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麗
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勞動與技術課程被納入了教育體系之中,并作為必修課程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勞動與技術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一個學習領域,其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還可以使其在動手實踐中獲得創新意識的發展。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手工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實現創意設計,首先要選擇極具創新性的材料。對此,在創意設計的引導下,就如何拓展初中勞動與技術手工材料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勞動與技術;創意設計;手工材料;拓展對策
手工材料作為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使學生獲得創新能力的發展,我們首先要從材料的創新入手,對傳統的手工材料進行替代、補充、改進等,以此為學生的創意設計奠定基礎。
一、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材料拓展概述
1.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建議與材料的關系
縱觀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標準中的有關內容,其在應用學習領域強調,在勞動與技術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該課程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設計意識,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在“物以致用”思想的引導下,靈活地運用豐富多彩的材料,在設計和工藝知識及方法的應用下,有目的地進行極具創新性的制作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有效發展。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動手操作對其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其樂于接受體驗嘗試活動。對此,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教學所需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動手操作的機會。而動手操作活動的開展是以準備好所需要的物品為基礎的。根據設計主題選擇相應的材料,依據材料的選擇來匹配設計主題,其本身就是一項極具創造性的活動。對此,在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揮材料的作用,利用自己的雙手來感知世界、創造世界,并在創造中獲得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2.初中勞動與技術手工材料的內涵
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在“物以致用”思想的引導下,鼓勵學生對手工材料進行靈活而創新性的運用。那么,什么是手工材料呢?縱觀《辭海》中對手工材料所下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手工材料是指可以直接制作成成品的物品、學習者在學習、研究等過程中可以使用到的相關資料。本文所提及的手工材料是以初中勞動與技術教材中的素材為依據的,其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來自于大自然的,包括草本植物的根、莖、葉等;動物的骨頭、皮毛等;泥土、石頭等。另一類則是合成加工的材料,包括塑料制品、玻璃、金屬等。而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中所使用到的材料做了這樣的解釋,即手工材料是指可以引導學生從設計作品的物質材料,其主要包括各種材質的紙張、各種各樣的石頭、五顏六色的顏料等。綜合以上對手工材料的分析,我認為,手工材料其實就是選自學生生活中的,可以有效引發其創造性思維和創意想法的且能運用來制作成作品的各種物質。由此,我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先引導學生學會用材料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創意,借此培養起其對材料的敏感度,以此為其創意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我會引導學生在材料觀察、體驗的過程中獲得審美素養的提升。最后,則是引導學生對所選擇的材料進行靈活運用,以此使學生在使用、制作過程中獲得創新能力的發展。
3.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實現材料拓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于教學內容選擇、準備相應的工具材料。從浙教版初中勞動與技術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到,適合學生搜集的材料不到一半,這就使得學生難以在大量的材料支持下有效地進行創意設計。以“串珠”內容教學為例,在本次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準備塑料珠、各種顏色的小吸管、繩子、形狀各異的紐扣等。這些材料看似是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但是一下子拿出數量較大的材料對學生來說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在手工材料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學生的創意設計將無以為繼,甚至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創意設計的積極性。既然材料是創意設計的基礎,那么,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就要立足創意材料選擇與準備的特點,下大力氣挖掘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且容易獲得的材料資源,諸如造型各異的植物果實、千姿百態的樹枝等,以此來彌補教材材料的不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立足生活,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品來充當手工材料,如方便面包裝盒、花露水瓶、一次性紙杯、糖果包裝紙、廢舊紐扣、繩子、掛歷等。豐富的廢舊物資源還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環境保護的熏陶,為其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豐富多彩的材料引導下,勞動與技術教學內容也會得到豐富,學生在這些材料的驅使下,會獲得想象力的開發,有利于其創意設計的有效開展。
在我們了解了初中勞動與技術課教學與材料以及材料拓展內涵等內容之后,我們要如何拓展材料,引導學生創意設計呢?這是接下來所要重點論述的內容。
二、初中勞動與技術課材料拓展對策
1.材料替代
所謂的替代從其字面含義看出,是指代替,就是用乙物品來代替甲物品。鑒于教材中所展示的手工制作內容,有一些材料是學生無法自主獲取的,此時為了維護學生的動手操作積極性,同時使其在多樣化的材料引導下發揮想象力,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代替教材中所提及的材料。簡單地說,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利用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來替代那些不容易收集的材料。比如,在“‘福字壁掛的制作”中,倘若學生無法搜集到教材中所指明的布藝材料,此時可以就可以直接利用學生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布條來代替。甚至可以利用掛歷紙或者街上發的色彩艷麗的廣告紙來替代。如此材料替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動手操作的需求,還可以使學生對這些不同的材料進行創造性運用,以此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以“球形小掛件的制作”內容的教學為例,這節課需要學生自主地搜集身邊隨處可見的可以穿成球形的小物品,諸如各種顏色的珠子、繩子等。由于勞動與技術課程中所涉及的材料搜集與使用是具有開放性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做要求,對此,從美觀的角度進行考慮,學生所穿出來的球形小掛件需要色彩艷麗,形狀新穎。對此,我考慮到本次手工操作過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材料材質、形狀以及大小等特點,會先引導學生自主地想象自己所要穿出來的球形小掛件是什么樣子的,上邊可以帶有什么圖案等。在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下,其可以打破傳統掛件單一的造型,自主地從生活中選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諸如吸管、橡皮泥小球、黑豆等。在豐富的材料運用下,我所執教班級中,有的學生用橡皮泥搓成了一個個白色和黑色的小球,然后,用黑色小球穿出了大熊貓的造型。有的學生則利用大小一樣但顏色不同的紐扣穿出了一個球形掛件。還有學生先將搜集到的玉米粒進行打磨,接著用其穿成了球形掛件,他還在這個掛件上,插上了羽毛……在這樣的替代材料的使用下,學生不僅可以享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還可以在自由運用下設計出多種造型,有利于其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2.材料補充
所謂的材料補充就是在教材已有的材料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充實與完善。我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在因地制宜的原則指導下,引導學生自主搜集可以完成作品的有關材料,在對這些材料進行選取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分類與組合,以此在實現校本資源開發的基礎上,豐富材料,拓展學生的思維。簡單地說,就是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對那些教材中所展示的材料進行拓展、補充,以此在其應用下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以“CD的制作”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傳統的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利用教材中所給出的木板、紙板等材料設計出有棱有角的CD架。如此的材料運用,不僅會將學生的想象力局限在單一的材料上,還會使其在動手操作中無法實現創新。對此,我立足本節課的設計內容,引導學生搜集五顏六色的紙片、形狀多樣的植物籽粒、果殼等。在這些物品搜集之后,學生可以先擺出自己想象中的CD架的樣子,然后進行操作。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有一名學生先將搜集到的白色紙片浸泡到水中,在紙片變軟之后將其撈出來,然后將其捏成團壓實。接著,他用所準備的顏料為這些紙團仿照石頭的顏色上色。接著,用膠水將這些紙團黏貼起來,構成一個花籃樣式。該學生還用綠色的紙剪出大樹、小草的造型,用紅色的紙剪出花朵的造型,用紫米、大米等粘出了小女孩的樣子,將它們粘貼到“花籃”的外部。然后將CD放進去,就可以看到一個立體的極具美感的花籃CD架呈現在了我們眼前。在材料的補充下,學生的思維不僅可以得到拓展,其制作出來的物品也極具創意。
3.材料改進
除了以上所提的兩種方法之外,我在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還會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改進。所謂的改進帶有改造和進步的含義。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就是以作品主題為中心,對其表現和美化裝飾進行再創造,在保證所制作的物品的應用價值的基礎上,使其更具實用性。以“做沙包”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傳統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往往會利用布這種材料來引導學生動手制作。那么,用什么樣的布料才能保證其所制作的沙包不易破損,而且不容易使沙子漏出來呢?根據該問題,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棉布、牛仔布等進行制作,并通過對比選擇符合要求的一種布料,以此實現沙包制作材料的改進。與此同時,在傳統的做沙包中,我們往往會選擇沙子,但是沙子裝到袋子里,在投擲的時候會很沉,容易砸傷人,存在不安全因素。基于此,我引導學生對材料再次改進,選擇安全且容易搜集的材料。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學生用棉花來填充沙包,有的學生則用決明子來填充沙包。此方式不僅彌補了傳統制作的不足,還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有利于其創新能力的發展。
總之,在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新課改所倡導的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該目標,教師要從制作材料入手,在材料替代、材料補充、材料改進等拓展應用下,豐富學生的手工制作材料,使其在多樣的材料應用下自主地設計出各種造型、各種樣式的作品,以此既使其享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又獲得創新意識的發展,為其創意設計與制作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貴生.基于實踐的初中勞動技術課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基礎教育參考,2016(22):54-55.
[2]曹長華.淺談初中勞動與技術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127-128.
[3]魯妍妍.農村初中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