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鵬
摘 要:斷句是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全國高考卷一直注重對斷句的考查,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應充分重視斷句能力的訓練。依據考試大綱要求,以近年來語文高考及模擬試題特別是近三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為范例,從五個方面對文言文斷句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意在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增加操作性,對文言文斷句的教與學起到一定的啟示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斷句;方法;例談
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近年來高考增加了對文言斷句能力的考查,一方面是為了考查學生閱讀古籍的能力,另一方面更是為了考查學生的文言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要做好文言斷句,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語境和上下文的關系,作出相應調整。
一、看主語
找到句子的主語,在主語前要做停頓而把句子斷開。確定主語是斷句的一個重要方法,很多句子的斷句憑借主語就可以斷開。例如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斷句題: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抓住“爽”“芝”“宣帝”三個主語,斷句就容易很多。
此外,還要看省略主語的情況。古人說話簡潔,很多地方省略主語,省略主語的情況主要是承前省,2017年高考全國2卷斷句試題: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愿得降之/
“不肯”“云”“聞”“愿”幾個動詞的主語都省略了,弄清省去的主語是前面的“李氏”,這幾句的斷句就迎刃而解了。
二、看虛詞
文言虛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系和語氣,往往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一般來說,句首語氣詞和句尾語氣詞可以直接幫助我們來斷句。
1.找句首詞。句首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就是我們常說的發語詞,他們的作用是引出下面的內容,其前面可斷句。例如2017年全國3卷斷句題:
初/選人調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時間詞“初”的后面要做停頓,因此要斷開。時間詞“先”“次”表明先后順序,前面要斷開。
2.找句尾詞。語氣詞“者、也、矣、歟、而已”等用在句尾,表示陳述、祈使、疑問、反問或者感嘆等語氣,它們的后面要斷開。
例如: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禪山記》)
這里“也”“者”“矣”“乎”“也”,用在句子的末尾,輔助表達思想感情,它們是明顯的斷句的標志。
三、看對話
文言文中,常有一些表示對話的標志性字詞,如“曰、云、言”等。但在這里我們需注意兩點:一是對話中又有對話的情況,二是文中省略說話人和“曰”字的。
例如2017年全國高考1卷斷句題:
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這里有個“謂思曰”,很顯然“曰”的后面是說話的內容,因此這里必定要斷開。
又如:腹·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2015年北京卷)
“腹”的話里又引用了別人的話,因此應斷為:腹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
四、看句式
1.文言特殊句式也是斷句的重要依據之一,找到文言特殊句式,就可以正確地進行斷句。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
(1)判斷句:
利用判斷句有助于斷句。
如2018年高考全國語文2卷: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
“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就是個判斷句,應該斷為:“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
(2)主謂倒裝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謂倒裝句,謂語“甚矣”的后面要斷。因此斷句為: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3)被動句:從兄為人所殺無子憙年十五常思報之(2017全國高考2卷)
這里有個被動句“從兄為人所殺”,很顯然后面要做停頓。
(4)定語后置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是兩個定語后置句,它們之間和后面都要斷句。
(5)狀語后置句: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于晉”“于楚”放在了動詞“無禮”“貳”的后面,是狀語后置,它們的后面都要斷句。
2.一些固定句式如“孰與……乎”“如……何”“此之謂……”等等。這些都能作為我們斷句的重要依據。
例如:以殘年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如……何”就是固定句式,據此可以在“其如土石何”前面斷開。
又如:旦曰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
“吾與徐公孰美”包含“與……孰”這一固定句式,因此在句前應斷開。
五、看句子的節奏和對稱
古漢語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和對稱美,經常用四字句,我們可以據此來斷句。例如:
上書言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眾猶一人 (2017年全國3卷)
“言”后面說話的內容,“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這幾句,均采用四字句,形成一種韻律美和節奏感,據此很容易把句子斷為:上書言/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眾猶一人
再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這里都是四字句,節奏感強,而且運用對比手法,使句子具有一種對稱美,更有助于勸勉人們學習。按照古漢語多用四字句的表達習慣,就很容易把句子斷開。
以上列舉了一些文言斷句常用的方法,當然方法不僅這些,在具體斷句的時候,要綜合考慮文段各方面的情況,綜合做出
判斷。
參考文獻:
邱曉杏.文言文教學應“言”“文”并重[J].語文月刊,2015(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