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花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課堂的主體已經從教師變為學生,以生為本已經成為改革下的新理念。品德新課堂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對話”來開展教學,有助于提升課堂效率,更推動了師生間密切關系的形成。取材于真實課堂,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品德課堂;兒童;師生對話;教學
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交流和互動的過程,進而實現信息的傳遞和思維的碰撞。在小學品德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狀態,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體驗,只有做到尊重和傾聽,才會實現師生對話的良好有效開展。師生對話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平等的基礎之上,通過交流、質疑和評價來進行雙向的對話,課堂教學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心靈和心靈的真誠交流,更是生命和生命之間的精彩對話。對話營造了一個輕松自在的品德課堂,在這種愉悅的環境中,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出來,會大膽表現自己,形成了彼此交流、相互促進的良好課堂氛圍。但是,互動教學需要行之有法,執行不當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師生對話的意識
對于兒童品德教育而言,傳統的教學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改變需要從意識抓起。品德課堂對話的前提是對話意識,對話意識是開啟師生對話的基礎。因此,品德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實際,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對話意識。在擁有良好的對話意識的基礎上,品德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通過教師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和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意識會變得更加強烈,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教師在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對話意識中,應該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實際,做到行之有法和高效,切實提升師生對話意識。
例如,“我愛我的班集體”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是培養師生對話意識的大好機會。班集體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學生有權利進行管理和建言。教師可以提供一個對話的平臺聽取學生的意見:如何建設一個更加美麗和和諧的班集體。有的同學可能建議進行班集體的美化,在班里栽種一些綠色植物;還有的同學會建議進行教室裝飾,形成有班級特色的環境氛圍。教師要聽取學生的建議,合理評價,進行對話意識的培養。真實的課堂是學生表現的舞臺,對話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
二、巧妙設計教學,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
小學的品德課堂應該在變化中求發展,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下尋求最有效率的教學方式,而情境對話有著深遠的意義。巧妙的情境可以帶給學生感觸,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感知和自我道德。創設對話情境的方法多樣,教師需要探索積極有效的方式,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種有效的情境創設方式。多媒體有著鮮明的特點,以其生動性、直觀性和多元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感官刺激。教師利用多媒體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對話的氛圍。師生對話是在一定情境中的情感交流,對話需要情境,情境也反襯著對話。
例如,在進行“同在藍天下,我們都是一家人”這一部分的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對話的情境。通過多媒體視頻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各個學校小學生的課余活動和學習生活,引發學生的共鳴。接著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進行學生展示,更是師生對話的直接體現。像部分學生利用暑假跟隨父母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部分同學利用周末時間回鄉下看望爺爺奶奶,感受鄉村生活的愜意;還有部分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和同學一起參觀博物館等,學生踴躍表達是師生對話的直接體現。對話切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參與到品德教學環節中,提升品德教學的質量,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轉變教學觀念,營造師生對話的氛圍
作為兒童品德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起著引導和評價的作用,而對話觀念的形成是更好地開展對話教學的基礎。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合開展對話的環境,鼓勵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想說、敢說、樂說,從而營造互動交流和彼此促進的對話課堂。一直以來,課堂一直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對話教學從轉變觀念開始,教師創設條件,學生積極參與是保證對話教學進行的基礎。品德課上的對話話題源于對一個觀點、一個問題或者是一句話的思考和討論,教師合理的引導往往會“一石激起千層浪”,為品德課堂注入活力。
例如,在學習“中國大一統”這一部分歷史內容時,教師的引導作用顯得極為重要。教師可以從秦始皇引出這一部分內容的討論,讓學生先后進行討論激發思維的碰撞,明白看待歷史人物應該全面而客觀。像秦始皇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秦始皇功過如何評論?通過對話,學生會走近秦始皇,了解這位君王的神秘面紗,得到學生個人的理解進而提升自己的品德。觀念先行是教育的前提。
總而言之,對話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對話中豐富情感,增強個人體驗和認知,進而展示個性張揚風采。兒童品德教育任重道遠,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