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德
摘 要:在農村初中教育階段實施小班化教學模式,不但適應了新課改理念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學生核心地位的構建,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提升小班化教學效益,闡述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教學效益
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學生數量明顯減少,師生比例顯著增大,初中階段的小班化教學因此形成。小班化教學不僅體現在學生人數的明顯改變,而且在教學形式與教學環境方面也有改變,在教學方法和具體策略方面的變化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對小班化教學策略進行深入探究,以體現有效的教學策略對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一、互動教學,激勵學生
小班化教學模式中學生人數較少,教師在處理個體問題方面的時間更充裕,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尊重,教育方案的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能夠切實處理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減少班級學生數量使得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有利于彼此間更好地了解,有教師參與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有助于學生快速融入班級學習氛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反映,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促進學生積極發現問題,確保學習效果最大化。在課堂互動教學中,學生和老師之間得以情感交融,在教與學兩方面都發揮出了積極性,此外還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課堂討論過程中,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對話交流往往更能體現學生的智慧,這是小班化教學模式中創新性的體現,只要學生的觀點或方法具有新穎性和實際意義,都可以被看作是創新性的一種表現,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表現,教師應認識到這一點,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
在小班化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使用激勵手段,作為教師應懂得激勵和指導所有學生,使他們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體驗過程,從而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保持自信和學習主動性。學生在整個小班化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方式如下:班級學生分為6人以下的學習小組,重點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考慮總體學生人數、性別、學習基礎、考試成績、綜合能力等。每個小組都至少要有一個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以關心鼓勵其他學生,活躍小組學習氛圍,調動小組成員積極性,提高小組合作意識。教師應為學生留有時間充分熟悉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該小組的功能作用在于確保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提高對集體的責任感。小組之間的信息交流、合作,可以彌補學生各自的不足之處,提高自身的同時而并不會有任何不利影響,學生可以為小組目標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此外,教師可以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必要時進行分組教學,并應認真規劃,以便能夠以更有成效的方式進行小組的教學。
二、分層教學,適應學生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不同層次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提供不同層次的指導,也就是常說的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嘗試新知識,并培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進行知識補救,主要是為了解決遺漏的知識以作為新知識學習的基礎。對于學生嘗試的新知識,老師應提前了解相關問題,比如設計的對應問題,執行診斷練習,彌補檢測到的不足內容并清除新課程的障礙。促進中學分層教學的實施,對于學生個體的管理有很多益處,小班學生人數很少,教師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當教師熟悉學生的各個方面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挖掘他們的潛力。在課堂上,分層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導向,強調激勵的作用。有意識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問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以至于想學習更多的內容,不會產生厭學心理。
分層教學策略以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學需要為前提,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再確定不同小組的學習目標。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到共同目標,強調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以確保為學生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同時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強調教學目標的層次。分層教學要求教學方法的分層設計,教學需要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制定層次教學方法,而不是采用無區別的教學方法,這并不存在對學生的任何歧視,只是使教學方法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充分實現教學任務與目標,提供廣泛的優質教學,為學生的未來創新發展提供機會。分層教學也要體現在作業的設計上,做好不同層次問題的設計工作,作業練習通常分為三層,即基礎練習、提高練習以及拔尖練習,學生根據其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題目,教師還可以對作業的評分要求進行一定的修改,以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校依據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推出了一些基本的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策略,適應學生,重點是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區分式教學,互動學習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兩種策略都是為真正發揮師生互助的作用,從而制定能夠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并積極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學習機會,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不斷調整教學的組織手段,使學生能夠在容易理解、輕松愉快的氛圍環境中進行學習,不斷開發自身的潛力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阮早晨.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5(9):100.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農村初中小班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