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羨
摘 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班主任,面對班級產生的許多現象,應極力尋求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以便能及時把握第一手信息,及時處理,把各種問題盡可能解決在萌芽狀態。經過教學實踐,找到了“每周一封信”這一形式——打開學生的心扉,并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
關鍵詞:一封信;溝通心靈;橋梁
每周給老師回信能讓我從信中探聽到學生的思想、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思維活動的范圍以及班級產生的各種現象,總結學生思維活動的規律,以便在教學和班級工作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一、在信中捕捉學生思想的變化,及時掌握班級情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論教育實質時說:“教育工作中,正是學生本人充當教師的第一助手,自我教育乃教育真諦的核心。”自我教育乃是積極引導學生適時地自我認識,并努力朝向正確方向發展,而這種自我教育應建立在對學生信任的基礎上。本學期里,班上興起一股“養蠶熱”,許多學生都熱衷于養蠶,有些人還把蠶帶到教室來,影響了課堂教學,我從學生的信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初步調查了一下,發現全班養蠶的學生達到半數以上,我并沒有在班上實行“禁養”措施,而是要求學生在周記中討論這個問題。許多人在信里談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結合科學課上學過的知識談到蠶的生活習性;有的同學談了蠶的可愛和它的奉獻精神,說明了自己養蠶的原因;有的著重談了如何處理養蠶和學習的關系;還有的學生講自己純粹是出于好奇、好玩,才跟著別人一起養的……于是,我總結歸納了學生的見解,在課堂上請大家按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經過交流,學生終于統一了意見:蠶是可愛的小生靈,養蠶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但不能因養蠶而影響了學習,有的學生還檢討了自己為采桑葉而耽誤做作業、上課遲到等錯誤。
二、每周一封信增進了師生間的了解,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平等的機會參與班集體建設的平臺,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最初,學生還不敢在信里給老師提意見、提建議,經過開導,有些膽大的學生嘗試著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我都仔細認真地作了答復并表揚肯定了這些學生,這一來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逐漸樂于袒露自己的心扉,讓老師了解自己,同時與老師之間擁有了一種共同的默契,一個共同的秘密,也樂于接受老師提出的一些要求、期待,我感覺到自己的心和學生的心貼得越來越近了。我采納學生在信里提出的建議,利用集體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信心;鼓勵大家團結奮進,互幫互助,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每周一封信,我逐漸和學生交上了朋友,學生也不再拘束,在信中提出不少問題,反映他們的學習、生活、家庭各方面情況:有人指出我講課時的缺點;有人告訴我家里父母對他們的苛刻要求;有人向我傾訴學習生活中的煩惱;有人告訴我他心中美麗而天真的夢……對于這些,我都仔細地回答,或委婉地開導,有必要的還通過家訪了解情況,如果是對別的老師提出建議,我也及時反映,決不給學生的周記留下“盲點”。
三、在每周一封信中加強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
每周一封信減少了面對面的交談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學生也更容易說出心里話,這樣有利于老師有的放矢地指導教育學生。
對于學優生,我在回信中時刻提醒他們發揚優點,并提出高于一般學生的學習和紀律要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偶有錯誤也力求避免當眾受責而傷其自尊心,但決不縱容其犯錯誤和驕傲的情緒。中等生最需要老師的鼓勵和督促,老師合乎實際的目標有時會促進他們更嚴格地要求自己,而每一次對成功的鼓勵又會激勵他們更上一層樓。對于后進生來說,每周一封信使他們敢于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他們和別人一樣,也同樣更加需要老師的關心和鼓勵。而老師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制訂目標,或指導他們合理安排時間,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有時會產生出乎意料的積極效果。
四、在每周一封信中了解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對學生的影響,及時引導學生自覺抵制,筑牢思想防線
近年來,社會上拜金主義思想的沖擊,港臺歌星的風靡,加之電腦上五彩繽紛的虛擬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挑戰。學生的書本上,筆記本練習本和信封上時常可看到貼有明星圖片,部分學生崇拜歌星、影星等,還有的迷戀電腦游戲,學會了網上種菜等,有的學生在每周一封信里向我反映了這些現象,引起我的不斷觀察。于是我因勢利導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防范意識,以消除這些不良現象的負面影響,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努力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促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總之,在三十余年的教學生涯中,從每天給每位孩子寫一封信到現在的每周一封信,已成為我指導訓練學生的一種主要寫作形式,學生通過信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解和要求建議,表情達意,培養了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能力;老師則通過每周一封信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班級情況,及時地進行疏理和教育,對班級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