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毅
【摘 要】本文論述啟發式引導、互動式引導、任務式引導、故事式引導、演講式引導、懸念式引導等教學策略,旨在通過正確的引導,激勵學生熱愛專業,學好專業基礎課,為今后進入專業學習打下良好的化學基礎。
【關鍵詞】中職化學類專業 化學基礎 銜接教學 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B-0143-02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得到用人單位特別是生產企業的認可。中高職銜接是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為龐大的中職學生進一步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創造了機會,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中高職銜接的模式目前主要有五年一貫制、3+2(3 年中職、2年高職)制、2+3(2 年中職、3 年高職)制,其中,化學類專業包括工業分析技術、黑色冶金技術、有色冶金技術等。中職階段的化學基礎課是這些化學類專業較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下一步進入高職階段專業學習的關鍵基礎課程。由于較多的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不高,基本素質、學習成績普遍比較差,化學知識更是幾乎無法想象,給中職化學教師授課出了難題。傳統的中專或現代的高職教學模式已不適用于現在的中職生。因此,要把這樣的學生雕塑成材,必須因材施教,讓他們愛上化學,喜歡化學。目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對中高職基礎課銜接教學進行研究。為此,筆者試圖從化學類專業的化學基礎課入手,在教學上采用引導方法,激勵學生熱愛專業,將學生引入良好的自覺學習氛圍中,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啟發式引導
啟發式引導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授課內容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不同的啟發內容,循循善誘,利用提問式、答疑式、強迫式等多種形式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控教學秩序,啟發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及時表揚,使學生始終保持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濃厚的興趣。當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感到比較困難時,教師要進一步啟發引導,直至學生能求解出正確的答案,不讓學生對問題失去信心。比如,對中高職銜接的化學基礎課《基礎無機化學》來說,很多內容都可以采用啟發式引導,特別是化學反應式,有那么多個,不可能靠死記硬背記住每一個化學反應式。因此教師要根據化學反應的類別,啟發和引導學生掌握化學反應式的規律、原理,歸納同類化學反應的特性。再比如,同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及逐漸變化的規律,當學生學好某一主族元素后,就可以采用啟發式引導學生尋找其他主族元素的相似性質、變化情況,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因此,啟發式引導是誘引學生正確學會化學基礎課的一種方法。
二、互動式引導
互動,不分年齡、男女老幼,都容易吸引人們參與,使相互之間容易產生共鳴。對中高職銜接的學生上課,怎樣盡快吸引學生學習是最關鍵的。互動式引導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它容易調動學生積極參加。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學生參與其中,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的氣氛極易產生教學高潮,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在教學中利用互動式引導學生,容易使學生精神處于亢奮狀態,提高注意力,并調動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養成良好的自我約束的習慣。這樣的互動教學使師生之間交流情感,加強溝通,關系融洽,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對化學基礎課程來說,可以互動的內容較多,因此可以設計一些化學問題引導學生參加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比如,實驗互動是比較理想的互動方法之一,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直觀體驗,觀察實驗現象,感知化學變化。特別是一些有趣的實驗,具有吹糠見米之效,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加努力學習化學。實驗以做得“好”為標準,要引導學生對實驗出現的典型問題開展討論。當然,也還有形式多樣的其他互動形式,比如,利用課外活動開展化學基礎知識競賽、猜化學謎語活動等,或者讓學生自辦黑板報、化學學習園地等。這些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從中學到一些化學知識,而且也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當中。
三、任務式引導
任務,如果是輕松的、容易完成的任務,那么一般來說大家都樂于接受;如果是艱難的、明知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對學生來說,這樣的任務就沒有意義了。任務式引導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內容,要求學生圍繞任務進行學習,并以完成任務為依據考評學生。任務引導法根據課程特點下達任務,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完成任務,掌握知識。化學基礎課的任務引導比較容易開展,比如,以實驗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樂于接受。實驗任務引導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教師先將實驗目的、原理、試劑的準備、化學反應式、操作步驟等交代清楚,然后操作示范,讓學生掌握基本操作后,再要求學生按相關規定完成實驗任務。要求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實驗現象,準確描述實驗產生的現象,做好實驗原始記錄,分析實驗現象與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全程監督和輔導,對學生完成的每一個小節給予記錄或在現場直接打分;對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的要耐心指導,鼓勵他們繼續完成任務。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的是動手能力,看到的是直觀現象。學生容易接受,樂于動手,沒有枯燥感,完成任務后就學到了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四、故事式引導
故事,人人都愛聽,極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將講故事形式引入教學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故事式引導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所講授的內容引進一些簡短的小故事,用以注釋所講授的內容,讓學生從故事中思考知識的原理,加深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的記憶。對化學基礎課來說,化學小故事或編輯的趣味化學(將化學知識編輯成趣味性的擬人式)形式較多。很多故事的發生看似偶然,其實是偶然中的必然,幾乎每一個化學知識點都有它的歷史故事。在現代的化學發展過程中有不少現實的化學故事,特別是生活中的實用化學或企業生產上的化學故事,以及往屆畢業生在生產一線上的生產故事等,都可扦插到教學中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深深體會到化學的神奇作用,并激發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懂得化學是國民經濟建設過程中不能缺的一部分。當然所講的化學小故事,要注意的是“小”,不能長篇大論,否則主次顛倒,浪費時間。故事引導,是以能達到教學目的為上,能達到目的即可,不可過度。
五、演講式引導
演講,特別是藝術性的演講,一般來說能吸引大多數人的注意。演講式教學法大多數是在語文、英語教學中應用,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主講。在化學基礎課中采用演講式引導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演講式授課(這里說的演講是指激昂式的演講),教師是主體,是主講,學生是聽(觀)眾。激昂演講的內容,自然是重點難點內容,激昂的演講自然而然起到重點強調的作用。演講式引導的優點在于表現教師飽滿的精神狀態、個性,易吸引學生,使教學內容有趣,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出現打瞌睡的課堂現象,感染學生對化學重點內容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同時也提醒學生所講的內容很重要,要強化記憶,課后要溫習。在演講過程中有時學生會鴉雀無聲,專心聽講;有時學生會哄堂大笑,引發深思;有時學生會頻頻點頭,產生共鳴。化學基礎課的演講式引導如果要想做得好,那么就要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觀點要清晰,演講要簡潔、有力;要靈活多變,結合實際內容在教學過程進行穿插,以區別于一般的內容。化學內容繁雜,反應式多,難記憶。哪個是重點?哪個是基礎?哪個能舉一反三?通過演講式引導可以較好地表現出來,使學生記憶深刻,全面掌握。
六、懸念式引導
懸念式引導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問題以設置疑問的懸念形式提出來,留有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想象發揮,利用學生急切期待結果的心理擺擺龍門陣,以激發學生對疑問的興趣,刺激學生思考。懸念容易激發學生想知道結果,并試圖解決懸念式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面對懸念的問題,當教師公布答案后,學生會感嘆原來如此,并可以從中領悟其原理。懸念的設置在時間上可以是授課過程中,也可以是一節課的開始,或結束本節課的內容后提出留給下節課的懸念。化學基礎課的懸念要根據課程內容設置,可設置的內容較多,但要講究“巧”設,不是什么問題都能用懸念式解決,不合的懸念設置會適得其反。比如,結合實驗的直觀性來設置,有時會顯得更加容易明白。如講授淀粉溶液遇碘變藍色這一內容的“巧”設,可以事先準備好一張白紙并用淀粉溶液在它上面寫好文字,然后晾干,表面上看不出這張紙與普通的白紙有什么區別。授課開始時,教師先演示用碘酒輕刷這張特制的紙,結果發現,事先寫好的文字以藍色顯示出來,學生會感到神奇,很有趣,但又不知是什么原因。此時,學生產生疑問并想盡快知道結果,教師就可以以此設置懸念,提出懸念式問題,逐步進行引導,漫漫講解,最后讓學生豁然開朗。
針對中職階段的學生的特點,結合化學類專業化學基礎課程的實際情況,采取一定的教學引導法,因材施教,正確引導和激勵他們學好專業基礎課。化學基礎課是化學類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是今后進入高職階段學習的關鍵知識。不同的生源、不同的班級,基本情況可能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的班級,所起的作用可能也不盡相同。但人是活的,方法是死的,如果能靈活運用方法,那么教學效果就能顯著。筆者在此提出的這些方法,雖然不是很全面,但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 敏.談基礎化學課程中職與高職間的銜接[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6(1)
[2]馮 錦.促進中高職化學教學有效銜接的對策[J].化工設計通訊,2018,44(10)
[3]王 楊,顧 準,程 煒,賈紅圣.中高職銜接的化工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1)
【作者簡介】盧 毅,男,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講師,研究方向:中職化學教學。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