀眾看什么,觀眾就接受什么。而在網絡傳播中,隨著“受眾”一詞逐漸轉變成“用戶”,網民的自主性增強。在這種情況下,一切對受眾的估計都只是預估,后期結果的吻合與否都難以下定論。網絡的匿名性使得網絡上出現群體感染的現象,網絡評論方向轉換很快,具有不可控性。
四、結?語
如今,臺網受眾仍存在交叉和重疊,如何改變固有印象,從而豐富青春偶像劇市場,成為了臺網融合新的發展方向。電視平臺綜合各種因素考量,開始著重在年輕市場上發力,排播年輕演員的作品,使受眾結構年輕化。網絡平臺持續發展自制市場,精準定位不斷打造高點擊率、高口碑的青春網絡劇。同時,一些網絡劇出現了電視平臺復播現象,如《原來你還在這里》《最好的我們》等制作精良的青春網絡劇被電視臺引進,引發了二次討論熱潮。臺網都在不斷突破創新,打造多元的影視作品,希望可以得到市場與觀眾更多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張一杰.新媒體競爭下的傳統電視媒體轉型思路探索[J].媒體時代,2015(9).
[2]王小慧.青春校園網絡劇的傳播特征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8(6).
[3]蘇明奎.淺析國產校園青春劇的"單向度"特征——以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為視角[J].青年文學家,2018(17).
[4]網娛大趴-慈文傳媒.受眾分流加劇的當下,臺網“通吃”的劇是什么?[EB/OL].http://www.ciwen.com.cn/show-11-2609-1.html.
[5]受眾分化又交叉,臺網該尋求差異化發展還是融合共贏?[EB/OL].http://wemedia.ifeng.com/54465999/wemedi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