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任務驅動法運用到信息技術教學中,能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信息技術能力提升起到良好作用。本文主要從學習任務制定、情境創設、小組合作與交流討論這四個方面出發,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研究了基于任務驅動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任務驅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有著較強的時代性、實踐性等特點,而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容易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使學生的發展遭受限制。而任務驅動法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方式的革新,培養學生信息化素養。因此,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應用展開分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 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制定學習任務
基于任務驅動開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應當先為學生制訂學習任務,對教材進行整體和單元的分析,合理分配課時,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特點來規劃學習任務。要確保每節課的任務均是有梯度、有層次的,要同時兼顧到基礎較好和基礎稍弱的學生。具體而言,教師所設計的學習任務可以根據難易程度劃分為三大層次。第一是由教師設計出任務模板,讓學生按照教材中的相應步驟來完成任務,明確任務目標。第二是當學生完成一個任務后,由教師制作出半成品,學生在此基礎上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作能力,完成下一項學習任務。第三,教師設計出實踐活動任務,讓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自主找出方法和步驟,并妥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三種任務逐層遞進,能讓學生逐步培養出采用信息技術處理問題的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授《圖文混排》的知識內容時,可以為學生設計出“給媽媽制作生日賀卡”的任務。學生首先要依照教材中的“做一做”環節,掌握制作賀卡的基礎技能,完成第一項任務。然后,學生再根據教師提供的半成品,在滿足教師規定的前提下,結合自己的喜好設計圖片和文字,做好排版。最后,學生可以跳脫出規則的束縛,在賀卡上自由添加各色各樣的內容,比如寫下對媽媽說的話,表示祝福和關心,或是粘貼一些好看的圖畫等。學生親自動手制作給媽媽的賀卡,不僅顯得獨特有新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二、 給學生設計信息技術學習的任務情境
教師在設計任務情境時,可以把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作為根本,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確保學生可以更直觀而切實地掌握計算機技能。通常情況下,教學內容都是依照教材而擬定的,將任務驅動法運用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主要是讓教師來設計并挑選出合適的學習任務,再由學生來動手完成。教師需注意的是,情境學習任務不僅要具備典型性與實用性,同時還應立足于教材并高于教材,將每一課時乃至整個單元所需掌握的知識點都囊括其中。與此同時,還應保證把前后所學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如此才能做到在任務設計時統籌兼顧。而教師制訂的情境教學目標,應當把學習任務作為首要出發點,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計算機技能,并使這些技能在實踐運用中發揮作用。比如,教師講到幻燈片的相關知識時,就需要讓學生掌握圖片和藝術字的插入,以及背景音樂、動畫效果設置等技能,并以此為中心設計任務情境。
任務情境的創設可以促使學生帶著目的展開學習,并且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憑借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例如,學生在生活中時常會碰到和Excel中函數相關的問題,如每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統計,便是一項關鍵的任務。假設運用Excel函數來統計學生的平均成績并進行排名,就能讓該項任務變得十分簡單。因此,教師可以將統計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設置為任務情境,把平均值的計算與成績排名設置為主線任務,讓學生根據任務來展開學習,這樣便可提高教學效率。
三、 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法屬于一種自主探究式的方法,其是讓學生通過任務的驅動,采取多種方法來查找信息和搜集資料,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最終目標。而學生在查找資料的時候,會需要面對較大的工作量,此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按照組別來分配并完成任務,這就稱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比較有限,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時,就應當先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及目標,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清晰地知曉自己應當承擔的任務,找到共同努力的方向。之后,教師要安排好組內成員的分工,只有保證分工明確,才能把責任落實到人,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如何進行文稿演示時,可以提出具體的要求,讓每一個小組分別制作一部關于學校的宣傳片。之后由小組長來完成對組員的分工,其中一位組員負責圖片的搜集,在網上找到相應的圖片,另一位同學負責編輯和排版的工作,把文字和圖片結合起來。再由一位同學來進行最終的校對,確保宣傳片美觀、完整,并改善其中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更容易創作出優質的作品,掌握相關信息技術運用方法。
四、 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分享學習成果
當學生的任務完成之后,教師應當對每個小組的最終成品進行比較和評估,總結本次任務學習的情況、收獲與效果,并讓學生針對該次任務學習的成效展開交流和討論,以此實現成果共享。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給下一次任務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并帶動信息技術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比如,當講到《使用數據圖表》時,當學生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后,就可讓他們在小組內與其他成員相互討論、交流,分享成員之間的不同意見,并接受教師的分析和點評。如果發現問題,就要及時糾正和改善,提高任務完成的質量。最后,教師再評選出小組代表作品,幫助學生們總結經驗和教訓,引導學生共同進步。
五、 結束語
任務驅動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關鍵形式之一,同時也是革新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方法。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制訂學習任務,給學生設計信息技術學習的任務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并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分享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賈孝勇.初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式教學應用研究[J].電腦迷,2018(12):92.
[2]樊華麗,趙華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140-141.
[3]周穎.任務驅動型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陳瑞瓊,福建省龍海市,龍海市東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