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美 汪寧 劉海英
【摘 要】為了適應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要求,各高校都在探索如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卓越人才。本文從課程體系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創新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和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模式。
【關鍵詞】測控技術與儀器;卓越人才;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6-012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6.046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universities are exploring how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and outstanding talents i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specialty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mode.
【Key words】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Outstanding talents; Mode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我國高校培養、輸出大批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卓越人才。目前,國內高校還普遍存在培養的學生其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還比較薄弱的現狀,這種供需之間的矛盾,不利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高?!皽y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電子、光學、精密機械、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本專業在測控及智能化儀器的設計制造、工業過程測量與控制技術研究和系統設計等方面發揮著主導專業的作用。隨著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創新及《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規劃與實施,對本專業人才需求迫切,如何培養合格的測控專業創新型卓越人才變得更為重要。
1 我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現狀
目前的大學教育在培養創新型工程應用人才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課程體系設置存在不合理之處,不能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目前高校課程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課程與課程之間比較孤立,銜接程度不夠。就單門課來說,任課教師注重了本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建設,但是對于某個專業來說,卻忽視了科目與科目之間的相互關聯,沒有形成一個聯系緊密的課程體系,不能滿足創新人才知識體系的需求。二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夠豐富,仍然以“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授課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聽課狀態,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較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1]三是工程實踐素質培養環節投入的力度不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授,但是很少對學生進行工程素養訓練,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環節仍顯薄弱。四是本科教育中產學聯合培養的力度不夠,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依然以本校教師對學生授課為主,與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相對應的相關企業極少參與學生的培養過程,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工程實踐教育相對缺乏。[2]
隨著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為了響應教育部的號召,許多高校也相繼啟動了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比如兄弟院校山東大學自動化專業啟動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已被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每年從自動化專業的入學新生中選拔50名學生進入“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班”學習。
2 電氣學院測控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
齊魯工業大學電氣學院的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也在積極地探索卓越人才培養模式。該專業的教學團隊從課程體系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努力提高測控專業教學質量,探索了創新型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積極與相關企業聯系,通過建立優秀的校企合作實習基地,促進產學相結合;在教學中實施項目化教學方法,把企業生產設計中的優秀案例引入課堂,以具體項目為載體進行教學;在修定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的過程中,與企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探討,對現有的教學及課程體系進行修改,力爭使學生能學到最新、最前沿、企業最需要的技術和知識,淘汰過時和落后的授課內容;充分調研,根據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制定適合的卓越人才培養方案,將測控專業課程教學向培養合格的卓越人才培養方向努力。[3]
2.1 構建適應卓越人才培養的科學教學體系,完善應用型、創新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成立了針對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團隊,本團隊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結合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特點,在多門實踐性課程中,將實際工程案例引入課程教學,建立以團隊工作為學習組織形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團隊成員分工協作解決實際問題為基本方式的團隊式學習模式。[4]
在課程體系改革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構建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卓越人才,探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嘗試采取“3+1”的培養模式,即前三學年在校進行本科課程學習,第四學年到與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相關的企業進行實習,跟著企業里的工程師,在實際的企業生產環境里學習知識。打破以往學生的大學四年學習完全限定在學校的傳統學習模式,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工業現場,在工作一線親自進行實際操作,與企業工程師面對面交流,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培養卓越人才打下基礎。
2.2 加大實驗與實踐教學改革,加強校企合作、產學結合
卓越人才建設的目的是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強的高質量的工程型技術人才,因此,必須加大實驗與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首先,學校、學院對實驗實踐教學高度重視,加大對實驗室的投入,改善實驗室的軟、硬件環境。其次加大實驗與實踐教學改革的力度,在學時有限的前提下,淘汰部分技術含量低的驗證性實驗項目,提高實驗實踐課程中創新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項目的開設比例。通過加大實驗難度,增設設計性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己設計實驗思路,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加強實驗室的開放程度,使實驗室不但承擔日常的實驗教學,還可以作為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的訓練場所,讓更多的學生業余時間進入實驗室做一些創新型的實驗和為參加各類競賽做準備,引導把課程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需求真正結合起來。這樣把現有的實驗室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既提高了實驗室設備的利用率,也給學生提供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機會。
進一步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實現產學緊密結合。充分利用企業資源,發揮企業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能提供較多實踐機會的優勢,讓學生與企業近距離接觸,通過參與實際工作,培養學生內在的創新創業品質,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而且學生能提前了解到學校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明確以后的學習目標和方向。通過校企合作,加速了學校與社會進一步接軌,學校能更好的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積極調整培養方案,從而更好的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2.3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模式,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聘請山東魯能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信盈達技術有限公司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擔任本專業部分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的兼職教師;選送中青年教師到信盈達等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同時加強與各大高校的聯系,引進與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相關的青年博士充實教師隊伍,保障師資隊伍活力與創新動力。
3 測控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預期目標
通過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探索與實施,整體提高測控專業的教學質量,使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完善;通過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改革,促進測控專業參與并力爭獲得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形成滿足創新需求的具有影響力的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體系;結合教育部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建立產學結合的實驗實踐教學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訓練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打造全面發展的創新型工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克平.地方工科院校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13年全國自動化教育學術年會,2013-8-13.
[2]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學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中國成才之路,2014(26).
[3]邢慧芬.基于卓越工程師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究.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35).
[4]萬琴,周海瓊,任全玉等.基于卓越人才培養的大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