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們針對學生的作業問題引發了大量的話題,很多人認為不應該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占據學生的課余時間,應該改善;同時也有很多人認為作業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應該提倡。但是大家討論的本質問題是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設計一個高效的作業策略,既不用占用學生太多的課余時間,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這是本論文闡述的重要中心點。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作業
數學作業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是促進學生數學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途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很容易發現,很多學生在面對課后作業時,總是狀況百出,其完成的效率是低下的。針對這種現狀,數學教師應該把握作業制定的科學化、合理化以及興趣化的原則,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 趣味作業制定,培養學生作業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作業方面,教師一般都會秉承“多做多練,不斷重復”的原則,讓學生循環往復地進行練習,直至熟記于心。這樣不僅耗費了數學課堂的時間,還占據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時間,再加上數學作業形式的單一性,仿佛永遠有寫不完的試題,最終讓學生深感疲憊,降低數學學習的熱情。趣味化的作業形式能夠改變學生對數學作業的固有印象,將學生被動地寫作業模式改為主動地知識探究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最終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相交線與平行線”時,可以在布置作業時,將生活化進行融入,讓學生去總結在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相交線有哪些,平行線有哪些。用生活元素去調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既能夠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改變學生寫數學作業的狀態,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這也是高效作業的一種體現。
趣味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的興趣被點燃之后,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便隨之而來。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我們的教學內容,從而為學生的數學作業帶來新體驗。例如,教師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時,讓學生根據“龜兔賽跑”的故事,繪制一個坐標圖,既增強了作業的趣味性,也為學生帶來了新鮮感。總之,趣味的數學作業能夠提高學生寫作業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寫作業的效率。
二、 分層作業設計,增強學生個人能力
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中強調了學生作為獨特的人,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這說明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中,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之間的各種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而數學教師應該尊重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分層作業設計能夠很好地迎合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數學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吃得飽”,從而增強學生的個人能力的發展,最終達到班級的整體進步。
例如,教師在教學“勾股定理”時,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薄弱、學習中等、學習能力較強。根據這三種層次,教師可以將作業分別設定為:掌握勾股定理基本理論;能夠獨立完成勾股定理的相關練習題;提高勾股定理的綜合運用能力。層層遞進的作業要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差異與差距,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作業反饋的信息,實時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及時地為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進行調整。
高效的數學作業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加強自身的數學實力,通過較少的時間與精力投入換取最大限度的學習效果。分層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在不同的知識高度中,完成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地向上升,最終將個人的進步匯聚到整體的提升中,構建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例如,某一位學生的數學成績一直處于中等狀態,經過老師的仔細研究發現該同學屬于“天賦”型,但是他后天努力不夠,因此一直平平無奇。為此教師根據他的“最近發展區”,為他設定一個相對較難但是可操作的作業,從而“強制性”地讓學生進行努力,最終提高該名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 作業合作完成,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一直是數學課堂中深受歡迎的教學方式,能夠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可以在數學作業的制定中也沿用這種模式,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也能夠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為此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應該遵循綜合性、科學性的原則,讓數學作業更具整體性。同時教師也要保障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夠參與到作業的完成中,避免有其他學生渾水摸魚,因此應該將合作化的作業進行責任化,從而“強制性”地增強每個學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數據概率”時,便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首先教師規定每個小組的人數不超過4個人,然后選出一個小組組長,帶領大家共同進行知識的探索。然后教師發布作業內容:“小組內自己設計一個抽獎活動,然后計算出中獎概率是多少?”根據此作業內容,學生可以將任務進行細化與分解,變成多個小任務,比如兩個人制定抽獎內容與規則,一個人根據抽獎規則進行實踐并統計數據,最后大家一起根據數據計算出中獎的概率。教師為了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作業,可以先向學生進行范例教學,為學生指明一個方向,從而降低學生完成作業的難度。合作本身就考驗了學生的協調能力、探究能力、自主能力等,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初中數學作業中教師借助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全面地提升自身的能力,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高效數學作業的重要呈現方式。
綜上所述,高效數學作業的制定,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對高效作業的設計從而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當我們不再為寫作業而苦惱、不再為交不上作業所煩惱時,學生便有充足的生活時間與空間,從而能夠有效地調節自身的學習狀態,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迎接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愛國.一題精練,讓作業不再成為負擔——農村初中數學“輕負擔,重高效”策略淺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4(10):33-35.
[2]苗榮青.高效課堂下初中數學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差異化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4(10):33-35.
作者簡介:
黃敏和,福建省建甌市,福建省建甌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