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新宇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美術教學的存在問題,闡述高中美術教學與人文精神的聯系,提出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加強對美術作品背后情感的理解、鑒賞優秀美術作品、加強學生的美術實踐等方式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為高中美術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 美術教學 人文精神 培養 方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B-0163-02
美術是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重要學科,在高中美術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美術理論知識與技巧的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現代社會價值觀及以人為本觀念的表現形式,它提倡重視人的價值、尊嚴、權益等,對于價值觀念正在成型的高中生而言,人文精神的培養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的正確思想觀念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存在問題
(一)教育理念落后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逐漸認識到美術教學背后更深層次的意義,但仍有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相對落后,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專業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忽視美術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導致學生感受不到美術的美感及情感熏陶,甚至對美術創造產生一定的功利性思想,無法體現美術教學的人文特征。
(二)美術教學功利性明顯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美術教學重技巧輕人文,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缺失,再加上藝考的壓力,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通過藝考,會刻意加大對美術技巧的練習,過分追求升學率,以致高中美術教學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功利性,而將人文精神的培養拋諸腦后。
(三)教學方式過于傳統
雖然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有了普遍的改變,但依然有一部分教師認為美術教學的本質在于“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重視畫而不是感受。在這種教學思維的影響下,灌輸式教學成為美術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比起學生的感受和創造,教師更加重視美術技巧的講解與分析;在學生自主繪畫的過程中,教師也并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自由想象、自由創造的空間,往往是要求學生根據樣本進行模仿繪畫。一門本應強調創新創造、審美鑒賞、情感表達的藝術類學科,被生生地變成了機械單一的模仿類學科,極大地限制了美術學科人文價值的發揮。
二、高中美術教學與人文精神的聯系
人文精神培養強調尊重和關注人的本性、價值、尊嚴、權益等內容,是一種人類自我關懷形式。高中美術教學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它的教學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重視對學生審美、創新等能力的激發與培養,具有一定的人文特征,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美術作品是作者情感與精神的綜合體現,是一種情感表達形式,通過美術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發現美術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興趣、性格等,使學生產生不一樣的人文精神啟迪,進而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和人文精神,達到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
人文精神對高中美術教學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審美高度、自身素質、情操等,同時也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產生影響,良好的人文精神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力與鑒賞能力,并最終作用于學生自身的美術創作中,從而促進美術教學效果的提升。可見,高中美術教學與人文精神培養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將美術作品中的人文情懷轉化為自身人格、思想、能力方面的養分。
三、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人文精神的措施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培養人文精神的前提
與其他學科一樣,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因此,要在美術教學中進行人文精神培養,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是前提。首先,教師要認識到美術所蘊含的人文特征以及高中生群體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美術教學并不是單純地為了讓學生通過藝考,也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而是要在幫助學生通過藝考、培養一定美術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教師要轉變重視技能教學忽視人文精神培養的教學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科學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創造、自主體驗感受,激發學生的美術潛力,使學生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人文思想,進而實現人文精神的培養。
(二)加強對美術作品背后情感的理解以發掘人文精神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將美術作品中必不可少的構圖、色彩、線條等元素的使用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美術作品表面理解作品內涵意義,即通過對美術作品背后故事、畫家生平、畫作誕生的時代背景、畫家想要通過美術作品表達的情感等內容的剖析與講解,讀懂畫家畫作中的人文精神,并將其作為自身人文精神培養、人格健全的養分內化于心。
(三)通過鑒賞優秀美術作品進行人文精神培養
作品賞析是高中美術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幫助學生領悟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懷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因此,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賞析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為學生創設更多的鑒賞平臺。對于學校而言,要加大對校內外美術展覽活動的關注和參與力度,為學生提供更多培養人文精神的機會和平臺;對于教師而言,要有效融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更多的優秀作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通過賞析美術作品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通過學校與教師的共同努力,增強學生對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感性認知,從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美術大家作品中感受不同的人文精神。
(四)加強學生的美術實踐,在實踐中汲取人文精神
從美術實踐中感受人文精神,并將人文精神作用于自身創作及實際生活中,是高中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目的。美術作品的產生離不開生活實際,國內外很多優秀美術作品都是源于實際生活或者是由畫家借助實際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物加以渲染,以傳達自己當時的所思所想。對此,教師要加強學生的美術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自由想象的機會,讓學生通過美術繪畫、美術欣賞等方式汲取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創作或鑒賞的過程中感受美術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主題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人事物,并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自己的思想、專業知識進行融合,從實際生活中找尋美術靈感,進行美術再創作。
總的來說,美術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其對創造力、想象力、審美能力的要求正是學科人文特征的體現,教師要重視對美術作品中人文精神的發掘,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從而促進高中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 恒.高中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探究[J].新課程·下旬,2017(9)
[2]浦 慧.中學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
[3]張 虹.關于中學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分析[J].中外交流,2019(16)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