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紹坤 付雯瀾
摘 要: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在高中生物課堂中開展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生物教學進度。同時,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把學生作為生物課堂的主體對象,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所學知識有更為透徹的理解和認知。針對在高中生物課堂中開展分層探究教學的方法展開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生物;分層探究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背景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技巧,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受到學習生物知識的趣味性,從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學習中去。所謂的分層探究教學,是指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心理特征展開教學分層,逐漸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真實學習進度與需求的情況開展分層探究教學,這樣才能夠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一、合理、科學地對學生展開分層
高中生物知識相較于初中生物知識,難度較大、知識量比較多,很多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需要開展分層探究教學,設定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首先,教師需要合理、科學地對學生展開分層,在了解學生真實學習進度與需求的情況下設定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c層屬于生物基礎知識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著重讓這些學生鞏固、復習基礎知識,例如細胞減數分裂的定義等;b層屬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除了讓其掌握教材知識內容,還需要明確課程中的難點、重點內容,比如,能夠總結出細胞實行減數分裂的時候,不同時期的染色體行為特征變化和結構變化等;a層學生主要指學習能力非常強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生物基礎知識較為牢固,理解能力也非常強,教師需要培養其良好的生物知識遷移能力,比如可以讓這類學生去對比有絲分裂,了解在分裂期間不同時期的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
二、在小組活動中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高中生物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最終也會還原于實際生活中去,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聯系起來,讓學生做到由此及彼、學以致用。同時,教師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實踐活動,對學生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形式展開分組,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相應的分工,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比如,在學習“減數分裂”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先學后教”的形式開展生物教學,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參考資料,讓學生去預習生物知識,在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實踐探究活動,用橡皮泥制作出細胞的有絲分裂生物模型,小組中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去擺放染色體的繪圖,操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去制作模型,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負責匯報、演講工作,在此生物實踐活動中看似沒有對學生分層,其實卻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有展示自己閃光點的機會。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小組探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效率更高。
三、在課堂提問中注重分層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注重分層,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思考的自主性。對于a層學生要提出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問題,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應用方面的生物問題;對于b層學生要提出一些難度適中的生物問題,讓其掌握相應的解題技巧與方法;對于c層學生要提出一些比較基礎的生物問題,比如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概念類型的問題等。高中生物課堂提問的層次性、啟發性,能夠提高學生回答生物問題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與探究能力,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其次,在布置課后作業過程中,教師也要實施“兩部三層”的布置方法,兩部指的是選做題與必做題,三層指的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生物問題,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的提升來調整教學方案,比如,c層學生成績有所提高,就要把這類學生劃分到b層中,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總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注重教學分層,在了解學生真實學習進度與需求的情況下對學生展開分層,并且要為學生設定科學的分層教學方案,提高每一個學生參與生物課堂的自主性。同時,教師也要注重生物教學的啟發性,要善于開展探究教學,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潘麗.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11):235-237.
[2]金雷.淺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30):7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