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貞
摘 要:班級文化建設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橋梁,對培育學生優良的品行、健全學生的價值觀念均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的班級文化建設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發展的需要。從當前的班級文化的實際狀況著手,探究新課程改革下的班級文化構建的立足點,從而拓寬學生品德教育工作的渠道,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班級文化現狀;新課改;立足點;德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課程改革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新課改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育家魏書生也說:“班主任……重要的是關心學生的思想生活。”這就需要班主任構建班級文化,以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來影響學生。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現狀
班主任每天都忙于處理班級事務,為了成績,只注重學風、學習氛圍,忽視班級文化建設。加上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許多班主任都處于被動地位,為了滿足學校的要求而被迫實施標準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班級文化沒有班級的文化特色和個性特點,這種班級文化建設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張揚,不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絆腳石。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
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課程。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對班級的外在精神面貌與內部核心價值走向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特別是現代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自我意識強,但其辨別是非的能力薄弱,自律能力差,懲戒式的教育方式不可取,而陳舊的說教式的教育形式已經失效,唯有營造優良的班級文化環境氛圍,讓學生在其熏陶下養成優良品行,發展個性,成長成才。
三、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立足點
(一)立足教師引領
1.班級精神文化的引領。班級精神乃班級文化的主體,是一個班級目標導向,可以全面表現出班集體的特征,班級名稱、口號、公約等都是其符號。
2.班級發展目標的引領。班級發展目標是班級有序建設的成長計劃,能夠劃分成長遠目標、中期與短期的目標。班級發展目標是班級精神的具象化,老師與學生一同努力,以完成一個個目標來實現班級精神的追求。
3.班級特色活動的引領。活動是班集體文化構建的載體,根據學校的工作,結合本班的實際,引領學生展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如在中秋節舉行手工制作燈籠大賽,在六一兒童節舉辦“我的節日 我做主”的聯歡會。
(二)立足班級制度建設
1.班級制度的制定。班集體各項制度的制定可以有效保障班集體文化的建設。制度都是由學生共同探討制定,具有民主性。這樣,集體的觀念扎根在每個學生的心中,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信心也被激發。
2.自主管理的實施。自主管理就是學生不再以旁觀者的姿態對待班級事務,而是以主人的身份參與班級事務的管理。具體表現為:崗位設置和崗位輪換。《班級崗位輪值表》從崗位設置到職位職責再到競崗上崗,都是由學生自主討論、制定和實施的。
3.監督小組的設置。監督小組通過制定崗位任免制度與獎勵方法監管與評價每個職位的學生。
(三)立足學生心理輔導
1.開設心理輔導專線。隨年紀的增長,學生都會有心事,不想別人知道,又想得到幫助。班內可開設心理輔導專線(微信、QQ等),老師對學生內心的困惑進行答疑。
2.增設心理主題班會。心理主題班會是對班級學生實施心理教育的主要渠道。班會課上,以活動的形式,選取班級同學出現的有共通性的心理問題開展探討,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3.關心表現反常的學生。老師需要細心觀察發現表現反常的學生,如特立獨行的、肆意擾亂集體秩序的、情緒波動大的……及時對他們做心理輔導,轉化他們。
(四)立足校內外資源規整
1.規整家庭資源。挖掘家長資源,為構建班級文化拓寬空間。①家長自身資源。家長從事不同的行業,讓他們走入校園,用他們自身的知識與班級文化建設相互配合、補充。比如邀請醫生家長來進行衛生知識講解;邀請當過兵的家長來講解軍事方面的知識;邀請當警察的家長進行法治教育等。②家長身邊資源。通過家長聯系,讓學生走出去,如到敬老院、福利院和庇護站等場所參觀,感受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
2.規整社區資源。社區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影響學生優良品行和正確三觀的形成。把社區資源納入班級文化構建,可做如下的努力:①開放公共資源。如開放社區展覽館,既拓寬了學生學習的場地,又開闊了學生學習的視野。②組織課外實踐。如宣傳活動和公益活動。這些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心智更成熟,更具備服務社會意識。
四、結語
良好的班集體文化在提升學生整體素養、推動學生健康茁壯成長等方面發揮著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比擬的效用。然而班級文化構建并非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師生共同踐行。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在班級文化構建中努力探索、敢于創新,讓班級變成學生發展個性與提高個人綜合素養、提升品行的重要陣地。
參考文獻:
[1]杜兆義.班級文化建設的“五個一”[J].教書育人,2015(26).
[2]余清臣.當代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J].班主任,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