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文化是我國在五千年的發展中積淀下來的,是我們的民族的靈魂。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語文教學中。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認識到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內容的聯系,并促使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厚重感和傳承性,為學生創造機會體驗傳統文化,吸收其精華,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為自己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本文主要探索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措施。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結合
傳統文化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將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滲透,將能增強語文教學的魅力與趣味性,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提高人文素養,并自覺地進行傳承和發揚。
一、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狀況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學生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其三觀也尚未形成,必須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漸染,以幫助其順利健康成才。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要以生為本打造切實可行的教學規劃,這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關鍵。語文具有強烈的人文教育作用,廣大教育者也普遍認為,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課程的重要基礎。但是,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關于傳統文化融入還不到位,很多教師還存在灌輸式教學的問題,沒有根據學生實際,創新傳統文化融入策略,學生興趣匱乏,教學效果不夠顯著。
二、 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結合的有效對策
(一) 根據語文知識多元化特征開展傳統文化教學
從初中語文內容來看,其知識具有多元化特征,教學內容涵蓋的范圍比較廣泛,涉及歷史、科學、人文等內容,教師要根據語文內容的特點,充分將傳統文化融匯其中,使學生能全面地、主動地了解傳統文化,從而激發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強烈興趣,促進其主動學習傳統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多樣,初中語文中很多古詩詞、生活中的傳統節日等,都充滿了傳統文化的教育蘊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激發起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教師要為學生創建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依據課程教材內容,將其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活動,將傳統文化有意識地融匯到教學中,使學生不知不覺中樂于學習傳統文化,積極投入到傳統文化學習中。
(二) 利用傳統文化豐富語文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課程內容還相對簡單,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要選擇初中生易于接受的內容,將傳統文化的愛國、愛民、孝順、勤儉、仁義等內容融入課程中。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初中語文教師要主動承擔起這一責任,通過教學來幫助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導其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前,需要對所要教授的教材內容進行詳細分析,深挖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將其作為傳統文化滲透的切入點,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目的,制作出精美的課件,并在教學中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元教學手法和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生逐漸理解和習得傳統文化的精髓。例如,在教學《愛蓮說》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起堅貞、高潔的品格等,將傳統文化內化成學生的實際行為。
(三) 科學選擇語文與傳統文化關聯的專題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既是語文教師的重要工作職責,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容之一。為更好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立足語文教學實際,組織各種語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實現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成功結合。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文化制度,以幫助學生掌握故事背景,同時,教師可借范進的舉人身份來組織相關的專題活動,學生在收集與整理古代舉人制度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就會更全面地掌握我國的傳統文化。教師還要給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機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提出創新的想法。專題教學活動具有積極的作用,能使學生更有興趣參與語文教學,熱愛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四)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傳承傳統文化
能夠經過漫長時代發展而沉淀下來的文化,都是具有獨特的魅力的,其光芒穿越時空,永遠璀璨。語文教學是傳承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創思維,重視自身的責任與崗位要求,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自覺參與到傳統文化傳承中來。語文教師將傳統文化的審美價值,充分為學生呈現出來,用辭藻優美的古詩詞、具有深刻教育價值的顧問、精心勾勒的傳統美術作品等,去影響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樹立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美好的事物能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傳統文化學習。此外,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通過為學生推薦合適的古典文學作品,使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擴展,視野得到拓寬,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其充分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美。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將語文教師和傳統文化教學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語文知識的多元化特點,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能動性,使語文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促使學生更深入、全面地掌握傳統文化精髓,同時,還要注重開設專題,將傳統文化教學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從而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到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承中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許吉仁.淺析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A].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2]王芳.淺談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8(20):106.
[3]邊艷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刊),2018,15(10):116+173.
作者簡介:
陳靜,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紅古區花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