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杰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路,學非問不明。”可見,“問”是何等重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開端、智慧的開始、發現的基石。歷史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歷史課程標準強調在課程實施上,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機制,將教、學、評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本文就以人民版《卓爾不群的雅典》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談談如何以問題為主線進行歷史教學設計。
一、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人民版必修一專題六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揭示了古今政治民主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發展趨勢。《卓爾不群的雅典》是本專題的第二節,既是第一節“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的必然產物,又傳承出第三節“羅馬人的法律”,于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并與同時期的中國形成鮮明的對比。
學情分析:教學對象為高中一年級普通班學生,初中階段曾學習過與雅典及其民主制度有關的基礎內容,有一定知識背景,但歷史整體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比較薄弱。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理解梭倫改革的主要內容并評價梭倫改革,理解伯里克利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現,科學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與失,理解古代民主制度和專制制度的利弊。
2.過程與方法
史料分析法、問題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類政治文明多樣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梭倫和伯里克利改革的舉措;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難點: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四、案例過程
1.導入環節:播放希波戰爭視頻,了解希波戰爭經過
【材料展示】
戰前主指揮官米太雅德將軍發表演說:“現在,或者是讓奴隸的枷鎖加到雅典人身上,或者是保住雅典人的自由,都系于你們之手了!”……全城男女老少能夠參戰的人,都上船去薩拉米彎阻擊波斯人……薩拉米海戰不久,波斯方面只留下30萬陸軍與希臘再戰,此時有陸地作戰經驗的阿里斯提德這時又取代地米斯托克利,成為雅典統帥。
——《從古希臘民主政治視角分析希臘在希波戰爭中勝利的原因》
【設問】根據材料分析,希臘為什么能戰勝波斯?
【教師講述】希臘戰勝波斯的根本原因是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過渡】希波戰爭驗證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優越,那么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又是如何確立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卓爾不群的雅典》。
2.新課講解
標題一:勝利之因——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材料展示】
憲法的制度便是這樣,多數人被少數人奴役……直到后來他們才共同選擇梭倫為調停人和執政官,把政府委托給他。
——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教師講述】梭倫時期,雅典社會政治上貴族壟斷大權,引起了平民階層的不滿,經濟上隨著雅典工商業經濟的發展,當時的工商業階層迫切希望打破貴族的權力壟斷。
【表格梳理】梭倫改革的主要舉措。
【設問】梭倫改革的特點是?如何評價梭倫改革?
【表格梳理】克里斯提尼改革舉措。
【教師講述】希波戰爭一方面保留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火種,另一方面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進一步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誕生了一位杰出的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
標題二:勝利之果——雅典民主政治“黃金時代”
【表格梳理】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內容(內容略)
【設問】結合表格思考,為什么說伯里克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
【設計意圖】公民權利不受財產和等級限制,民主更加具有廣泛性和深入性。
標題三:勝利之思:民主制VS專制制度
【設問】希波戰爭中,希臘戰勝了專制制度的波斯,有人認為希臘民主制度勝過專制制度,而伯里克利改革之后,雅典盛極而衰,由此又有人認為專制制度勝過民主制度,結合材料思考民主制和專制制度到底孰優孰劣?
【設計意圖】結合本課知識,讓學生討論民主制度和專制制度的利弊,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體現了唯物史觀。將古代中國政治制度與古希臘民主政治制度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在宏觀的歷史時空下思考,體現了時空觀念。
標題四:勝利之思:如何才能讓制度常勝?
【設問】任何制度都有其局限性,那么如何才能讓制度長久地保持活力?
【教師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要堅持創新,不斷改革,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會帶領我們走向
勝利!
參考文獻:
[1]希羅多德.歷史(下冊)[M].商務印書館,2007.
[2]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丁一凡.民主悖論[M].中國發展出版社,2016.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