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通過問卷、輔以個別訪談的方式,對江海博雅學校300多名初中生這個特殊的弱勢群體職業生涯規劃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自我認知、目標認知、職業類型認知、對規劃教育的態度、對規劃教育的現狀五個維度描述和分析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狀況。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民辦初中;生涯規劃狀況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令人擔憂。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有關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但是心理健康研究中涉及初中生生涯規劃引導的研究相對較少。
在許多國家,學生職業規劃與實踐被視為“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的重要部分。比如美國、瑞典職業規劃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早在十幾年前已經成為一項產業,得到政府的立法和支持。在我國,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相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通過查找中國知網及其他相關文獻得出:
(1)研究偏晚。最早的研究始于2005年,這一年有兩篇文章《高中學生職業興趣的調查研究》(李逢玉,西南師范大學)、《談談學業規劃的問題》(張恒亮)。
(2)研究對象從大學生、高中生逐漸向初中生偏移。以“中學生生涯規劃”進行檢索,共126條記錄,其中大部分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而單獨以初中生為研究對象的還不到20篇。
(3)研究得出的相關結論例舉。郭蓮花(2014)對北京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有必要指導學生從認識自我、走向社會、走進大學、走近職業和開設相關課程等方面加強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廣東省韶關市第十一中學馬文凱等在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對初中學生人生規劃指引專題教育的價值進行了研究。得出結論:“初中生人生規劃指引”專題教育教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一支科研型的教師隊伍基本形成;促進了學校辦學效益的提高等等。
職業規劃專家曾呼吁:中學生亟須職業生涯規劃。“一個觀念的改變,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吳志蘭)為使民辦學校的初中生(大多為外來人員的子女)也能夠有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我校將初中生生涯規劃列為行政管理內容之一。讓初中生早日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避免過早失學,減少失學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升學率,使他們三年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情況
研究選取了江海博雅學校的29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295份,收回283份,回收率95.93%。有效問卷273份,無效問卷10份,問卷有效率96.47%。
(二)資料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問卷法。在訪談、文獻調查和實地觀察的基礎上設計出《江海博雅學校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問卷》。問卷大致分為以下維度:(1)自我認識。(2)目標認知。(3)職業類型認知。(4)對規劃教育的態度。(5)規劃教育的現狀。
問卷以班為單位集體施測,先和班主任說明填答要求,再讓班主任指導被試現場填寫,當場收回問卷。
(三)統計與分析方法
對問卷及量表中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主要采用SPSSl7.0整理與分析,分析涉及頻率、交叉表等描述性統計、一些變量間的相關分析等。對觀察和訪談的資料進行定性分析,以便對定量分析進行印證和補充。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自我認知
1.“我非常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和專長”。完全同意26.0%,比較同意60.8%,比較不同意11.4%,完全不同意1.8%。
2.“我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和專長適當往哪些方向發展”。完全同意18.3%,比較同意46.2%,比較不同意31.1%,完全不同意4.4%。
3.我知道自己最喜歡什么行業和最不喜歡什么行業。完全同意34.4%,比較同意37.4%,比較不同意22.0%,完全不同意6.2%。
4.我是個面對重大問題的時候很難做出決策的人。完全同意26.7%,比較同意34.1%,比較不同意26.4%,完全不同意11.4%。當面臨人生重大決策上的困惑時,所采用的解決渠道:通過父母、老師幫助37.0%,通過自己解決21.2%,通過朋友解決15.4%,通過專業人士幫助分析8.1%,其他方式17.9%。
5.我覺得我現在還需要全面了解自己。完全同意51.6%,比較同意34.4%,比較不同意9.5%,完全不同意4.0%。
6.我認為了解自己優勢和劣勢對人生發展是很重要的。完全同意50.5%,比較同意39.6%,比較不同意7.3%,完全不同意1.5%。
7.你認為如何才能算得上職業生涯上的成功:工作收入高,前景好15.8%,擁有一個較高有保障的職位16.1%,能獲得工作上的快樂30.8%,自身價值能得到持續提高23.4%,其他13.6%。
8.你認為人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自身擁有扎實的知識、技能45.8%,擁有不錯的機遇3.3%,家庭背景的支持2.9%,擁有充分的社會人際關系12.5%,有明確的目標以及進取的動力27.5%,其他7.7%。
9.如果要你現在選擇職業,你最看重的因素是:收入是否高,工作是否穩定15.0%,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47.3%,是否能體現自身價值4.8%,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否大27.8%,其他5.1%。
從以上數據可知,超過一半的學生比較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和專長及其發展方向。由于初中生生理、心理發展尚不成熟,社會閱歷也顯得粗淺,在面對重大問題的時候往往顯得手足無措,需要父母、老師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80%以上的學生有了解自己優勢和劣勢的愿望,說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比較看重自己人生的發展問題。
超過一半的學生職業價值觀比較理想。如:將能獲得工作上的快樂和自身價值能得到持續提高看成職業生涯成功的標志。將自身擁有扎實的知識、技能和有明確的目標及進取的動力當作職業生涯上取得成功最關鍵的因素。將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否大列為選擇職業的重要因素。
(二)目標認知
1.對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以及將來的就業問題:我自己認真考慮過38.8%,常和家人老師商量9.9%,常和同學朋友討論18.3%,現在沒考慮32.6%。
2.初中畢業后你打算:升普通高中33.3%,升職業中學15.0%,擇機就業4.4%,學技術或手藝6.6%,現在不知道39.9%。
3.你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是:從事社會上最熱門的職業5.1%,滿足父母的愿望,聽父母的意見8.8%,滿足老師的期望,聽老師的建議0.7%,做我自己想做的59.3%,做我自己能做的26.0%。
4.目前你考慮最多的問題是:沒想其他,努力學習,準備中考41.8%,不知道自己適合考什么樣的學校和專業15.0%,我可以從事什么樣的工作8.8%,如果考不上高中,我能干什么去20.9%,其他13.6%。
以上數據表明,超過80%以上的學生希望將來從事自己想做的、自己能做的職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生這一年齡段的特點:他們有一定的自我意識,有渴求獨立、希望被尊重的傾向。
不過,近40%的學生還沒有考慮過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和初中畢業后的打算。艾里克森人生發展階段理論啟示我們:處于人生混亂期的初中生,如果內心迷茫、沒有目標將會是多么可怕。留美升學顧問高燕定也指出:人生設計在童年。作為老師,理應給我們的學生好好補上“自我人生設計”這一課。
(三)職業類型認知
1.我清楚我喜歡的行業要求其從業人員具備哪些素質。完全同意19.8%,比較同意41.8%,比較不同意30.4%,完全不同意7.3%。
2.我常設法了解自己喜歡行業的生活性質與工作內容。完全同意23.1%,比較同意42.9%,比較不同意24.9%,完全不同意8.4%。
3.你對職業的認識和了解的途徑是:學校教育13.9%,父母、親戚23.4%,同學、朋友6.2%,報刊、網絡電視等媒體35.2%,其他20.9%。
以上數據說明,超過五分之三的學生清楚自己喜歡的行業的相關情況,首先是從報刊、網絡電視等媒體獲得相關信息,其次是父母和親戚。而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只有13.9%。這在一定程度上啟示我們:學校教育方面對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在這一塊理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對規劃教育的態度
1.我很想規劃未來,但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完全同意31.1%,比較同意42.5%,比較不同意20.9%,完全不同意5.1%。
2.在初中開設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必要。完全同意37.7%,比較同意48.0%,比較不同意10.3%,完全不同意3.3%。
以上數據表明,約有五分之四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持積極的態度,有這一方面的強烈需求。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處于青春早期的初中生,對于未來常常抱有一種不穩定或懷疑的心理。在這人生成長的關鍵期,如果老師扮演一個恰當的角色,他們是否能夠少走彎路呢?或是以一個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未來?
(五)對規劃教育的現狀
1.你是否聽說過學校有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課程或相關的教育形式?從未聽說過61.2%,聽說過,沒參加過28.9%,參加過,沒效果2.9%,參加過,很有收獲6.6%。
2.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對你講有關如何規劃未來生活和工作的知識:完全同意15.0%,比較同意65.6%,比較不同意10.6%,完全不同意8.1%。
3.你在平時是否參加過有關職業鍛煉的社會實踐活動?沒參加過67.4%,參加過,沒有收獲10.3%,參加過,很有收獲22.0%。
從以上數據可知:學校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課程或相關的教育形式嚴重缺乏,只是部分老師在學科課程教學中稍稍提過有關規劃未來生活和工作的知識。學生參加有關職業鍛煉的社會實踐活動也顯不足。
四、教育建議及研討
(一)學校可適當考慮在初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課程
1.授課人員。有心理老師的學校,可讓心理老師承擔這一課程;條件不具備的學校,可以讓班主任承擔相關授課任務。
2.授課形式。可以在班會課上以集體講授、討論的方式進行,或是以實踐的方式進行。考慮到實踐難以組織,可以考慮邀請不同職業的人員到學校講授相關職業內容,或是組織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不同職業的特點。
3.授課時間、內容。如果有行政的支持,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課程的順利進行。學校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設置初中每個年級段、每個學期不同的授課時間及內容安排,務必考慮到完整性、銜接性、有效性、針對性。
(二)老師在初中生發展的關鍵期應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
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轉折期,而處于青春前期、青春中期、青春后期的學生各有不同的特點。處于青春前期的初中生需要成人給他們指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作為老師,除了完成授業的主要任務外,還應該扮演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的角色,使學生順利度過初中三年的青春期,少走彎路,以一種更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面對未來。
參考文獻:
[1]李逢玉.高中學生職業興趣的調查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5.
[2]張恒亮.談談學業規劃的問題[A].中國國際職業教育論壇文集[C],2011:143-147.
[3]郭蓮花.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14(12):92-95.
[4]高燕定.人生設計在童年[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注:本文為江海區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民辦學校初中生生涯規劃引導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H201705-0114。
作者簡介:諸葛招弟,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博雅學校教科研負責人。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