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月
摘 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不斷提升,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了,人們越來越關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基于大學生學情調查的高等教育質量研究發(fā)展非常迅速。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基于相關教育理論和訪談資料,編制出一套適用于中國全日制本科生的學情調查問卷,經過試測以及因子分析,將問卷分為6個因子,問卷以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情況作為切入點,其他5個因子作為學生學業(yè)表現(xiàn)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 本科生 學情 問卷編制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85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gross enrollment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opular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has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is background, based on relevant educational theory and interview data, this paper compiles a set of questionnaire for full-time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After testing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questionnaire is divided into six factors. The questionnaire takes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other five factors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compilation
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基于各學校自行組織類似學生評教、教師評學的調查研究,作為每所高校日常工作環(huán)節(jié)之一。但隨著每年大量本科生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現(xiàn)象越來普遍,高校學子浮躁心態(tài)顯現(xiàn)在甚囂塵上的“讀書無用論”中,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于校外兼職而忽視了最基本的學業(yè),這一現(xiàn)象也引起了各高校和教育界的重視,對本科生的學習情況紛紛展開研究。在國內的相關研究中,與學情相關的研究集中于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環(huán)境、教師教學、學習方法等方面。
1 問卷初步設計
本科生的學習情況涵蓋面是比較廣的,本文基于江蘇省某高校實際特點,通過對師生的訪談,以本科學生的學習狀況作為切入點,選取學生的學習計劃與方法、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的教學情況幾個方面作為影響學生學習狀況的因素,以上5個模塊共同組成本科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的問卷。
1.1 “學習狀況”模塊項目設計
在學生的學習狀況模塊中,首先對師生進行訪談。
對教師進行訪談,例如:
“您認為您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
“你是單指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是?”
“不止成績方面,請您綜合起來進行評價。”
“如果就成績而言,絕大部分人及格是沒有問題的,成績能有多高的分數(shù)就看他們自己了,課堂表現(xiàn)較好、會課后提問的這部分人的確成績要高些的,但其實他們整個學習的狀態(tài)就比較好了,成績高也只是最直觀的表現(xiàn)”。
對學生進行訪談,例如:
“請對你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自評。”
“學習狀態(tài)?我成績還不錯的。”
“同學,我們這里的學習狀態(tài)不僅僅指的是成績,還包括你的課堂表現(xiàn)、課后安排等等方面。”
“說實話,碰到感興趣的或者教師講的特別精彩的課程值得好好聽聽,課后嘛,有時會和同學一起去圖書館看看書,在考前突擊學習一下,排名中等應該是沒問題的。”
通過對訪談內容進行提煉,提出學生的學習狀況初步包含以下因素:學生上課時注意力、期末成績情況、課余時間安排、成績排名情況、自習時間安排、學生對教師授課的理解程度、去圖書館的頻率、學習狀態(tài)的自評這幾個方面,共編制9個項目,并按照先后順序對其進行編號,編為學習狀況1~9。
1.2 “學習計劃與方法”模塊項目設計
好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無論在什么階段的學習中,學習的方法和計劃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哪些維度來測量學生是否具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和方法,首先對學生進行訪談。
“同學,你對學習會不會有明確的規(guī)劃?
根據(jù)每個老師的要求吧,需要提前預習的預習,需要復習的課后復習。”
“同學,你在學習中會采用什么學習方法呢?
“嗯,最近在選修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學習策略中尤其是認知策略中的一些方面可以用作學習方法,比如復述策略中的過度學習等等的。”
“同學,你在學習中會不會就學習方法進行討論呢?
“其實大家都知道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能掌握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會去參加一些這方面的討論交流活動,也會與老師交流這方面的內容。
……
綜合對師生的訪談,對于學生的學習計劃性設置以下項目:學習計劃的制定及執(zhí)行情況、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的安排,共4個項目,并對其進行編號為學習計劃與方法1-4。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首先分析學習策略中認知策略的內容。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認知策略分為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等,復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xiàn)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包含排除相關干擾、利用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多種感官參與、采用多種形式復習、適當?shù)倪^度學習、劃線等策略;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lián)系從而增加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包含記憶術、做筆記、提問、生成性學習、利用背景知識聯(lián)系實際等等;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利用表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復述策略中“采用多種形式復習”、“多種感官參與”、“適當?shù)倪^度學習”三個方面編寫調查項目,對其進行編號為學習計劃與方法5~7;選取精細加工策略中“做筆記”、“記憶術”、“生成性學習”三個方面編寫調查項目,并對其進行編號為學習計劃與方法8-10;選取組織策略中“列提綱”、“利用圖形”兩個方面編寫調查項目,并對其進行編號為學習計劃與方法11~12。關于學習方法的交流方面,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學習方法的交流與借鑒吸收、對自身學習方法的反思幾個方面編寫6個調查項目,并對其進行編號為學習計劃與方法13~18。
1.3 “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模塊項目設計
對“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模塊的設置是基于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康布斯的以下觀點:不同的人既然對同一事實產生不同信念,該事實對不同的人自然地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不能只從行為表現(xiàn)上去加以矯正,而必須著手設法改變他們的知覺或信念。①聯(lián)系現(xiàn)在在本科學生學習狀態(tài)呈現(xiàn)下滑趨勢,想要激發(fā)學生投入時間進行有效的學習,就得改變他們對所學內容認知,也就是說,改變學生對“讀書無用論”的認知。基于此,設置4個項目調查本科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以及影響因素,編號為學習內容1~4。
1.4 “學習環(huán)境”模塊項目設計
環(huán)境泛指在生活中,影響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對于學習環(huán)境,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個體生活中影響其學業(yè)水平的外在因素。關于學習環(huán)境的作用,歷史上著名典故“孟母三遷”就是最好的例證。環(huán)境對個體的發(fā)展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大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對其學業(yè)水平或者說學習狀態(tài)的影響也會起到積極或者消極的作用。故根據(jù)當下大學管理的模式,選取學院、系、班級的學風建設以及同班、同宿舍的學習風氣這幾個維度編寫調查項目,分別編號為學習環(huán)境1~5。
1.5 教師教學
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教師的教學很大程度由教師的素質決定的。
高校教師的素質包括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師的品德素質。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包括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教師的教育技能、教師的教育情意。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是指教師在專業(yè)教學中所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結構及其程度,包括教寬廣的普通文化知識、所教學科的知識、教育學科的知識;教師的教育專業(yè)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包括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師教學能力;教師的教育情意是指教師從事教育專業(yè)的態(tài)度、價值觀、信念、興趣、自我意識等。教師的品德素質包括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教師職業(yè)道德,具體來說要求教師具備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并嚴格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②結合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選取教師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中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及所學學科知識的素養(yǎng)、教師教育技能中教學方式方法及教學風格、教師教育情意重的教學態(tài)度、教師品德素質中的政治素質及職業(yè)道德等方面編寫了13個問題,并對其進行編號為教師教學1~13。
綜合以上五個模塊,共選編49個項目,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1=非常不符合,2=比較不符合,3=符合,4=比較符合,5=非常符合),要求調查對象在1~5中選擇1個填寫,該項目得分越高表示該項目所描述的情況越好。為了方便了解被調查者的背景信息,在進入正式調查項目前設置了性別、年級等4個有關學生基本情況的項目,整個調查問卷共計53個項目。
2 問卷試測與分析
初擬問卷形成以后,我們對其進行了試測,根據(jù)對試測結果進行因素分析篩選項目和確定能力因子維度,最后形成了6個因子模塊40個項目的正式問卷,加上基本情況的項目,共計44個項目。
2.1 測試過程與對象
本研究選取江蘇地區(qū)某所高校共計1200人進行問卷試測,采取分類抽樣和等比抽樣的方式確定調查對象,經過數(shù)據(jù)整理,有效問卷1158份。其中大一315名、大二310名、大三288名、大四245名,中共黨員197名、共青團員953名,群眾8名,學生干部348人,非學生干部810人;由于該高校是理工類院校,男女生比例約為4:1,測試時按此比例進行等比抽樣,去除無效問卷后,男生906人,女生252人。
2.2 分析結果
2.2.1 對學情部分測試項目的效度及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SPSS19.0對試測得到的1158份問卷進行探索性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刪除系數(shù)絕對值小于0.5的項目,在問卷主體部分重新形成6個因子模塊的正式問卷,具體請見表1。
第一個因子模塊是教師教學,初擬問卷中的13個項目全部保留,仍由高校教師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學科專業(yè)知識的素養(yǎng)、教學方式方法及教學風格、教學態(tài)度構成、政治素質及教師職業(yè)道德構成。
第二個因子模塊是學習方法與風格,共計8個項目,均為初擬問卷中學習計劃與方法模塊中8個項目:對所學的知識構建邏輯框架、會將學習資料提煉主題綱要、會利用圖形或者圖表來加深對所學材料的理解、會運用一些記憶的訣竅來加深記憶、會對所學材料自己做讀書筆記、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會反思自己的學習、學習效率比較高。很明顯,以上項目均表述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與風格,故將此因子模塊表述為學習方法與風格。
第三個因子模塊是學習時間管理,共計7個項目,為初擬問卷中學習計劃與方法模塊中5個因子和學習狀況模塊中2個因子,分別為:會預習第二天要上的主干課程、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學習計劃、平時學習時間多于考前的復習時間、先復習當天的課程再完成作業(yè)、每天自習時間在2小時及以上、會多花50%的時間去記憶需要識記的材料、課余時間主要用于學習。以上項目均表述的是學生對于學習時間的管理,故將此因子模塊表述為學習時間的管理。
第四個模塊是學習環(huán)境,初擬問卷中的5個項目全部保留,仍由學院、系、班級的學風建設以及同班、同宿舍的學習風氣構成。
第五個模塊是學業(yè)表現(xiàn)情況,共計4個項目,為初擬問卷中學習狀況模塊中4個因子,分別為:成績排名在班上的前30%、上學期的期末成績平均分高于80分、上學期學習的所有課程全部及格了、本人的學習狀況相對于周圍人是較好的。以上因子均表述的是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故將本模塊表述為學業(yè)表現(xiàn)情況。
第六個因子模塊為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為初擬問卷中同模塊中的3個因子,分別為:認為所學內容與之后的工作是有較強關聯(lián)的、認為所學內容對自己未來的學習和職業(yè)是有用的、對所學內容比較感興趣。
2.2.2 信度分析
利用1158份有效問卷中數(shù)據(jù)來考察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表2呈現(xiàn)的是問卷各因子模塊的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從結果看,最低的值為0.768,最高的達到0.959,表明問卷信度較高。
3 結論與討論
3.1 問卷結構的確定
在問卷的主體也就是對學生學情的測試部分中,本研究最初設計了5個模塊: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計劃與方法、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學習環(huán)境、教師教學,問卷最初是以本科學生的學習狀況作為切入點,其他幾個方面作為影響學生學習狀況的因素。經過試測以及分析,將問卷結構調整為6個模塊:教師教學、學習方法與風格、學習時間管理、學習環(huán)境、學業(yè)表現(xiàn)情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調整后的問卷以學業(yè)表現(xiàn)情況作為切入點,其他作為學業(yè)表現(xiàn)情況的影響因素。調整后的問卷結構具體見圖1。
3.2 問卷的信度
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問卷的同質性信度。從表2可得知,問卷的各因子模塊的信度中,最低的值為0.768,最高的達到0.959。從表3可見,調整后整個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值為0.938。可見,無論從整體看,還是把各個因子模塊分開看,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是比較理想的。
當然,還有哪些方面可以納入本問卷,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還有哪些衡量因子以及影響因子,問卷如何體現(xiàn)不同學科類別、不同專業(yè)的特點,都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注釋
① 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② 周川.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3.
參考文獻
[1] 柯友鳳,龍立榮.大學科系專業(yè)能力傾向問卷的編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3).
[2] 林云,梁雄軍.大學生學習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浙江省A大學802名學生的問卷調查[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3).
[3] 肖愛芝.當代教育心理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4] 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 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10.
[6]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9]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試中心.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