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睿
摘 要:音樂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養(yǎng)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程標準在中學教育中的不斷落實,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地位越來越突出,同時“紅歌”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類型也逐漸進入中學音樂課的常態(tài)化教學中,成為中學音樂教學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紅歌”在中學音樂課中的教學作用,接著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著重探討了“紅歌”在中學音樂課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紅歌;中學音樂課;教學作用
中學音樂課的教學目的并不是培養(yǎng)學生在短時間內成為音樂大師,而是要鍛煉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凈化心靈、享受人生,同時作為傳統(tǒng)文化課的有益補充與延伸來助力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而“紅歌”即紅色歌曲,主要是指在我國各階段革命和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所產生,并受到全國各族人民喜愛的積極進步的優(yōu)秀歌曲,其具有顯著的群眾性、革命性、思想性以及民歌性特點[1]。因此在中學音樂課中引入“紅歌”教學不僅是國家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以學生為中心,立足于教學實際所作出的必然選擇。
一、“紅歌”在中學音樂課中的教學作用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我國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關鍵核心,近年來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傳播與入侵,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也面臨著不小的沖擊,許多中學生對西方國家都產生了盲目崇拜的情感,認為“國外的就是好的,國內的就是差的”[2]。而紅色歌曲中的許多內容都是前輩先賢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革命事跡,在當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將“紅歌”引入中學音樂課中就可以有效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幫助學生深入認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使學生能夠牢記歷史,逐步提高自身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中學生正逐步進入青春期,其心理發(fā)育和身體發(fā)育都比較迅速,同時也更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大多數(shù)中學生的物質生活都能夠得到充分滿足,但在精神生活方面,許多中學生卻逐漸陷入誤區(qū),內心缺乏正氣,一味貪圖享樂[3]。而通過“紅歌”教學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紅色歌曲所表達的基本都是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激昂思想,這種催人向上的歌曲風格能夠有效補充學生的精神營養(yǎng),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逐步培養(yǎng)出堅強樂觀、奮發(fā)圖強等優(yōu)良品質。
二、“紅歌”在中學音樂課中的應用策略
1.激發(fā)學生對紅歌的學習興趣
紅歌相對來說歷史更加久遠,旋律也沒有當前的流行歌曲那么朗朗上口,學生在學唱過程中很容易感到乏味和困難。因此要讓“紅歌”走進中學音樂課中教師首先就要激發(fā)學生對紅歌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紅歌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感受紅歌的藝術美感,從而促進學生自主自覺地投入到教師的教學中。比如在教唱《誰不說咱家鄉(xiāng)好》這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同步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紅日》的有關片段,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打造更加全面的感官體驗,營造出與歌曲內容相對應的多樣化情境,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電視劇片段的帶動和感染下了解歌曲的背景與內涵,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2.合理選擇與拓展紅歌曲目
紅歌的歌曲范圍比較廣泛,在當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也有許多優(yōu)秀的紅歌曲目代表。因此,在中學音樂課中教師除了教學傳統(tǒng)的經典紅歌,也要注重合理選擇與拓展新的紅歌曲目,突破課本的固定局限,結合時代發(fā)展特色和學生的實際特點對課堂進行深入挖掘,從而使學生的紅歌學習能夠更加全面,學習體驗也能夠更加豐富。比如基于與語文、政治等學科整合的原則教師可以給學生教唱《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兩岸一家親》等歌曲,基于學習社會指導新思想的原則教師可以給學生教唱《共筑中國夢》《走向復興》等歌曲,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豐富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使音樂課的教學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
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在以往的中學音樂課中,無論什么類型的歌曲教師都采用“教師領唱,學生跟唱”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僵化的教學模式往往會造成課堂氣氛的沉悶,學生的音樂學習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要讓“紅歌”走進中學音樂課中教師就要注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根據(jù)不同的歌曲對學生進行合理組織,使音樂課堂能夠真正“活”起來,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比如在教唱《黃河大合唱》這一進行曲時,教師就可以從每一樂章的不同特點出發(fā)指導學生進行合唱、獨唱、配樂詩朗誦、對唱以及輪唱等,通過趣味性的歌唱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維度學習紅歌、欣賞紅歌。
綜上所述,“紅歌”對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有顯著作用,為此教師可以從激發(fā)興趣、拓展曲目以及采用多樣化教學形式等方面入手來促進紅歌教學,使學生能夠逐漸愛唱紅歌、樂唱紅歌、會唱紅歌。
參考文獻:
[1]郝冬霞.暢游紅歌 追憶歷史 教育未來:淺析紅歌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8,28(43):169-170.
[2]崔志,陳晨.淺析學生人文意識在《長征組歌》欣賞教學中的培養(yǎng):中國紅歌系列研究之三[J].知音勵志,2016,36(21):148-149.
[3]王鵬,郭丹丹.紅色歌曲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5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