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于泳
摘 要:大學生是使用網絡的最大群體,網絡成了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平臺,而目前的網絡素養教育并不能滿足需求,對大學生進行網絡素養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網絡認知素養、網絡法制安全素養、網絡道德素養、網絡自我管理素養等四個方面對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素養;現狀分析
據我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7.53億,高達網民總數的97.5%,以10~39歲群體為主。而青少年網民中最大的群體是大學生,網絡不僅是大學生查閱資料、獲取知識的渠道,還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然而,當前網絡素養教育并不能滿足要求,關注大學生網絡素養狀況及提升對策尤其重要。
1 網絡素養內涵
1994年美國學者麥克庫勞首次提出網絡素養的概念,他認為網絡素養由知識和技能兩部分組成,是了解網絡資源并能獲取特定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97年我國學者卜衛認為網絡素養包括:獲取網絡技術知識并能加以應用的能力;創造和傳播新信息的能力;加強網絡安全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綜上,網絡素養概括起來包括網絡認知素養、網絡法制安全素養、網絡道德素養、網絡自我管理素養等。
2 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
為了解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對煙臺市部分高校學生做了調查問卷。包括:煙臺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山東商務職業學院、煙臺南山學院、煙臺職業學院等。所選學校包含了公辦、民辦大學,也涵蓋了理工、文史、師范等學科,抽樣具有代表性。調查看出,目前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整體不高,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網絡認知素養較弱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大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大學生是自媒體的粉絲,但由于部分學生缺乏網絡認知能力,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一些虛假信息、謠言泛濫給當事人和無辜的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例如2016年山東臨沂的徐玉玉事件,人們在譴責行騙者的同時,也為徐玉玉網絡認知能力的偏低感到可嘆。
此外,由于大學生的網絡認知能力弱,頻繁出現了網絡言語暴力、網絡語言低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qq、微信等聊天工具成了大學生的必需品,部分學生在學習與就業的壓力下,把網絡當做了發泄情緒的通道,于是出現了微博之戰等現象。有些大學生利用不當的語言、視頻或圖片,隨意詆毀他人,引起聚眾謾罵,人肉搜索,隨意公布別人隱私,對當事者造成了現實社會的威脅,這就違背了網絡精神的初衷。
2.2 網絡法制安全素養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開設的網絡安全方面的課程較少,使大學生抵制網絡黑客的安全意識較低,網絡黑客便把目光鎖定在大學生身上。網絡黑客利用新科技破解客戶端密碼以盜取別人錢財,或冒名對QQ、微信等好友進行詐騙;還有不法分子盜取用戶圖片進行視頻聊天,詐騙錢財;電信網絡詐騙層出不窮,欺騙家長和學生,以假當真。網絡滲透了大學生的各個方面,但網絡監督系統薄弱,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較低。2016年,高校頻繁出現“校園貸”現象。有些學生由于虛榮心和攀比心理,在網絡貸款平臺進行借貸業務,由于還款壓力大,導致了大學生跳樓,自殺等悲劇頻繁上演。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大學生應抵制網絡詐騙,防止黑客對個人信息的盜取,提高自身網絡安全素養。
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對于網絡的法律法規了解更少。由于網絡的匿名性,開放性,部分學生以為“匿名制”可以不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于是網絡假消息轉眼間散布在各個角落,這無疑增加了網絡犯罪事件的發生。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言論自由應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如果個人觀點不同,可以在保護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做出言論,不應該進行網絡人身攻擊,觸碰網絡法律法規。國家需要依法治國,互聯網也需要依法治網。而我國的網絡法律法規制度尚未健全,網絡違法行為將對大學生的財產和心理造成傷害。所以網絡實名制應提上日程,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網絡法律素養,使網絡法律法規步入正軌。
2.3 網絡道德素養淡薄
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的必需品,大學生在享受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更是毫無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證明自己獨特的觀點。自媒體沒有傳統媒體的審核環節,大學生難以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容易跟風。比如“艷照門”事件,掀起了跟拍風,使娛樂八卦發展為社會性事件,侵害大學生的心靈。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較少,自媒體的匿名性使他們擺脫了道德與法律的雙重約束,不少學生熱衷于網絡熱搜事件,進行網絡道德綁架。比如2018年10月份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不明原委的網民對同樣是受害者的女司機進行破天蓋地的謾罵與指責,這就是一場網絡暴力,好在女司機內心足夠強大。微博中不計后果的轉發、點贊、評論都體現了網絡道德素養的缺失,這就使一些違背道德倫理與法律法規的不良事件發生了,給大校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帶來了不可預測的后果,影響了他們的未來之路,提高網絡道德素養刻不容緩。
2.4 網絡自我管理素養不足
大學生遠離父母,不善交際,當遇到挫折時,把網絡作為逃避現實的場所,沉迷于游戲世界玩三國殺,王者榮耀等,導致身體受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業荒廢。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自律能力薄弱,自控能力較差,導致一些網絡行為不當的現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學習資源豐富,打破了傳統查閱資料的方式,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信息之間缺乏明顯的關聯性,導致學習無法形成理想可靠的框架。大學生應該用深度閱讀代替碎片化閱讀,多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否則不利于綜合能力的提升。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已進入了資源共享時代,但是共享的前提是不可侵犯他人版權。目前竊取拼湊論文的現象層出不窮,代寫代發也成為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應急之策,這無疑滋生了學術腐敗。很多科研項目沒有實質的成果,研究報告拼拼湊湊,這是對科研經費的嚴重浪費。大學生應該從實踐中進行學術研究,創建和諧的網絡環境。
3 結語
我國大學生的網絡素養還普遍偏低,達不到網絡時代發展的要求,這將會影響到大學生學業、生活及家庭,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其網絡素養的問題將會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所以加強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801/t20180131_70188.htm
[2]Charles R. Mc Clure.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J].1994(7):115.
[3]卜衛.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J].現代傳播.1997(2):18-24.
[4]邢瑤.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傳媒,2017,(06):83-85.
作者簡介
王慧(1981-),女,山東濟寧人,煙臺南山學院,機械系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