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內的新建建筑物數量大量涌現,而防雷工程問題則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建筑物防雷檢測是防雷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是做好防雷減災的關鍵。基于此,首先探討了新建建筑物防雷檢測內容,接著分析了新建建筑物防雷檢測的常見問題,并給出了相關的處理應對措施,以確保建筑物防雷安全。
關鍵詞:建筑物;防雷檢測;常見問題;處理應對
1、新建建筑物防雷檢測內容
1.1基礎接地體檢測
在混凝土還沒有澆筑施工前,在焊接完成承臺和樁基礎后,應做好以下檢查測量:測量接地電阻值;降阻劑數量和型號;附屬人工接地體埋深和類型;接地體類型;柱主筋直徑;基礎埋地體深度等。在混凝土澆筑施工前,也就是焊接地梁后,應做好以下檢測:測量接地電阻值;判斷作為引下線的柱主筋數量;柱主筋和地梁焊接情況;是否選用油漆標記;對引下線規格、數量、間距、位置等進行檢測,并對比施工設計圖紙;地梁接地體選用超過兩根的主筋時,各個連接點是否選用雙面焊接,對焊接質量進行檢測;檢測地梁與承臺的焊接質量。
1.2引下泄流系統檢測
在對引下泄流系統進行檢測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檢測內容:其一,在第一層引下線完成后,需對斷接卡的材料、規格、位置、數量、高度等進行檢測;其二,在建筑物外墻還沒有抹灰前,也就是明敷引下線時,應對引下線搭接焊接質量進行檢查、測量接地電阻,同時還要查看接地與引下線的焊接情況;其三,在焊接引下線主筋后,應對焊接質量、引下線間距、數量、規格、位置等進行全面檢測。
1.3接閃系統檢測
新建建筑物屋頂天面暗敷的接閃帶、接閃網、接閃針在未封裝前,對接閃系統的檢測主要包括:引下線質量、焊接方式、接閃網焊接質量、規格、材料類型、網格尺寸,接閃帶規格、材料、敷設方式等;若接閃帶、接閃網、接閃針與引下線進行等電位連接,應選用金屬支架作為引下線底座,且等電位連接點應超過兩個。
1.4樓層接地系統檢測
針對樓層接地系統檢測,在混凝土建筑施工前,應根據均壓環焊接質量,需對以下內容進行檢測:對于三類建筑物,低于60m以下,可每間隔兩層設置一個均壓環,在60m以上需在每個樓層設置一個均壓環;針對二類建筑物,低于45m以下,可每間隔兩層設置一個均壓環,在45m以上需在每個樓層設置一個均壓環;針對一類建筑物,低于30m以下,可每間隔兩層設置一個均壓環,在30m以上每個樓層設置一個均壓環。若均壓環直接選用樓層圈梁,應選擇兩個以上主筋,對引下線和均壓環接地電阻值、主筋焊接質量分別進行檢測;若均壓環選用的不是樓層圈梁,可選擇規格為4mm×40mm的鍍鋅扁鋼作為均壓環,需對引下線和均壓環接地電阻值、扁鋼焊接質量進行檢測;應做好建筑物內金屬門窗的雷擊防護,在每個金屬門合適位置安裝均壓環,并預留接地端子。若建筑項目未設置均壓環,需要對引下線間距、數量、位置、規格、引下線焊接點質量、焊接方式進行檢測。
2、新建建筑物防雷檢測工作中常見問題及處理應對
2.1接閃器部分
在對接閃器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主要問題有:①接閃帶規格材料偏小;②接閃網格密度低于規范要求;③在屋面突出的金屬物或遭受雷擊嚴重的部位忽略了接閃器保護;④突出屋面的金屬物未進行良好接地;⑤接閃帶與接閃器、接閃帶與接閃帶、引下線與接閃帶間的焊接面積不足;⑥接閃帶出現銹蝕。
以上問題的處理應對主要包括有:(1)解決接閃帶規格材料偏小和銹蝕嚴重的問題,應優先選用φ10mm以上的圓鋼或鍍鋅鋼材。(2)應做成網格的接閃帶,不同防雷類型的建筑物,其接閃網格尺寸有一定的差異。一類防雷建筑物接閃網格尺寸應不大于5m×5m或6m×4m;二類防雷建筑物的接閃網格尺寸不大于10m×10m或12m×8m;三類防雷建筑物的接閃網格尺寸不應大于20m×20m或24m×16m。(3)應在建筑物屋面凸出處和拐角處設置接閃針,針對突出屋面的非金屬物或容易遭受雷擊的部位均需安裝接閃器保護。(4)若屋面有突出金屬物存在,應將其與避雷帶進行焊接連通,且焊接點應超過兩處。(5)針對雙面焊,其焊接口間的長度應在6d以上,針對單面焊,其焊接口長度應在12d以上。(6)若避雷帶銹蝕較為嚴重,應清除鐵銹后,在其表面涂刷一層防銹漆面層進行保護。
2.2接地裝置問題及處理應對
因接地裝置的隱蔽性較為突出,只能通過建設單位工作人員提供的材料規格、埋設深度、焊接情況等數據信息作為檢測依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數據信息普遍存在著:①電阻值比規范要求值要高;②接地裝置與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之間的距離達不到規范要求;③焊接面積不足;④防腐措施不足。
處理應對主要包括有:(1)針對電阻值過大,可通過換土、長效降阻劑、增加接地體埋地深度、深井接地、選用化學方式處理土壤,常選用的化學物主要包含氮肥炸電石渣、木炭、食鹽等方式來達到降低接地電阻值的目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選用深井接地。
(2)為避免跨步電壓的出現對人體產生危害,防直擊雷人工接地體應距離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的距離應在3m以上。若不足3m,應采取以下方式:①應將絕緣物包裹在水平接地體局部;②埋設水平接地體的深度應在1m以上;③選用瀝青碎石地面或將一定厚度的瀝青層敷設在接地體上時,應確保寬度在接地體2m以上。
(3)針對防腐措施不足的問題,在土壤腐蝕性較強時,可通過選用熱鍍鋅鋼材等防腐措施,或者增加截面積。
2.3引下線問題及處理
在檢測引下線過程中,主要問題有:①引下線同規范要求不符且數量不足;②引下線與避雷帶、引下線與引下線間的焊接面積不足;③引下線與地面距離較近的位置處未進行安全防護;④部分引下線銹蝕嚴重。
針對以上問題的處理:(1)對引下線進行布設時應沿著建筑物周圍對引下線進行均勻布設或對稱布設,針對拐角處的引下線,其間距應根據建筑物周長進行平均計算: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線間距應分別不大于12、18、25m。(2)引下線與引下線、引下線與接閃帶間的焊接長度不應小于6d(雙面焊)、12d(單面焊)或2b(扁鋼)。(3)為避免機械損害和人身接觸電壓引起的安全隱患,針對外敷引下線在地面上1.7m到地面下0.3m的地線應選用暗敷、橡膠管、改性塑料管等防護措施。(4)對于外敷的引下線來說,因長期裸露在空氣中,其表面很容易銹蝕,引下線外敷時,應在表面涂刷一層防銹漆或選用熱鍍方式進行防護。
結論:
綜上所述,新建建筑物防雷檢測工作是防雷檢測機構的主要工作,也是確保社會安全生產的重點。隨著建筑物防雷檢測的規范化水平不斷增強,將從源頭上不斷減少建筑物雷電災害隱患,以增強建筑物防雷的安全性,真正將建筑物防雷檢測工作落到實處,以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賴亞勝,葉發新,趙俊朋.淺談建筑物防雷設計裝置施工圖的技術審核[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1,32(S2):245.
[2] 黃文標,黃文高.鐵塔避雷針防雷檢測跟蹤驗收應該注意一些問題[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1,32(2):88-89.
[3]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作者簡介:邵麗予(1990-),女,漢族,天津市人,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從事天津防雷檢測。
(作者單位:天津市防雷技術中心第三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