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成輝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理科思維,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在現實世界中更好地發現和認識事物并做出準確的判斷。目前,國內物理教學走向了兩個極端:枯燥無味與生動有趣。對初中物理課堂的分析和改進,是中學教育中普遍關注的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同課堂的生動程度成正比,學習的效率同教師的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相掛鉤。擬分析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物理課堂;分析能力;理科思維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興趣不濃,或易被扼殺
初中物理學科教育能否勾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很大程度上要看初二階段接觸物理學科初期的反應。從物理學科的根源抓起,在初二這一年任課教師需利用各種方式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反之,初中的兩年學習對物理學科存在的最大想法是排斥。學習興趣作為學習的動力源,能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好奇心,因此當前教育應重點保護初中生對物理學科的求知欲,避免課堂的互動陷入僵局。經研究,許多師資優良的中學無法保證課堂效率,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學生的心理因機械化的教學出現了問題或是任課教師將教學重心放錯了位置,間接性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
實驗作為物理課堂中的重要部分,其過程能對學生的物理辨別能力提供感官上的幫助。許多中學教師常把教研中心放在理論上,將僅有的幾堂實驗課含糊帶過,讓學生自己根據課本的提示完成相應的實驗,而沒有細致地為學生講解其中的奧秘,使課程如同自習一般,無法做到有效溝通。一些中學甚至取消了實驗課,讓學生在考試中自行想象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擅填虛假實驗數據。另外,部分中學雖把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日常教學的重要部分,但同樣不乏對待實驗教學態度不嚴謹的任課教師,他們將錯誤的實驗操作示范給學生,導致學生在后期的物理學習理解中形成很大的困擾。一些教師對實驗室里存在的安全隱患不聞不問,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并未做出任何提醒,極易引發安全事故。
3.被動學習,限制學生的發展
被動學習是初中教學中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一些學生因物理學習遭遇挫折產生了厭學心理。被動的學習從積極性的降低開始,對物理學科的失望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科領域的個人發展的停滯不前。不當的學習氛圍在學生之間互相影響,制約了學生求知前進的道路。
二、針對問題的幾點思考
1.充分利用實驗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當下的三維軟件可應用在物理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三維視頻,理解物理理論的形成過程,通過視頻中的示范,學生在實驗室可同步操作,避免實驗過程中出現錯誤。一些高端的設備已引入不少中學,筆者認為,物理教學中可以利用Photoshop和
Flash軟件等處理一些圖像與動畫,甚至用卡通形象代替傳統的機械工具圖,把最準確的信息生動而多樣化地呈現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學熱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率。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倡問題式教學
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讓學生增強互動意識并保證當日課堂上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教師可制定一些課堂規章,讓學生以提問為樂,還可開設小班教學或是分組實踐教學。例如,把一大班的學生分為三四個小班,削減學生的數量,使教師與之溝通更加方便,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想法與弱點。人數減少,學生就有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和教師探討問題的根源。分組教學也是如此,讓不同組的學生錯開時間進行實踐。
3.培養問題意識,提高質疑能力
學生學習知識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科知識的積累,還在于質疑知識的錯誤,打破舊套路,為學科的科研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質疑意識做明確的指導,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開放,勇于質疑。例如,教師可給學生一個專門質疑學科知識的時間,讓學生在集中的時間段里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如,教師可指導學生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把想法通過紙質或者郵箱的方式回饋給教師。一段時間以后,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質疑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教育相較于小學教育多了很多硬性要求,學生如何從條條框框中脫離出來,并克服自己的叛逆心態,融入學習,值得學術界重視。而物理學科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呈現出豐富生動的教學形式,只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少有成功的案例存在。本課題提出的幾點思考在未來的物理課堂教學中作為參考,通過具體課堂教學的改良,驗證其科學性與可行性。
參考文獻:
[1]李海濤.有關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B版),2014(2):34.
[2]王涵.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