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英
摘 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中學生閱讀文本,走進文本,讓他們能夠在閱讀中對文本進行感知,并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使得他們能夠真正地走進文本,并通過閱讀獲得感悟,進而獲得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主要從設疑激趣、創設情境、品讀句段三個方面來談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進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繼而激起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享受
英國作家毛姆說:“讀書應該是一種享受。”在我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中學生對文本進行充分閱讀,讓他們能夠在閱讀中對文本進行感知,并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使得他們能夠真正地走進行文本,并通過閱讀獲得感悟,進而獲得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讓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和接受,繼而轉變為主動獲取與探索,使得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更為靈活,進而樂學、好學,愛上閱讀。
一、設疑激趣,走進文本
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曾說:“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巧設疑問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興趣,這樣不僅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學生對文本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理,進而積極投入到文本的閱讀中來。與此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不僅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未知欲,也使得其閱讀的目的更加明確,在不知不覺中就能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對中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教學劉湛秋的《雨的四季》一課前,筆者就先向學生設疑:“我們都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那么,你們知道‘雨有四季嗎?”有的學生說知道,有的學生沒聽過,筆者就緊接著問學生:“劉湛秋先生在課文中所講的‘雨的四季究竟是指的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帶著這個疑問來一邊閱讀課文一邊思考吧。”有了這個問題的指引之后,學生對這個“雨”的四季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理,都想從文本中一窺究竟,而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就可以帶著這個閱讀任務,進而快速地走進文本的閱讀之中,使得學生的未知欲和探索欲得到了滿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效率,為后接上來的閱讀教學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與中學生現在的生活有很大的距離,有的是時間上很久遠,而有的則是空間上有距離。在閱讀時學生往往很難快速走進文本,在閱讀與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很難理解文本豐富的內涵,難以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教學這些文本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進而為學生創設與之相應的教學情境,從而來營造濃厚的文本氛圍。藉以激發學生對文本的參與意識,進而使得學生的認知能夠更富有情感,繼而在主觀上能夠產生一種強烈學習的需求。
例如,筆者在教學葉圣陶的《蘇州園林》一課時,學生對閱讀這類說明文時總是比較被動,很難真正投入到文本的閱讀中。因而,長久以來,許多教師在教學這類課文時都時常抱怨學生不喜歡讀課文,鑒于這種情形,筆者在備課時考慮到這一層因素,就選擇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帶領學生一起來閱讀本篇課文。筆者在開始授課前先讓學生觀看有關蘇州園林的簡介視頻,進而為接下來的閱讀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蘇州園林精致的景物有一個整體上的感知。緊接著,再給學生播放有關蘇州園林的風景圖片,并用《姑蘇行》作為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此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在閱讀中感受蘇州園林的美。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學生閱讀文本,能夠使其多種感官和思維得以激活,進而樂于閱讀,享受閱讀。
三、品讀句段,激起共鳴
閱讀教學離不開對文本語言的品讀,在我們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都是語言精美、情感豐富的名家之作,多是通過規范的語言文字來傳遞作家的思想情感。因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和理解思想主題,還要教會學生從學會品讀文本語段,進而品味作家在字里行間所隱藏的深層情感。
例如,筆者在教學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母愛的深沉,就讓學生結合文本中語段,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細細品味。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語句先讀出來,然后再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分析完以后,再用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句段,以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尤其是對文本中的“賞菊”與“好好兒活”所在的段落,學生在通過品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體會到作家對母親的深切情感。
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能夠真正地走進文本之中,并從中對文本進行感知,使得其在閱讀中能夠獲得感悟、情感上得到熏陶、精神上獲得享受,從而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在走進文本中有所感悟,繼而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獲得愉悅的精神享受。
參考文獻:
[1]尹云.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之名著閱讀[J].學周刊,2018(30):122-123.
[2]郝琴.如何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內初班語文閱讀教法[J].文存閱刊,2018(20):119.
[3]沈曉麗.激活名著閱讀 潤澤學生心靈: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課堂教學淺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