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惠敏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屬于吸收,而寫作屬于傾吐,閱讀和寫作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教師要善于在語文課堂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構建高效、和諧的語文課堂。針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方法展開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應用能力,其中包括了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語感、語文思維、口語交際等,而閱讀和寫作屬于主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夠引導學生去發展思維、獲取信息、認識世界、取得審美體驗,寫作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人格修養與文學水平,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呈現完整的語文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一、把閱讀作為媒介,拓展寫作素材
很多學生對寫作文存在嚴重的抵觸心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腦海中缺乏寫作素材,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把閱讀作為媒介,拓展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優秀素材。首先,教師需要通過課內閱讀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葉圣陶曾經經過:“語文教材僅僅是個例子,但是這些例子具備較強的典型性,只有讀懂例子,學生才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所以在讀寫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來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次,教師還要注重課外閱讀,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需要達到145萬字,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科學開展課外閱讀,比如,在學習了《嫦娥奔月》之后,教師可以引出其他的神話故事,比如《神筆馬良》《女媧補天》等,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素材,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能夠有素材可用,有內容可寫。
二、利用寫作強化對文本的認知
閱讀與寫作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能夠為寫作奠定穩固的基礎,而寫作是對閱讀的再次鞏固與理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寫作強化對文本的認知,充分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悟、感、想、思都能夠在寫作中表達出來,葉圣陶曾經說過:“善讀必易于達到善寫,善寫亦有裨于善讀”,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差,在閱讀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思緒混亂的情況,而這些不足點都能夠在寫作過程中展現出來,學生可以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對文本的理解,全面地梳理文本內容,比如,在學習了《珍珠鳥》之后,教師可以把“珍珠鳥的自述”作為寫作主題,這樣學生能夠在重新梳理文章內容的過程中開展寫作,達到深度思考的狀態,在寫作中閱讀,強化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三、結合閱讀素材,展開仿寫、續寫訓練
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優秀的素材,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記錄一些優秀的句子、段落,結合閱讀素材,展開仿寫、續寫訓練。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優秀例文的寫作結構順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邏輯思維能力,讓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形象生動。學生要在掌握文章整體結構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文章中的文字內容,讓文章條理清晰、井然有序。比如,在閱讀了《山雨》這篇優秀范文之后,學生要在反復閱讀中掌握文章的段落布局,最終發現文章可以大致分成三部分,其中包括了雨前、雨中、雨后,并且要深入探究每一部分中的景物描寫,充分學習文章的景物描寫順序。在閱讀結束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所學到的寫作技巧來自主寫作,以此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注重學生寫作情感的表達
因為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在閱讀同一篇文章的時候,每一個學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在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寫作情感的表達,讓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同時能夠在寫作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出獨特的作品。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先為學生講解文章的作者簡介以及相應的寫作背景,這樣學生在閱讀文章過程中才能夠感受到作者細微的情感變化。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之后寫讀后感,這也是讓學生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比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一下故事的情節,讓學生感受魯濱遜生存的艱難以及他的勇敢、偉大。讓學生在讀后感中能夠寫出一些具備正能量的作品,比如,沉著冷靜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勇敢面對所有的困難,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實現以讀促寫、在寫作中鞏固閱讀內容,充分升華學生的寫作情感,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從而使師生之間能夠共同構建高效、和諧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嬌.雙劍合璧讓教學更高效:淺談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27):111-112.
[2]李海姿.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93.
[3]姜建輝.讀寫雙翼,合而為美:小學語文高段讀寫結合的教學探究[J].教師,2018(2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