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英語作為人類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顯得越來越重要,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交往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初中英語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在交際中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英語這種工具進行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農村初中英語的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過分偏重語法結構的分析、講解,及機械的句型操練,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開口說英語并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訓練,許多學生都幾乎成了“英語啞巴”。
關鍵詞::英語;口語;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口語教學在初中學生英語考試中逐步推行,因此,口語訓練越來越受到師生們的重視,口語訓練日益成為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我們受到傳統的口語訓練方式的影響,口語訓練的效果欠佳。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在理念上仍然脫離不了傳統的觀念,在課堂中老師和學生的角色沒有發生根本變化,老師仍然在滔滔不絕地演講,學生仍然在默默地聽講,老師仍然是“講述者”,學生仍然是“聽眾”。老師并沒有創設有效的語言交流環境,而且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鼓勵、引導,學生怕講錯出丑,往往唯唯諾諾,戰戰兢兢,因此口語水平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
其次,訓練的內容和形式比較陳舊、古板,訓練的內容往往都是一些“問路”“問時間”“問天氣”等等陳舊的話題,沒能有效激發起學生講英語的興趣,也沒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自由發揮。
因此,英語口語課堂要改變傳統課堂中老師講,學生聽的習慣;要找一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能激起學生語言興奮點的內容或者話題,給學生創設生動、互動的語言環境;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貼近學生水平的分層指導,給學生架起提高語言水平的梯子。
在英語口語課堂中我們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著重有效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但是,英語老師們往往在訓練學生的口語過程中,選擇的話題往往比較陳舊,與社會現實生活嚴重脫節,設置的問題比較傳統、僵化,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因此,本人在口語教學過程中首先從改變口語訓練的內容入手。改變老師選擇話題。老師設置問題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由學生來選擇一些貼近社會生活、具有刺激特性、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話題。譬如,在每節課上課之前,我會首先讓學生自己到網上搜尋一些健康、生動、感興趣的flash動畫作為上課進行口語訓練的素材。在這口語訓練過程中,我會首先在黑板上寫下一些關鍵詞組或單詞,然后讓學生們分別根據各自實際水平互相提出有關flash動畫內容的各種問題,進行熱烈的對話。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用自己較熟悉的語言把動畫中的人物、背景、時間、事件等要素一一描述出來。然后,我會讓一到兩位同學綜合整個訓練的過程來做口頭作文,把整個動畫內容詳盡描述出來。最后,我會要求學生盡量使用我所提供的關鍵詞組或單詞,就動畫內容進行筆頭作文。
例如,我的學生曾經從網上下載了一個以“大番薯”為主角的動畫故事,“大番薯”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健康的卡通人物,形象詼諧,可愛,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動畫首先出現的畫面是“大番薯”在街上一邊走著,一邊在想著怎樣(how to)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英語學好(learn English well),以便能夠在第二天的英語課上展現自己(show off oneself)。接著“大番薯”由于想得太入迷,竟然撞到(knock into)了路旁的一根電線桿上,并且頭上長出了一個大包。這時,剛好有個外國男孩路過(pass by),就問“大番薯”:“Whats wrong with you?”但是由于“大番薯”的英語水平太差,他聽不懂這句英語,將就著回答了一句:“I am sorry.”外國男孩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回答說:“I am sorry,too.”“大番薯”把這個“too”誤解成了“two”于是回答說:“I am sorry three!”外國男孩更加莫名其妙了,他問“大番薯”“What are you sorry for?”“大番薯”又把“for”誤解成了“four”,于是他又回答了一句:“I am sorry four!”動畫的最后出現了一句總結性的話:“How bad his English is,”我所給出的提示語言有:
1. how to
2. learn English well
3. show off oneself
4. knock into
5. pass by
這些都是初中階段學過的短語。
學生互相進行提問的問題有:
1. What is he doing?
2. What did he knock into?
3. What happened to him?
4. What did he want to do the next day?
5. Did he understand the foreigner?
6.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English?
還有很多學生提出的問題,這里就不一一寫出來了。
學生首先對這些動畫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在老師的分層指導下,對他們來說,這樣的訓練不難,他們每個人都有話可說,有話能說。因此他們的學習動機得到充分的激發,于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口語訓練當中去,爭先恐后地根據提示語言用自己較有把握的句子來提問題和回答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學實踐表明:在口語訓練過程中,我們必須切實更新教學理念,切實改變傳統的訓練內容、傳統的訓練方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使用英語自主表達、互相交流的欲望,激發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實提高農村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作者簡介:
冉玉國,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蔡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