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光
摘 要 農業產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城鎮化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無限可能,二者存在互為因果和相互轉化的關系。通過實現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的協同發展,能加快經濟要素集聚、推動農村市場培育、促進區域產業和經濟的現代化進程,對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實現城鄉一體化等意義深遠。基于此,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鐵山港區為例,對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發展進行探究。
關鍵詞 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協同發展;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
中圖分類號:F299.21;F320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37
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作為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空間載體和產業內容,兩者之間存在著互相協調、促進發展的關系。1)農業產業化能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效轉移,實現增收,推動城鎮化建設,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2)城鎮化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各種經濟要素和基礎條件,能夠實現先進生產力、信息技術、金融資金、投資主體的相對集中和合理布局,帶動二三產業聯動發展,促進經濟效益最大化。當前,我國的城鎮化建設仍然存在發展速度慢、輻射能力小、后勁不足、缺少規劃等問題[1]。
1 鐵山港區發展城鎮化的區位優勢
城鎮化是一個國家城鎮化率的提高和農村小城鎮建設的過程[2]。鐵山港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于1995年新成立的一個區,面積394 km2,轄南康、營盤和興港3個鎮,總人口17萬多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萬多人。2008年前,該區還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國家頒布實施《北部灣經濟發展規劃》后,抓住了發展機遇,迅速完成農業區向工業區的轉型。經過最近多年的發展,鐵山港區已成為北海市工業建設的主陣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三大工業區之一。目前,鐵山港工業區基本形成了石化、新材料、林紙產業為骨干,能源電力、糧油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港口吞吐能力達2 000萬噸以上,轄區內水、電、路、氣、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基本具備大工業發展的承載能力。
2 鐵山港區發展的城鎮化歷程
在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實施城鎮化的過程中,主要是按照“區城共建”和打造生態宜居文明城鎮的要求,加快完善規劃編制,實現“多規合一”和產城聯動,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新型城鎮內在品質和形象,建設集約城鎮、綠色城鎮、特色城鎮、智慧城鎮;重點圍繞“一主兩副兩中心”目標,按照“特色文化名鎮”和“商貿重鎮”的定位,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建設工作,努力將南康鎮打造成濱海宜居休閑特色城鎮。2016年10月,鐵山港區南康鎮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錄以來,區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推進南康鎮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可喜成效。1)一批城鄉道路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方便了群眾出行。2)完成了老街供水安裝工程和排污工程建設,新建了2家智能型城鎮污水處理廠和1個垃圾壓縮轉運站,供水管網、污垃設施日趨完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3)新建村級公共文化活動中心4個,建成廣西第一家鄉鎮3D影城——南濱影城(含體育場館),文體、娛樂設施日益齊備。此外,通過推進城鎮化建設,該地區特色產業培育成效明顯。結合南康鎮優越的自然條件,區政府創新發展理念,以項目服務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其中,香港喜記“蟹將軍”餐飲集團投資3 000萬元,在南康鎮雷田村建設蟹生態工廠化養殖項目;廣西儒春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三變”模式(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南康鎮大塘村建設儒春田園綜合體項目,流轉土地280 hm2,入股村民共162戶960人,完成土地平整93.33 hm2、道路硬化13.1 km,園林綠化和果樹種植8 hm2、土質改良35.33 hm2。
但是,與工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不相適應的是,鐵山港區城市建設進展相對緩慢。鐵山港區建區之初,把現區政府所在地三塘片區定位為鐵山港城區,但鐵山港城區一直沒有作為獨立規劃區域納入北海市城市總體規劃,城區建設缺乏規劃支撐,建設項目的選址建設受到制約,加上財政困難和主觀努力等原因,目前未形成獨立整體且有規模的城區,處于有區無城現狀。為此,鐵山港區正抓緊開展南珠新城建設:1)加快完善新城各項規劃;2)落實新城建設用地;3)加快推進南珠新城路網和配套設施建設。當然,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城鎮化建設滯后、缺乏城市依托致使服務業發展滯后以及鐵山港區農村人口占比大3個方面。鐵山港區近年來城鎮化率保持逐年增長,從2010年的城鎮化率為22.49%上升到2017年的34.1%。
3 鐵山港區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先天條件
農業產業化是根據市場需求,以家庭經營為單位,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一體化經營的生產經營組織方式。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有著良好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條件。1)有良好的氣候條件。鐵山港區地處南亞熱帶,屬典型的季風性海洋氣候,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夏無酷熱,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23.3 ℃,年降雨量1 800 mm,適宜水稻等多種農作物和甘蔗、蔬果等多種經濟林的種植、栽培,同時適合名貴魚貝等海產品的養殖。2)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鐵山港區面積398 km2,耕地面積0.918萬公頃,其中水田0.318萬公頃、旱田0.215萬公頃、坡地0.385萬公頃,分別占34.64%、23.46%和41.9%,耕地平坦,屬沿海沉積壤土,土地肥沃,土層深厚。3)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鐵山港區是北部灣經濟區五大組團之一,隨著臨海工業區的發展,中石化、新材料等兩大千億元產業的發展壯大,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的相互支撐,聯動發展的局面更加明顯,工業區需求型農業更加突出,農產品供不應求,農業產業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4 鐵山港區發展農業產業化歷程
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區,近年來通過優化種養結構、立足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推行農民組織和堅持品牌建設等多種形式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規模發展、龍頭帶動、科技支撐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2019年,鐵山港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67億元,比增6.2%。同時,北京牛欄山莊飲品有限公司、香港喜記“蟹將軍”餐飲集團等龍頭企業落戶南康。此外,該區深海抗風浪網箱面積達35萬平方米。
5 鐵山港區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的協同發展
近年來,隨著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園區重大項目相繼投產,就業容量不斷擴大,為農村勞動力帶來了較多就業機會。2017年,鐵山港區農村轉移就業達40 100人,其中在轄區內就業20 314人,占從業人數總量的50.7%。同時,在國家就業創業政策的鼓勵下,北海市城鎮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創業和就業的空間進一步拓寬,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趨勢不斷增加。目前,鐵山港區農村實現轉移就業13 472人,靈活就業
23 325人,自主創業3 303人。
6 結語
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協調發展涉及到綜合經濟發展,社會保障服務,農業生產、加工、商貿流通、服務等多方面,兩者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相互促進,共同作用,推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鐵山港區也應該正確處理好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及其協調發展的相互關系,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楊杰,梁志宏,劉潤萍.我國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研究概述[J].甘肅農業科技,2017(11):77-81.
[2] 朱小艷.論農村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的協同發展[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5(3):92-9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