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路軍
摘 要 當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在人力資源方面受到嚴重制約。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加強鄉村人才建設工作,為鄉村人才建設工作指明方向。基于此,分析了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人才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就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人才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以推動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 鄉村振興;人才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44
自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對“三農”相當關注,并且經過努力,我國“三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都有所增加,完善了相關的農村基礎設施,使得農民自身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另外,我國在進行鄉村人才建設工作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經營管理和農業生產手段還處于非常落后的狀態,鄉村的精神文明水平和農村的治理工作還有待提升,農村青年勞動力出現外流嚴重等情況。為了能夠對農村人才建設工作當中的問題進行改善,國家和黨組織都在總結農業發展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的基礎之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目前,我國關于鄉村人才建設工作還有很多問題,因此,如何利用人才建設工作促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我國現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1 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人才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1.1 需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科技人才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因此,農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引導更多的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向農村農業流動,從而形成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這就需要我國打破過去以家庭為主要經營生產單位和依據傳統經驗實施生產的模式,對區域化布局給予重視,從而推行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實施更加專業化的生產[1]。因此,應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農業科技人才,進行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構建專業性強的鄉村人才隊伍。
1.2 需要綠色農業帶頭人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達到生態宜居,需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升我國農村環境資源保護,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因此,需要促進我國農村傳統產業的更新換代,將農民逐漸引向新業態、新經濟、新產業,推動農村綠色發展、科技水平提升;要向農民宣傳綠色環保理念;要建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鄉村建設等工作融合的農村田園綜合體;需要切實改進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從而有效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為達到這些任務,需要建設培養相關的掌握綠色技能的農村產業的帶頭人。另外,需要將農村建設打造成為寄托鄉愁、傳承農耕文化的精神樂土,從而提升我國農民群眾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1.3 鄉村治理水平及村民素質需提升
隨著我國鄉村青年人口大量外流,農民進行自治工作缺少一定的村民精英和基礎存量,使得鄉村青年干部的數量整體比例偏低,一般都是由40~60歲的老年人群構成的。盡管這些人員在鄉村治理過程中有著一定的經驗,但是在掌握相關的治理方式和學習新政策的時候無法跟上社會的步伐,因此,難以適應鄉村的發展。對于一些普通群眾來說,主動和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和治理工作的整體意愿不強,導致相關的鄉村治理工作過于依賴行政力量。而且,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構造渙散,部分干部作風不實,導致村莊治理容易被少數人把持,鄉村內部的事務事實上并沒有人負責。另外,在集體資產管理、惠農資金等方面存在私自挪用的現象[2]。
2 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人才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人才單向流出成為大趨勢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使得農民對于土地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人以務工和求學的方式離開鄉村,進入城市,謀求多方面的發展。而且,城市無論是教育醫療、發展環境或者是薪資待遇等方面都整體比鄉村更加的擁有吸引力。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流向城市,我國現階段的農村呈現出空心化的情況,鄉村的一些人才流出造成農業生產經營的相關主體開始由青壯年逐漸轉變成為以婦女和老人為主,使得婦女和老人承擔更加繁重的農活、家務活等,沒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新型的農業技術,造成農業生產相對粗放,盡管擁有了一定的農業技術,也有可能使得農村人口放棄鄉村事業,導致我國鄉村人才隊伍非常不穩定。
2.2 人才培養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培養農村人才的相關培養機制非常不健全,缺少系統性、科學性的人才培養管理和規劃。例如一些鄉村的人才由于自身的身份限制,很難進入政府、黨委的選人視野,在一些程度上也打擊了人才自身的積極性。部分地區在實施基層改革工作之后,相關的編制數量也開始逐漸減少,無法留住優秀的人才,導致相關的人才隊伍乏力。此外,還有一些地區由于沒有經費,減少了人才的培養投入,使得建設鄉村人才隊伍工作缺少后勁,相關工作無法到位,進而導致我國鄉村建設工作出現嚴重的人才流失情況。
2.3 缺乏相應的評價與激勵機制
鄉村內部人才建設統一管理機制的相關建設工作還不完善,使得鄉村人才在培養和使用過程中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盡管中央、黨組織出臺了很多關于加強鄉村人才建設工作的文件,對于人才培養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對于我國農村整體的扶持力度也大幅度提升。但是一直以來,我國人才隊伍建設的有關評價機制一般都是中央下發的文件,大多情況下都沒有考慮到地區的特點,因此,也沒有形成一套更加健全的考核體系[3]。
3 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人才建設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構建人才雙向流動機制
人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動性,通常人會根據利益最大化而選擇自己的居住地和事業等。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核心要素,農村人才單向流出會導致農村人力資源逐漸轉變為城鎮化的犧牲品,從而使我國的農村發展更加滯后。為了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需要創建能夠引導人才流動的相關機制,從而保證農村和城市的人才流動,有效解決人才單向流出成為主要趨勢的問題,使得一些人才能夠到農村發展。而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能夠推動城鄉之間的人才雙向流動,并且為外出的務工人員和本土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提供一個能夠展示自身技能的平臺,為農村培養出綜合能力強的人才[4]。
3.2 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政府需要健全相關的人才培養政策,進行科技入戶、專業農業知識培訓活動,并且組織相關的農業定點培訓和專業輔導,為國家培養新型農民。這樣能夠幫助鄉村解決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另外,可將人才引進和人才自主培養相結合,通過實踐鍛煉、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等方式改善現階段的農村人力資源問題,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的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探索創建校地、區域、城鄉之間的人才交流和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創新的人力資源培養模式,從而構建各具特色、功能齊全的創業創新平臺,讓不同類型和不同領域的人才在實際中成就自我、發揮所長,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的人才,積極為社會輸送人才。
3.3 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
我國鄉村的相關人才管理機制主要是創建相關的管理模式,并設計有針對性的考核指標,從大學生村官和村干部當中選拔一些鄉鎮領導干部,激勵鄉村的人才工作[5]。為此,需要增加鄉村人才的實力,積極進行有關培訓,解決我國鄉村缺乏相應的評價與激勵機制的問題,使得人才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對于一些引進的人才,也要制定相關的人才發展方案、晉升機制、考評制度、薪資制度、招聘制度等,從而激勵和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升現有人才對于工作的滿意度和工作的積極性。
4 結語
我國對于鄉村人才建設工作非常重視,但當前我國的鄉村人才建設工作還存在非常多的問題,因此,應構建人才雙向流動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和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以使得我國的鄉村人才建設工作能夠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永賢.濟南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9(2):108-111.
[2] 俞麗紅,宋秋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問題與對策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8):226-227.
[3] 唐小翠.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104-108.
[4] 涂樂春,李秋麗,顏玄洲.鄉村教師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現代農村科技,2019(9):5-7.
[5] 韓嵩,張寶歌.地方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個重要向度[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86-9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