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勇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各種社會以及經濟體制也在不斷地改進和變化。預算績效管理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重要的決策制定都需要績效管理作為實現的一個方法,也是保證機構能夠正常進行運轉的基礎。國務院于2018年9月1日發布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將預算績效管理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現狀還有很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本文針對行政事業單位中所存在預算績效管理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對策分析
預算績效管理是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項目成本為衡量、以績效評估為核心的一種預算管理體制。在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中,單位作為整個社會經濟運行體系中的一員,最主要的是實現社會效益、完成其社會使命。但是從目前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來看,具體的實施過程還缺乏一些完善的約束和監督控制機制,使得其中出現一些問題,無法適應目前社會、經濟體制的變化。因此,解決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中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對于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概念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是為了著力解決當前政府部門部分工作效能不夠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夠好、重大項目建設速度不夠快等問題,促進政府部門各單位科學合理、及時、有效地運用財政資金,努力提高政府重大投資建設項目效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行政機關工作效能,保障政府重點工作和重大建設項目的落實,實現政府工作的最佳績效的一項制度。
二、為什么要做好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
科學的目標制定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效果,而績效的評估則有利于管理目標的分化和確定。因此預算績效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開展有著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一)做好預算績效管理是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當時的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強調的是對于社會經濟生活管制的職能作用。所以行政事業單位機構龐大臃腫,工作效率低下,腐敗現象滋生。雖然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計劃經濟逐漸向著市場經濟進行轉化,制度得到改進,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公平公正以及民主制度建設等問題。
針對上面的現象,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看到問題所在,接受各界群眾的監督。同時要將定位從管理轉變為提供服務,而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可以幫助促進其職能的轉變。因此從以上來看,做好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是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
(二)做好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管理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現在發展的一個重點是提高績效管理水平。從這個點出發,要想提高績效水平,首先需要了解自身目前的績效水平如何,了解自身的情況才能著手進行改善和進步。其次,工作落實到實處后,績效評估可以為以后的工作開展提供信息的支持。績效管理有利于評估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水平,為以后所明確的目標而努力,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資源的浪費。總的來說,做好績效管理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形成較好的績效管理意識,從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做好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信譽和形象
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的目的是將預算的編制和執行落到實處,向公眾提供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工作成果,而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的公共服務是其他社會組織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其管理水平和成果格外受到公眾關注。由此可見,預算績效管理的公開化、透明化十分重要。績效管理對于公眾來說相當于一種信息來源,行政事業單位將績效評估過程中將信息公開透明,將各方面的工作表現全面、科學地向公眾描述,這種方式有利于公眾參與監督,也是行政事業單位從“暗箱操作”到“陽光行政”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在新制度經濟下還不足以發展到公共社會服務的各個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給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革就顯得十分必要。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尚不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基礎薄弱
當前,我國在政府部門預算編制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財政部門尚未制定系統、規范的績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細節,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建設尚不完善,未能細化、量化績效指標,突出績效特色,從事預算績效管理的專業人士也比較匱乏。另外,預算績效管理的建設層面缺乏深度,預算績效管理還停留在財政層面,部門及基層單位尚未建立比較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二)編制預算時難以真正實現財政資源的高效配置
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制部門預算時,一些職能部門不能提供事業發展的詳細及總體計劃,常常是覺得預算資金越多越有利于工作開展,有些單位甚至由財務部門一攬子制定,沒有定性和定量的評價標準作為財政資金安排的依據。
(三)資金追蹤問效責任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制部門預算時,最主要的關注點在于資金的投向以及投入的方法,而財政部門在進行預算編制項目評審時,重點關注的也只是是否有政策依據。預算一經批復基本成為定局。對于預算執行過程要完成什么、要達到什么樣效果,卻關注得很少。因此許多單位在執行預算時,把錢如何快速地花完、在規定的時間花完作為預算執行的“首要任務”。審計部門在監督財政資金使用情況時,把資金使用產生的效益問題往往又歸責到財政部門。因此,明確財政與部門在資金使用上的權力和責任,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資金結轉成為預算績效管理水平低下的誘因
部門預算批復后,一般情況下不作調整。因此,不論項目是否完成、完成情況如何,預算資金如同部門“私有財產”不可觸動,預算資金年復一年滾動結轉也成為績效管理水平低下的一個重大誘因。另外,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采取的是現金收付實現制,因此未用完的資金必須結轉下年。
四、如何提高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
(一)建立健全績效評估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設定的項目申報理由、事業發展規劃、當前重大政策等,通過委托第三方的方式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對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績效目標合理性進行重點論證,并將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要條件。財政部門應將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完善實施績效考核目標的過程
對于績效目標考核,主管部門應先制定總體績效考核目標,并且將目標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及基層單位,基層單位及職能部門再將目標分解到具體執行者,讓每位執行者明白應完成什么樣的工作,以及工作完成的質量要求。因此在制定績效考核目標時,應盡量結合各職能部門及具體執行者的想法,讓他們參與到考核討論中來,提高其積極性。在制定績效考核目標時,應該能夠清晰地反映預算資金預期產出和效果,主要包括產出指標、效益指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滿意度等績效指標。行政事業單位要將績效目標設置作為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加強績效目標審核。
(三)完善績效運行監控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應實行“雙監控”,監控應貫穿整個預算執行年度。對于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偏差要及時糾正,必要時應調整預算,確保績效目標按既定計劃實現。對于監控過程中發生的重大問題,財政部門要暫緩或立即停止預算撥款,相關部門應及時督促整改落實,整改落實到位后方能繼續實施,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四)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績效管理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單位管理人員以及工作人員的管理責任意識,用績效考核來進行鼓勵。同時還需要采取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單位利益為先,激發每一個工作人員提高自身素質、確保自身績效管理的改革和完善。同時,單位內部應該組織相關預算績效考核管理知識的講座,對工作人員的素質方面進行培訓,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胡亞菊.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預算績效管理[J].中外企業家,2017 (11).
[2]粟小聰.探析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0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