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時間以來,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著將應用題當作教學中的重點來進行教授。但是,因為小學生有著屬于自己的性格特征,而應用題始終都是小學生在學習上的一大障礙。所以,該怎樣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上的教學效率是當今小學的數學老師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關。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在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教學障礙及解決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障礙;解決途徑
現如今,所進行的應用題教學在解題的模式上比較固化,和其他的學科進行比較有著不可忽視的枯燥性和乏味性,致使眾多學生在解應用題時非常的頭疼,也沒有辦法及時地將生活中出現的和應用題有關的問題解決掉。所以,數學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定是要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及時地發現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鍛煉。
一、 應用題呈現的形式單一化
目前,在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呈現的形式比較單一化,并且在結構上比較的封閉,雖然,在進行小學的數學教材的編訂時,對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在識字和認知上的水平考慮得相當充分。但是,小學數學在應用題上的呈現形式更多的還是圖畫或者是表格的形式,而在其中好摻雜著大量文字的敘述和大段的描述,使小學生在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時的熱情受到了打擊,小學數學在應用題上的結構比較封閉,很容易使小學生在進行應用題上的解題思維很容易形成固化的思維。
二、 設計應用題時要遵循開放性原則
小學的數學老師在進行應用題設計的時候,需要對學生的需求加以了解,和生活的實際相結合來進行題目的設計,還可以選取幾道題,寫出大致的意思,由學生將題目中缺少的部分進行補充,然后以小組展開討論這種形式加以學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邏輯思維上的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夠使學生在應用題解題中的恐懼感得到消除。當學生將題目補充完成后,老師將檢查的工作做好,要適當地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同時,那些表現的不盡如人意的學生也要給予鼓勵,使學生在問題上的思考能力和對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得到鍛煉。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打亂應用題的順序,由學生將其還原,學生篩選與梳理著題目將問題進行更快地解決,使學生在數學上的素養得到培養,綜合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應用題教學的時候,數學老師為學生出了一道這樣的應用題,“服裝公司曾經使用3.6米的布就能完成一件成衣,后來對剪裁的方法進行了改良,現在使用2.4米的布就能將一套成衣做出來。那么,曾經用來進行682套成衣的布現在能夠做幾套成衣呢?”那么在進行這道題目的解題時學生可以將題目給出的信息作為依據,將除此之外能夠進行提問的方式找出來,比方說,“這一批的布在總長上為多少?現在能夠做的成衣為多少?”借此鍛煉學生在邏輯思維上的能力,并且學會在創新上的能力就得到了鍛煉,在進行“給食堂送去一車的蔬菜,原本的計劃是50 kg/天,30天將這一車的蔬菜全部吃完。但是后來大家的建議作為依據,每天吃的蔬菜量比原來的多了10 kg”應用題學習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后面的問題空出來由學生將空缺補充上,當學生回答好的時候,老師可以加以獎勵,表現遜色的學生老師要給予鼓勵。
三、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展開應用題的課堂教學活動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是有一定策略的,老師在進行應用題講解的時候可以對學生加以引導,和學生共同對解題的策略進行探索。所以,老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對題目中包含著的信息找尋出來,再歸納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對解題的方法加以思考,有了老師的引導,學生就能很快地將題解出來,并從其中找到解題的策略與技巧。在進行應用題課堂教學時候可以展開一些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數學老師在開展應用題教學的時候,數學老師需要將課堂活動和應用題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多邊形面積中《梯形面積》一課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若是只讓學生以公式作為依據來解答相關的問題,往往這時候學生都是生搬硬套的,并沒有辦法充分地理解到題目的內涵,而在以后解答相關的問題時也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有關的知識,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把現在的梯形進行轉換,讓其變成曾經學過的三角形和長方形,然后再求面積,這樣就使學生對梯形的公式的理解變得更好。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所進行的應用題教學在解題的模式上比較固化,和其他的學科進行比較有著不可忽視的枯燥性和乏味性,致使眾多學生在解應用題時非常的頭疼,也沒有辦法及時地將生活中出現的和應用題有關的問題解決掉。本文在應用題上的教學障礙為應用題呈現的形式單一化,提出的解決途徑為設計應用題時要遵循開放性原則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展開應用題的課堂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賀皖松,張杰.基于中職數學教學現狀的策略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78-179.
[2]李菊芝.淺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有效教學[J].讀書文摘,2015(22).
作者簡介:
王學環,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都昌縣中館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