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琴
摘 要:七年級學生在認識和學習一些比較復雜、抽象、枯燥的地理理論知識,例如經緯線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世界海陸分布等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較大,而且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辨識和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中有畏難的情緒,因此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不濃厚。解決這類問題需要運用具體的和形象的實物作為載體,通過學生動手繪制有形的地理簡圖和動手制作簡單的地理模型等操作性強和實踐性強的學習活動,在“做中學”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有效地解決了地理學習的枯燥和難度大的問題,激發了七年級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關鍵詞:做中學;七年級;地理學習興趣
七年級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參與課堂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教學中要注意善于抓住學生這方面的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地理圖片和地圖,利用地球儀、經緯網模型、等高線地形模型等直觀的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的注意力持續地集中在課堂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形成學習地理的興趣。另一方面要不斷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圖和動手制作地理模型,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展示和講解自己作品的機會,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和肯定,
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產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一、繪制地圖類
1.描繪地圖
描繪出地圖中重要的地理要素,達到強化認識地理事物的輪廓或強化重要的地理要素分界線。
案例:七年級上冊《七大洲和四大洋》中在學習認識七大洲時,要求學生能夠辨認七大洲的輪廓,首先抓住各個大洲的特點進行分辨,為了進一步明確分辨七大洲的輪廓,可以嘗試讓學生描繪七大洲的輪廓。通過描繪七大洲的輪廓圖,學生可以把七大洲的輪廓牢記在心
中,輕松辨認七大洲的輪廓;通過描繪七大洲的輪廓圖,為學生構建七大洲的空間分布建立了認識的基礎。同時在學習亞洲與歐洲、非洲的分界線時也可以用描繪的方法將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蟾呒铀魃健诤!炼浜{描繪出來,還可以把亞非界線蘇伊士運河描繪出來。通過描繪地圖的方法,把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學生在學習一些重要的地理要素時,不僅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更主要的是能夠在地圖上落實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的分界線、七大洲的位置和空間分布特征。
2.繪制簡圖
為了讓學生比較容易和快速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空間分布特點,教師可以運用繪制七大洲簡圖的方法。具體步驟是:(1)先在空白的紙上畫出五條特殊的緯線,分別是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北極圈、南極圈;(2)再畫出四條特殊的經線,分別是0°、90°E、90°W、180°;(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畫出七大洲的輪廓;(4)在繪制好簡圖上分別標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3.繪制地形剖面圖
利用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地形剖面圖是七年級學生學習地理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學習活動要求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繪制沿AB方向上的地形剖面圖。繪制步驟如下:(1)畫出剖面線,在地形圖上畫出剖面線AB。(2)將直線AB與各條等高線的交點描出來,然后把各個交點一一投射到距離間隔相等的平行線上。(3)把投射到平行線上的各個點用平滑的線連接起來(如下圖)。學生通過繪制地形剖面圖不僅掌握了繪制地形剖面圖的方法,而且進一步認識了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加深了知識的理解。
通過繪制地圖,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描繪地理地圖,對地圖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更加牢固?!把圻^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展示自己作品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的內在動力。
二、模型制作類
案例1:制作地球儀模型,利用地球儀模型學習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
1.制作步驟
(1)在兵兵球的中部用筆畫上一個圓圈,作為赤道,南北兩極各鉆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
相等。
(2)用鐵絲當地軸和地球儀的支架。注意傾斜的鐵絲要與水平面成66.5°角。
(3)標出30°緯線、60°緯線(高、中、低緯度的界線),回歸線和極圈(溫度帶的分界線)。
(4)任意畫出一條經線作為0°經線,再畫出和0°經線相對的經線即180°經線,在0°經線和180°經線之間,畫出90°經線,再每隔30°畫一條經線,并標出經度。
2.學生展示自制地球儀
說出所畫的經線和緯線,指出標注的經度和緯度。進一步說明東經和西經、南緯和北緯。
案例分析:經線和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判讀一直是七年級地理教學的難點。在平面圖中的經線、緯線形狀和立體的經緯網的經緯線形狀有差異,學生難以區分經線和緯線投影在平面上的形狀,學生通過“做中學”親自制作地球儀模型,并在地球儀模型上標注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在實踐中認識和理解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彌補了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不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尤其是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都希望展示和介紹自己的作品,真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做中學”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案例2:根據自制的地形模型制作等高線地形圖。
1.課堂準備
橡皮泥、小刀、牙簽、一張白紙、水彩筆。
2.制作步驟
(1)用橡皮做出各種山體的模型。
(2)用小刀把山體的模型切成厚度相同的薄片。
(3)用牙簽穿過橡皮泥的中心。把一張張薄片作為海拔相同的地區,把其外緣描繪到白紙上(中心對齊),得到橡皮泥山體模型的等高線地形圖。
(4)展示作品并說明所畫的地形圖,找出山體的五種基本形態。
案例分析:等高線地形圖是初中地理教學的一個難點,尤其是山體的五種基本形態的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是七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白鲋袑W”的活動形式,彌補了學生由平面—立體—平面的思維認知的轉化,從實踐中幫助學生獲得認知,有效分解了知識的難度,突破了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