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晨燕
摘 要 人民警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忠誠衛士,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其具有忠誠職業素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全國公安機關和隊伍需要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由此可以見忠誠文化教育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為此,本文根據公安院校忠誠教育的必要性,在課堂教學、實踐實訓等方面就如何做好忠誠教育進行了一個討論。
關鍵詞 公安院校 忠誠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32
Abstract People's policemen are loyal gu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ir work requires them to have loyal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aid, the nation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contingents need to be "loyal to the Party, serve the people, enforce the law impartially and have strict discipline",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loyalty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necessity of Loyalty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loyalty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ining.
Keyword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loyalty; education
0 引言
2017年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代表時強調,全國公安機關和隊伍要堅持黨的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需要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 。[1]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具有深刻時代意義,針對當前國際形勢和國家發展,對新時期的公安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公安院校作為公安隊伍成長源頭和人才培養基地,決定了其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與公安機關的政治、社會責任相一致。所以,將公安機關和隊伍的忠誠、團結協作等職業素質培養融入公安院校學生教育中,在校園文化中融合忠誠教育,這樣才能為公安隊伍提供具有“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品質,能夠為人民服務的忠誠衛士。
1 公安院校忠誠教育的內涵
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規范中就有忠誠,并且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忠”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時期,經過幾千年發展形成了其固有內涵,在近代辛亥革命之后,受新思想影響,許多傳統和思想被重新認識或拋棄,“忠”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規范重要組成部分,得以保留并繼續發展。至今,“忠”主要被賦予了三層涵義:一是對國家、政府政治規范的忠;二是對人民群眾的忠;三是廣義上的忠,是個人道德品質的忠。[2]
人民警察的忠誠,根據對象的不同,可歸納為政治和行政兩個層面。政治忠誠即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人民警察最高層次的忠誠,也是一種政治信念,其它層次的忠誠都必須服從政治忠誠。行政忠誠則主要體現在工作上服從組織和上級指揮,認真負責完成組織和上級交辦的任務。
公安院校忠誠教育根據忠誠、人民警察忠誠的內涵,可以歸結為就是公安院校依據人民警察忠誠原則和規范,在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目的、計劃和組織地融入忠誠文化教育,在有形、無形中鑄造學生忠誠品質,將人民警察的忠誠原則、規范融入學生個人品德中。
2 加強公安院校忠誠教育的必要性
2.1 鞏固黨長期執政地位的需要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在黨的十八大被提出,十九大也針對“兩個一百年”提出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十九大同時也提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的優勢,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由此可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社會遠大目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經歷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這就需要國家在錯綜復雜的世界格局下能夠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特別是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同時具有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的特性,國家政權的穩定在于統治階級的穩定,統治階級通過堅強有力的政治統治行使社會管理職能,才能確保國家的穩定發展。[3]正如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四個忠于”的政法隊伍,確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的要求。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硬基石,管理國家治安和刑事司法具有武裝性質的力量,肩負著掃黑除惡、保護人民群眾、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神圣使命。這就要求人民警察需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駕護航,因此,公安院校對在校生進行忠誠教育培養具有必要性。
2.2 公安機關性質和職能決定忠誠教育的需要
我國的公安機關是管理國家治安和刑事司法具有武裝性質的力量,這也就決定了我國公安機關性質和其所承擔行政職能,人民警察作為公安機關的組成部分,也就必須具有忠于黨、國家、人民和法律的品質。在無數具備忠誠品質的人民警察協同合作下,公安機關得以充分行使治安管理和刑事司法權力,正常履行各項職責。公安院校是培養共和國優秀人民警察的搖籃,公安院校在校生作為共和國未來的預備警官是公安機關和隊伍不可或缺的組成。因此,公安機關性質和行使的職能決定公安院校在校生的忠誠文化教育具有必要性。
2.3 人民警察職業道德形成的需要
人民警察的職業道德既有廣義職業道德的共性特點,也有人民警察的特殊性。共性的地方在于人民警察也是普通公民,也需要遵守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和存在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特殊性在于,作為人民警察,其需要有公平、公正、忠誠、廉潔、擔當等道德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警察和國家是相生相伴的,如果國家消亡,警察也隨之消亡。由此可見,警察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警察是國家政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警察與國家體制保持一致,與國家意志保持一致,這樣才能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大部分多黨派國家可以允許存在反對黨的政府組成部門首腦,卻不允許存在不同政見的警察,這是因為國家需要具有忠誠職業道德的警察維護社會穩定。因此,忠誠是人民警察職業道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公安院校對在校生進行忠誠觀的培養和教育,可以為人民警察職業道德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2.4 人民警察法律、法規的需要
改革開放已近四十年,世界格局在不斷演變,我國的經濟體制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得到空前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上逐步提升,由此也引發了思想的轉變。在當前環境下,人民警察不僅需要將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繩之于法,也要能在形形色色的物質、精神誘惑面前不為所動,這就要求人民警察需要對黨、國家、人民和法律有著高度的忠誠度。我國早在1994年就頒布了《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通過規范對人民警察職業道德做了一個全面、系統的歸納和闡述,主要內容包括對黨忠誠、文化執法、團結合作等,有力地推動了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思想、道德建設。2011年公安部對94版規范進行修訂和完善,出臺《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其中涉及忠誠部分的內容有聽黨指揮、熱愛人民、忠于法律等。由此可見,忠誠在人民警察應當遵守的國家規范中也極為重要。因此,為了讓人民警察更好地遵守《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有必要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忠誠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忠誠觀。
3 公安院校忠誠教育的實現途徑
3.1 加強理論教育,樹立忠誠意識
課堂是當前在校大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在忠誠理論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專職、兼職德育教師的作用。德育教師可以在理論教學中結合兩個方面的內容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一是結合教師的教學態度,德育教師乃至公安院校應提高認識,將忠誠教育列入重點教學領域,在課堂授課中德育教師應當將忠誠教育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做好課堂理論教學工作;二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當前大多公安院校對忠誠教育并未單獨開課,專職德育教師可以結合忠誠文化相關課程,諸如“思想道德修養”等,將忠誠教育進行拓展、重點學習,或專門安排課時進行忠誠文化學習。兼職德育教師則可以將忠誠教育結合專業教學,在專業課程中滲透忠誠理論,做到忠誠理論教學課程全覆蓋。
3.2 警務實訓實踐,踐行警察忠誠
根據教學計劃,公安院校學生在校期間一般都需要參與警務校園實訓和校外實踐活動。例如參加大型活動安保或參與派出所等基層公安機關見習活動,在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踐活動中,實訓老師應當充分利用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觀察、親身體驗等方式,感知人民警察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和忠于法律。并且也讓學生能夠親自踐行學校學習的忠誠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實踐促理論學習,以理論武裝實踐,相輔相成,共同進步。[4]
3.3 融入校園文化,忠誠潛移默化
校園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教學領域拓展的主渠道之一,公安院校因其畢業生培養目標的特殊性,也就要求其校園文化建設要圍繞公安院校培養目標的實現而進行,即圍繞培養“四個忠于”、團結協作、紀律嚴明、素質過硬,勇于為公安事業奮斗終身的人民警察為目標而進行的校園文化建設。將忠誠文化教育融入校園文化中是極為必要的,公安院校可通過邀請公安英雄模范走進校園演講,與學生座談等方式,將忠于公安事業的英雄模范豐功偉績形象生動展現出來,深入學生內心,激勵在校生奮發圖強、趕超爭先。同時,也可開展一系列與忠誠相關的文藝晚會、詩歌朗誦、演講辯論等活動,由此潛移默化,將忠誠的觀念逐步融入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中。
3.4 結合網絡技術,實時忠誠教育
當前互聯網發展迅速,已是大眾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以互聯網特色為動力,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5]這為公安院校忠誠教育提供了新教學方向,為忠誠教育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新動力。公安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所具有的動員、教育等作用,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構筑公安院校忠誠教育的網絡新空間,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例如,公安院校可通過開通忠誠文化公眾號等方式,將忠誠教育相關事跡、紅色資源等上傳至網絡平臺,將忠誠教育與網絡平臺相結合,深入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使網絡平臺成為公安院校忠誠文化教育的又一陣地。
參考文獻
[1] 朱旭東,余青.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忠誠教育的若干舉措[J].公安教育,2017(7):54-57.
[2] 林平,王世卿.公安院校忠誠文化教育的內涵、價值和路徑[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3(2):125-128.
[3] 邰根祖,汪強.論人民警察忠誠教育的三個維度[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6.26(1):110-113.
[4] 齊曉亮,劉學濤.公安教育改革與高校人才培養機制研究——以陜西省公安院校為視角[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7.31(1):124-128.
[5] 劉穎.論“互聯網+”條件下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7(3):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