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令利
摘 要:教新課程下的中考,更注重考查學生的數學思想與解題能力,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試題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學,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數學課堂應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時間,應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步驟、方式、技巧,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而不是以題海戰術來掩蓋教學上的漏洞。試結合近幾屆中考,從如何“把握基礎不在小地方失誤”“專題精練分步解決綜合題”“明確重點把握考試技巧”三個方面,分析探討怎樣幫助學生在中考前進一步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中考;專題精練;答題技巧
從近幾年我們的中考數學試題來看,更注重考查學生的數學思想與解題能力,給人以活潑親切的感覺。這樣的考題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又重視了對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信今后中考命題仍會沿著這個方向命題。從題型結構上看,中考要體現課改理念,并非不要基礎。結合近幾屆中考,本文試對怎樣幫助學生在中考前把握數學知識、提高解題技能談一些看法。
一、把握基礎,提高解題能力,不在小地方失誤
九年級數學復習,首先要讓學生自己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梳理,使之達到系統化、結構化、完整化。新課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能力是需要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為基石的。針對于習題課和試卷講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注意以下方面:
1.習題課,知識點要全面,但題目要求要分層。
2.講評課,突出重點,教會學生方法。測驗后的講評,不是給學生對一下答案,需要我們結合考試內容,結合學生易錯點遺漏點,進行有效的講解。
二、專題精練,指導解題思維,分步解決綜合題
縱觀近幾年中考試卷,后面的幾道大題,除一道統計題知識點較集中外,其他都是需要學生綜合性解題能力的。數形結合、動點分析、分類討論等。但若能把這些題分步對待,化解成一步步的小問題,思路就清晰了許多。需要我們結合歷年典型例題,總結解題思維,指導學生提高綜合性解題能力。
1.幾何變換為主體的綜合思維
(24題12分)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OB是等邊三角形,點A的坐標是(0,4),點B在第一象限,點P是x軸上的一個動點,連結AP,并把△AOP繞著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使邊AO與AB重合,得到△ABD。
(1)求直線AB的解析式;
(2)當點P運動到點(,0)時,求此時DP的長及點D的坐標;
(3)是否存在點P,使△OPD的面積等于,若存在,請求出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坐標系中的問題,要讓學生能從每個點的坐標中看出輔助線。第(1)問,關鍵在于B點的坐標,可用等邊△AOB的高得到B的橫坐標,AO的一半為縱坐標,即得B(2,2),解題中也可用∠BOP的三角函數求B坐標。有了B點坐標,接下來的解析式就不在是問題了。第(2)問,DP長可由等邊△APD得到,而D點坐標是本題的核心部分,是要教會學生思考的地方。解析思維的深入在高中數學中,初中教學要注意讓學生從幾何關系入手,會找輔助線,會用線段、旋轉、對稱、勾股、相似等關系。數學思維應建立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否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數學思考時間是培養學生數字“靈性”的關鍵。平時喜歡折紙的學生可能很快能感覺到P點可以有關y軸的對稱點P′,再看到對稱的五邊形OBDAP′,就有能力想到我們應作的輔助線,這個五邊形的對稱軸了。作∠BAO平分線交x軸于E證明DB延長線過E點,或直接延長DB交x軸于E,證明AE平分∠BAO都可以解決問題。只要能得到輔助線AE,就可以進一步得到等量關系,DE=EP′=DE+OP=,即可借60°的∠DEX得出D點坐標。通常我們把這一問的解法歸納成設表列,把OP長看為設,則DE長、D點坐標都可表示為與OP相關的式子。學生學會了這種思維方式,就不是在學習某道題,而是在學一類題的解法。第(3)問,需要學生動點思維和分類討論思想了,要讓學生學會辨證看待問題。在本題中,借用第二問的D點坐標到是可以很快得出結論,但數學思想的建立,要比單純解出某題更為重要。
2.二次函數為主體的綜合思維
需要學生把握二次函數對稱軸、頂點坐標在解題中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學會用坐標線分割圖形,或用二次函數求最值。
3.與圓相關的綜合性思維
圓的問題,需要學生對圖形進行感知,需要幾何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通常在圓相關的問題上讓人感到難以打開思路,一旦思維打開就感覺簡單多了。
三、明確重點,把握考試技巧,以獲取最大勝利
1.把握好解題順序
要讓學生學會取舍,在考試中先完成容易做出來的題目,在時間不足時有選擇性的取舍。要讓學生在平常模擬考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把握順序。應鼓勵學生基礎題不丟分,中等題得滿分,壓軸題盡量多拿分。
2.養成良好心態
最后沖刺階段,許多學生會煩躁不安、無心復習。這不是簡單地認識或理解問題。學習,尤其是中考前的復習,適度緊張完全有必要,但要避免疲勞戰。教師要幫助學生結合個人特點合理安排進度和時間,以提高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振宣.中考數學考點解密[M].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8-02.
[2]曾大洋,張白翎.初中數學課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0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