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丹
【摘 要】本文結合教學經驗論述強化中職學前教育學生美術基礎的策略,提出鼓勵學生自主作畫、結合名畫欣賞教學、采用專項繪畫練習、利用公共資源教學、辦美術繪畫公開課、創建繪畫興趣小組等六種具體方法。
【關鍵詞】中職 學前教育專業 學生 美術基礎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B-0167-0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學前兒童的美育也日益重視。繪畫,作為人類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充滿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承載了人類的思想情感和審美傾向,是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故學前教育工作者的繪畫水平也成了家長和學生關注的重點。而在應試教育思維下,不少學校將繪畫轉變成帶有升學性質的學科,這對中職學生的美育會產生消極影響,尤其是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來作為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的角度考慮,更是不利。基于此,教師應該立足于繪畫的本質以及中職學前專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未來著手,對學生進行繪畫實踐教學,有效強化學生的美術基礎。
一、鼓勵學生自主作畫,發掘學生美術潛力
在美術教學中,以素描教學為例,自有一套基本的繪畫教學模式,即學院派的繪畫教學方式。一開始,教師會讓學生從削鉛筆、捉筆的姿勢學起,從透視的理論層面進行學習。等到學生對素描繪畫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教師便會讓學生在素描紙面上進行線條的基本練習。通過這一系列的素描繪畫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素描繪畫水平。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教學方式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繪畫潛力。
在繪畫的初步發展階段,是沒有任何的規則和章程的。人類的繪畫,從心而作,以情為意,就像詩仙李白的詩歌一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但自從人類逐步掌握了繪畫的理論、技巧以后,繪畫能力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同時也喪失了繪畫的真正意義。對此,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作畫,且自主作畫的類型最好是帶有一定色彩的,如油畫、水粉畫、蠟筆畫等。教師在課堂中要用優美的語言帶領學生放下一切繪畫的規則章程,按照自己的心意去作畫,發掘自身的美術潛力。美術課堂教學注重回歸繪畫的本質,鼓勵學生自主作畫,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發掘他們的繪畫潛力,升華他們對繪畫的認知。
二、結合名畫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美術素養
縱覽古今中外的繪畫殿堂,不難發現,有一些優秀的美術繪畫作品,如同高懸在天上的一輪皎月,給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跋涉的人們的心靈帶去一絲光明和力量,讓那些受挫的人們能夠在獨行的時候獲得一絲精神慰藉。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認識到名作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借助這些優秀的繪畫作品開展繪畫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讓學生在繪畫水平提升的道路上暢行無阻。
教師可以嘗試名畫欣賞課,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例如,運用多媒體輔助上一節梵·高的畫作欣賞課,先從網絡上搜尋梵·高畫作的高清圖片,然后利用大屏幕為學生放映,帶領學生欣賞梵·高眼中筆下的星、月、夜,欣賞那些充滿溫馨基調的咖啡館,簡單質樸的如同梵·高本人的小房間,一張張充滿著畫家痛苦與寂寞,迸發著生命熱情的自畫像,從而有效增進學生對梵·高的了解,提升學生的繪畫鑒賞能力。除了梵·高,教師還可以開設其他優秀畫家如席勒、雷諾阿、馬蒂斯、畢加索、夏加爾等優秀畫家的畫作欣賞課。
三、采用專項繪畫練習,打好學生美術基本功
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教師在繪畫教學中要立足于繪畫的基本練習,幫助學生打好繪畫的基本功。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水平,才能夠欣賞到繪畫的真正魅力,從而在學習繪畫的道路上“筆耕不輟”。因為不管教師教授學生的是素描還是油畫,又或是工筆畫還是寫意山水畫,學生提高自身繪畫水平的先決條件無非是具備一定的繪畫能力,即美術的基本功。只有繪畫基本功過硬,才能夠進入繪畫的藝術殿堂中。
教師需要根據繪畫的種類和特點對學生進行專業的繪畫專項練習。例如,對于素描,上明暗調子的部分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展開專項練習,即先讓學生從畫靜物開始,在人為光線的照射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肉眼觀察眼前靜物的明暗面和灰面;待學生對靜物的明暗面能夠嫻熟地用自己的鉛筆描繪出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石膏像進行繪畫練習,在人為光線的照射下,學生要觀察眼前的石膏像上面的明暗面和灰面,然后用鉛筆準確地將石膏像的明暗面表達出來。而學生能夠熟練地將石膏像的明暗面表達出來后,教師就可以讓一名學生當模特,在自然光線的照射下,讓學生直接觀察模特身上的明暗面和灰面。這種教學模式遵循的是熟能生巧的規則,也就是成語庖丁解牛所蘊含的哲理。對于素描繪畫能力的培養,從景物素描練習,再到石膏像的素描練習,最后到人體的素描練習,從量變到質變,讓學生牢牢打好繪畫基本功。
四、利用公共資源教學,提高學生對美的領悟力
僅僅通過電腦里網絡上的圖片展示,是不能讓學生充分見識優秀繪畫藝術的魅力的。繪畫教學也不能只在課堂中進行,教師要懂得利用社會中現成的便利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空閑時間,組織他們走出教室,進入藝術館、美術館和博物館,直觀地感受繪畫藝術的魅力。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城市博物館,讓學生通過博物館中的繪畫作品直觀地感受繪畫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學生對美的領悟能力提高了,自然在繪畫的過程中會更感性地看待繪畫,不再將繪畫當作一種機械的行為方式,而是看成一種對自我、對世界的再創造。
五、舉辦繪畫講座,激發學生的美術熱情
教師除了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繪畫教學,還可以在學校開展一些和繪畫相關的全校性的活動。因為繪畫的作業對象是沒有限制的,在繪畫面前是沒有性別之分、年齡之分和教師學生之分的,所以開展繪畫活動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繪畫的氛圍。
教師應該適時舉辦繪畫講座。可以從繪畫的理論層面入手開講,由于人多氣氛熱烈,即使教師講授的是晦澀的繪畫理論知識,在熱烈的氛圍下,學生也能夠有所獲取。例如,教師可以講述關于東方繪畫的發展史,也可以講述西方的繪畫史,還可以將東方的繪畫史和西方的繪畫史對比進行講述。如果將東方的繪畫史比作一個鐵棒的話,那么西方的繪畫史就像是在一個鐵棒的一端綁了一條鐵鏈的流星錘,這是由于西方藝術史具有的連續性決定的。繪畫講座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增加學生對繪畫的熱情。
六、創建繪畫興趣小組,升華學生的美術認知
由于中職學校本身具有職業培訓的職能,以致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很強,這種氣氛對學生繪畫能力的培養是有消極作用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為學生創建一些和繪畫相關的小集體,讓學生結其所好,和共同愛好繪畫的同學一起進步。
教師可以在全校范圍內召集喜愛繪畫的成員,組成一個繪畫社團。在繪畫社團中,通過成員之間的友好交流,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繪畫能力,進而升華學生的美術認知。
綜上所述,有效強化中職學前教育學生美術基礎,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通過鼓勵學生自主作畫、開展名畫欣賞教學、進行專項繪畫練習、結合社會公共資源、辦繪畫講座等方法,能夠有效發掘學生的美術潛力,提高學生的美術修養,打好學生美術的基本功,激發學生的美術熱情,構建良好的美術氛圍,升華學生的美術認知,順利完成對學生的美育任務。
【參考文獻】
[1]辛 潔,楊 寧.美術專業素描教學思路和改革[J].美與時代(中),2019(5)
[2]盛佳曄 .中職美術教育中素描教學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36)
[3]季冬梅.淺談中職幼師美術課教學中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7(20)
[4]張玉玲.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 (第三卷)[C],2018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