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偉
摘 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步伐,課堂教學中注重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課堂交流,注重學生主動探索能力、合作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合作來完成課堂學習內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開展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保障。這樣學生之間就可以互相借鑒學習方法和觀點,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全面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體會和有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談談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模式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模式;研究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呢?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必將會打破僵硬的初中語文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一、掌握互動教學的深刻內涵
互動教學就是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在彼此平等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或主題,選取互動模式,與學生進行互相溝通、探討,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主動性,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以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發揮自己的作用,教師尊重、允許學生表達思想,在交流探討中,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用的互動模式
互動教學模式的類型有很多,下面就結合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比較適用的三種模式進行簡要分析。
1.主題探討法
在寫作中圍繞主題文章就不會跑題,在語文教學中圍繞主題教學則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其策略為引入主題—提出問題—學生自主討論問題—探究問題—領會文章意圖。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主題明確,層層遞進。通過對主題中所表現問題深入探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例如在《秋天的懷念》的教學中,在通讀全文后首先老師提出懷念的主題,引入問題懷念的是誰?作者與懷念的人物之間發生過什么事情?為何要懷念?通過對主題的探究,循循善誘,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所表現的對于母親的懷念與歉疚。
2.典型案例法
運用多媒體或板書將例題呈現在學生眼前,請學生嘗試應用已有知識分析問題。其策略為例題引入—嘗試解決—理論學習—嘗試應用。這種方式比較像數學中的歸納演繹,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總結能力,要求教師對于案例的選取精準有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環環入扣,適合文言文個別字的多重釋義教學。例如,“以”在文言文中有多重釋義,在《岳陽樓記》的教學中可以運用這種方法。a.因為,用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來”釋義;b.用來,用文中“屬予作文以記之”來釋義。
3.情景創設法
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提供能夠身臨其境的場景,或是通過生動的語言表述將學生代入情景。其策略為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感知文章。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藝術水平,能夠巧妙地利用視頻音頻等凸顯文章主題,激發學生參與度。這種方法學生參與性高,是當下教學中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在《黃河頌》的教學中,可以在網上找到黃河錄像,并播放黃河大合唱,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強力感知,能讓沒有見過黃河的同學猶如身臨其境地感知到黃河的磅礴之勢。
三、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模式的研究
1.構建情景化的教學模式
情景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閱讀和探究興趣,是使師生雙方互動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當深入思考,對于中學課本中適合生活化與情景化的文章予以設計,比如分角色扮演、經歷分享,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搜索到切合文章的圖片、影音資料,通過情景再現來吸引學生的探究欲。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邀請同學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用勇氣戰勝困難的例子,提升課堂參與度,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文章的探究欲。
2.設計邏輯性強的課堂提問
展開互動教學最有效、最簡捷的方式就是課堂提問,教師通過對于教學內容的設問讓學生進入正確的思維,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師不能較好地把握提問的內容和時機,就可能會出現學生“一問三不知”的情況。因此,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在平時的教學和交流中觀察、了解學生的興趣,設計符合中學生經歷及認知水平的問題,精準選擇提問的時機,并注意問題的邏輯性,使拋出的問題能夠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思維接受度,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的持續互動。
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互動的基礎在于平等自由地交流,因此,要實現教學上的良性互動,關鍵是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學過程進行深入思考,分析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在課余時間通過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關心學生的成長而不是僅注重知識與成績,進而了解學生的想法,針對性地進行互動模式的選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會提升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趙景.淺議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模式與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