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雁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校資金短缺問題逐漸凸顯,再加上長期以來在財務管理和成本管理上不夠重視,導致近年來我國高校財務壓力不斷增加。而企業作為盈利性組織,以股東權益最大化為發展目標,因此非常重視財務管理。本文試圖借鑒企業財務管理的先進經驗,將企業財務管理理念運用于高校成本管理,以期實現優化資金配置,逐步建立高校成本管理制度的目標。
關鍵詞:高校;企業財務管理;成本管理
一、高校主要成本
高校每年成本支出金額巨大,2017年全國高校投入近千億。作為教育性機構,高校成本主要用于教學、科研、管理及其他為學校日常運行而發生的必要支出。
(一)教學成本
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優質教學資源,高校都會聘請優秀教師開展教學,因此教學支出是高校運行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近年來,高校對高水平師資資源的爭奪愈發激烈,各大高校普遍高薪聘請高層次人才、專職教學科研人員、師資博士后等,成本支出逐年增加[1]。除此之外,教學管理流程的優化、前沿信息技術的引入、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等活動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而這些則屬于間接教學成本。
(二)科研成本
我國高校一方面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任務,另一方面也起著開展科學研究、促進技術創新的作用。這兩種功能都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根據有關高校官網發布的科研經費數據,2017年,清華北大復旦三所大學的科研費用達到百億。在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投入占整體運行成本的比重越來越大。
(三)行政成本
高校作為一個組織機構,也存在著管理職能,即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因此,高校設立專門的行政管理機構,處理高校的組織機構完善、部門分工、人員調配、與外界溝通等事務。聘請人員、內部運作、關系協調這些都需要資金投入,這都屬于高校行政管理成本的范疇,在高校成本中也占了相當一部分比例,不容忽視。
(四)其他成本
除了以上三個成本,我們將高校發生的基本建設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后勤保障運行支出等都歸集為其他成本,這些成本支出是學校日常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支出,且金額較大。
二、高校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高校作為非盈利性組織,長期以來對成本管理不夠重視,因此其成本的管理與控制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目標不清晰
高校屬于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方式,這決定了目前我國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以“報賬型”為主,主要是資金收撥與分配,財務工作主要是記賬、算賬、報賬等,沒有發揮財務管理的內部監控和資金規劃功能,也沒有清晰的財務管理目標和嚴格的定期管理考核[2]。與企業相比,高校沒有來自股東的壓力,也沒有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再加上有政府撥款,且對利潤的要求不高,導致了高校長期以來成本管理意識薄弱,造成了不注重成本控制的局面。
(二)高校資金來源較單一
國家重視教育,而高校有著提供高等教育的屬性,所以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長期給予高校各項資金撥款,這是我國高校資金的主要來源。自1999年擴招之后,學校收取的學費收入逐漸成為了高校資金來源的重要部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政府撥款和學費收入也無法滿足高校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如新建校區建造成本、實驗室等專業教學設備采購等,于是高校開始借鑒企業的融資模式,嘗試向銀行借款。但是向銀行借款得到的負債型資金會使高校承受財務風險,盈利能力不高的學校很難償還銀行借款的利息[3]。相比企業而言,高校的融資結構較單一,主要靠政府撥款,也有少量社會資金的投入,如校友捐贈。
(三)會計核算制度不完善
高校會計核算的不完善,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所采取的會計核算制度本身的缺陷。國內高校的會計核算普遍采用收付實現制,這一制度制約了高校內部的成本核算與管理,收付實現制因其具有跟蹤現金、易于理解記錄的特點,被高校采用了很長時間,但其劣勢也漸漸顯露,例如不能真實地反映高校資產負債狀況,也不能有效進行風險防范。二是會計人員財務管理意識不先進。高校財務處的職能相對單一,只是簡單性地進行資金的收入、支出和結余的核算,再加上財務管理人員思想固化,缺乏憂患意識和財務管理意識,導致高校運行成本控制不利。
三、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對高校成本管理的啟示
為了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目標,企業非常重視成本管理,因此,其財務管理理念和方法對高校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明確財務管理目標,追求高校價值最大化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或股東權益最大化。高校屬于事業單位,這一性質使得高校不能簡單模仿企業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結合高校培養人才、服務社會功能,其財務管理目標可以設為追求高校價值最大化。這里的“價值”有兩個內涵,一是高校的社會價值,即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從事科學研究服務社會,這從長遠來看,既可以幫助高校吸引優良的學生資源,也有利于招攬優秀的師資力量[4]。二是高校的價值量化,借鑒企業價值計量的方法,將高校預期現金凈流量現值的總和視為高校的價值。高校價值的量化有利于其開源節流,控制成本,不斷追求價值最大化。
(二)采取多元化融資方式,降低融資和科研成本
首先,高校應積極爭取政府撥款,將其作為資金的主要來源,在此基礎上,盡量實現多元化融資,拓寬融資渠道。其次,合理把握銀行貸款的力度,高校要加強貸款管理,根據招生規模、學校建設等實際需要合理規劃貸款的額度與期限,并建立還款計劃,負債型資金占權益性資金的比例不能過高,否則會帶來財務風險[5]。最后,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有兩種方式,一是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將高校科研成果進行轉讓或拍賣,從而獲得社會各界的資金;二是吸引社會捐贈的投入,提高資金管理的透明度。高校在獲得社會捐贈后,要公開接受捐贈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信息,并且建立一定的社會回報機制。多元化的融資方式,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高校的融資成本;產學研的合作方式也可以更多利用社會資源,降低高??蒲谐杀?。
(三)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加強成本整體監控
企業采用的目標成本法比較適用于高校成本核算,高??梢园凑照猩媱?、學校規模和師生配比定額數倒軋出高校運行的基本成本,從而計算出各部門成本支出定額。目標成本法有利于從整體的宏觀角度考慮學校的發展戰略,設置合理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并合理安排有限的資金。結合高校的預算管理,目標成本法可以避免組織規模太小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費;也可以避免盲目擴招和專業設置不當造成招生規模和社會需求的不匹配,導致管理成本、招生成本的虛高。同時,目標成本管理也是一個持續不斷改善的過程,可以實現成本的事前規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通過運用目標成本管理法,高??梢詫π枰_到的目標成本進行預算、成本控制;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成本決算前作適當調整,并實時監控成本預算的執行情況。
四、結論
高校在教學、科研、管理及其他活動上每年要投入巨額資金,而資金短缺以及對成本管理的忽視,導致我國高校財務壓力愈發加重。而企業有著較為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對成本管理也很重視,因此高??梢越梃b企業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明確財務管理目標,采取多元化融資方式,合理規劃融資以及資金運用等活動,降低融資和科研成本,并逐步建立成本核算制度,采用目標成本法對成本監控,最終實現高校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董云芝.我國高等學校成本研究綜述[J].中國集體經濟,2018 (19):68-71.
[2]林翠華.淺談將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引入財政管理[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 (07):134.
[3]王亞麗.基于精益思想的高校成本管理分析[J].財會通訊,2016 (23):67-69.
[4]王志亮.論企業財務管理理念與目標起點[J].財會通訊,2011 (30):56-59.
[5]黃德忠,陽秋林.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在高校成本管理中的運用[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 (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