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蓉
摘 要 隨著高職院校的改革發展為許多女性教師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和平臺,同時社會的多重要求與家庭的多重角色使高職院校的女性教師的心理負擔與競爭壓力會更加沉重,高職院校女性教師只有不斷進行自我心理建設,培養積極的陽光心態,學會超越自我,才能享受職業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 心理建設 心理健康 自我意識 超越自我 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34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ny female teachers have provided opportunities and platforms fo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multiple demands of society and the multiple roles of families make the psychological burden and competitive pressure of femal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ven heavier and higher. Femal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only enjoy the self-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cultivate a positive sunshine attitude, learn to surpass themselves, and enjoy the happiness brought by the profession.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mental health; self conscious; beyond self; lifestyle
隨著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女性教師在高職教師總人數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在職場競爭激烈的今天,高職女性教師們既要在學校里與男性教師們“一拼高下”, 回歸家庭后又要扮演妻子、母親、女兒、媳婦等多重角色,與男性教師相比,女性教師的心理負擔與競爭壓力會更加沉重,因為她們長期處于事業與家庭兼顧的超負荷狀態,當兩者不能兼顧時,就會陷入多重角色的矛盾狀態中,這些矛盾沖突會引發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她們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痛苦、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不僅影響她們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也影響了高職教育的發展與家庭的和諧,因此,高職院校女性教師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社會與高職院校的廣泛關注與足夠重視。
1 心理建設的概述
心理建設和心理輔導不同, 心理建設是個體自身通過學習和心理調適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健康、正確的心理狀況;而心理輔導則是由專業人士運用心理學等專業知識與技能幫助他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心理建設重在個體自身心理的調節與重建,心理輔導重在他人的幫助來改善心理健康狀態,但是他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有效的心理調整保持最佳情緒與心境,并不是無沖突、無矛盾。但是我們應該學會區別兩者,只有這樣才有利于進行心理建設和心理輔導的工作,也有利于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準確性和針對性。
2 高職院校女性教師進行心理建設的必要性
(1)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影響。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意味著在公眾的心目中,教師近乎完美的化身,他們有知識、有涵養,不僅傳播知識,還要用美的人格去感染與影響學生,而高尚的人格和較高的心理素質源于教師的心理健康。這就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那么教師的心理素質發展狀況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心理學家弗洛里德一次偶然的機會觀察一位工人擦窗戶玻璃的全過程,盡管這位工人擦得非常認真仔細,但是玻璃仍然不干凈,弗洛里德懷著好奇心走進工人,原來他發現工人手中的抹布是臟的。于是,弗洛里德就聯想到了學生的教育問題: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可以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這就是“以心育心”的藝術。教師心理的積極與健康會誘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所謂用陽光之心育陽光之人。
(2)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師自身幸福的有力保證。國外一位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曾說這樣的一段話:“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無論是教學的成功還是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教師的不良狀態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給同事制造了麻煩,給家庭也帶來了遺憾,從而也影響了自己的幸福。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女性教師,作為高職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想追求幸福與美好,又勇于超越男性教師,所以要面臨多種心理壓力與挑戰,從而會產生一種力不從心的焦慮感。教師心理健康標準是衡量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與水平的依據。教師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更是教師個體發展與人生追求的需要。
3 高職院校女性教師進行心理建設的有效途徑
3.1 學校對女性教師的關心與激勵是維護女性教師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高職院校是女性教師工作與學習的主要場所,對女性教師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關注與重視女性教師的心理健康是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逐步健全女性教師心理健康的校內保障體系,使她們處于一個被愛、被理解、被尊重的友愛集體中,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去實踐:
(1)學校要善于關注女性教師生活與工作并優化工作環境與條件,營造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高職院校應給女性教師營造一個平等、輕松的環境,針對女性教師生理及心理的特點,真正實行人性化管理,適時為女性教師排憂解難,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與有效的激勵機制,比如女性教師在懷孕、生產以及哺乳期間采取更靈活的考評機制;對女性教師的科研立項、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一定精神與物質支持等,從外部環境為高職院校的女性教師身心健康創造條件。
(2)學校要重視女性教師的心理健康,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人文環境。學校要時刻關注女性教師的需要,關心她們的成長,關愛她們的健康,并把女性教師的心理健康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營造“關注、關心、關愛”女性教師身心健康的校園氛圍。比如可以建立女性教師心理情感診所幫助女性教師緩解心理壓力,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或者短期心理健康培訓讓女性教師學會正確的心理調適與建設,增強應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還可以定期組織女性情感論壇、女性話題的辯論賽等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不僅增強女性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豐富了她們的課余生活,減輕她們的身心壓力。另外,學校可以評選出優秀女性教師并積極宣傳她們的先進事跡,樹立典型的標桿,來激發女性教師積極向上、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
3.2 自我心理建設是維護女性教師心理健康的內部因素
(1)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包括對自己生理特點、心理特征、自身能力、自己周圍環境相處狀況等方面的認識,也就是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的意識,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女性教師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自我意識的完善可以正確認識自我。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高職院校的女性教師會找不到自己或認不清自己。接受自己的好,也接受自己的不好。既要看到自己的優勢,肯定自己的價值,感到愉快和滿足;又了解自己的弱點,坦然面對。悅納是一種平和的心態,跟佛教里的隨緣相似,不強求得失,不過分喜憂功過。但是悅納自我,并不是對自己沒有要求,只是不再對自己的劣勢或缺陷糾纏不休,讓自己沉迷在消極與自責的不良情緒中,我們每一個人有優勢,也有劣勢;我們也會成長,也會犯錯;我們也會成功,也會失敗,只有光明與陰影結合起來的才是完整的世界,只有優點與缺點結合起來的才是真實的人生。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才是成長的開始。因此,高職院校的女性教師學會悅納自己,才會撬動更積極的人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都是為了塑造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更是女性教師的人生理想與目標。首先女性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敬業樂教,世界上任何一種工作都很辛苦,唯有做一件你熱愛的事業你才不會抱怨,才能享受職業帶給我們的快樂。其次,女性教師在思想意識上要意識到超越自我是一種蛻變的過程,一種“獨特的、最好的我”的形成過程,即便我們沒有很卓越的能力,但是可以靠我們的勤奮與堅持彌補我們先天上的差距,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因此,超越自我的過程是付出的過程,其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更多的是荊棘叢生。每個人真正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憑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走過艱難和坎坷,在追求一點點變“好”的過程中我們的素養會不斷的提升、人格會不斷完善、心靈會不斷的凈化,使女性教師生命的價值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即便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獲得了人生意義上的成功。在這個世界上,上帝給我的一切我們無法選擇,但我能成為什么,將由我個人去創造,主動權在我,就是: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超越自我。
(2)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從樂觀的心態開始,高職院校女性教師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去擁抱生活的一切,是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作家黃碧云曾說:“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之中,過了庸碌而無趣的一生,那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努力活得豐盛。”當下,高職院校女性教師只顧奔波,不顧形象,把日子越過越邋遢,你們有多久沒有停下腳步看看這個世界?請放慢腳步,看看沿途的風景,用心感受身邊細小的美好。我們可以生得不漂亮,但絕對沒有理由活得不漂亮。在生活中善待自己,想辦法讓自己更完美,比如保持自己周圍環境的干凈整潔,生活有規律,堅持運動,既注重外在形象的精致又不放松對內在素養的提升。雖然生活與工作的壓力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對待他們的態度,善于挖掘生活的樂趣,人生的悲哀不在于自身的平凡, 而在于對平凡生活的漫不經心與無端漠視,生活的詩意在于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只要你善于發現,詩意的生活每天都可以上演,別人心目中的遠方你也可以提早體驗。無論你身處哪個薪級階段,無論你身處哪個人生階段,生活都能給你想要的樣子。
4 結語
高職院校女性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任重而道遠,也是刻不容緩,不僅需要學校健全教師心理保健體系,從政策、管理等各方面盡可能為她們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與心理氛圍,更需要女性教師們自身具備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并學會通過多種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本身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的高職院校才會擁有一支身心健康的女性教師團隊,成為高職教育領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 趙艷麗.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考試周刊,2006(18):56-59.
[2] 涂娟.高職院校女教師健康現狀及因素分析、改變對策[J].生活教育,2015(6):92-93.
[3] 倪海珍.高職院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J].酒城教育,2016(1):29-33.
[4] 姜淑梅.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