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維平
教學活動主要是針對學生對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掌握,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組織的。從整個教學的流程來說都應該把學生放在中心的位置,為學生考慮。下面將對初中英語教師課堂互動預設活動進行探究。
1. 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原則
在這教學當中教師也應當遵守下列守則:(1)眼光放長久,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進行規劃和教學,把學生擺在教學的主題地位。(2)重視對學生周邊成長環境的塑造,給學生營造一種利于學習、發展、和成長的積極氛圍,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這種氛圍帶來的好處。(3)在教師進行教案備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以及應用的情況,在確保教學目的及時完成的情況下,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也應當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酌情增減。(4)綜合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素質教育、身心發展等,集中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逐漸引導學生愛上學習。(5)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習的課堂效率,糾正學生的語言發音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發展和改善。
2. 在巧妙設計的活動中看有效互動
既然談論到關于教師這方面問題的設計問題,自然不能夠在原則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是在“巧妙”上,就是需要教師以獨特的眼光和形式來不斷地創新教學課堂。這樣不斷地讓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教師和學生都同時享受課堂帶來的無限樂趣。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大致地將課堂活動進行歸類,分成了5類:
2.1生活化
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即生活”,這句話的意思是將教育需要當作生活來看待,從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教育,不論是衣食住行還是課堂學習,都是能夠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只有把教育貼近了日常接觸的生活,教育才能具有深刻的意義,有真實感的味道。學生才能夠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進行學習。
比如,教師在教生活當中常見的一種實物是,可以就其相關的事物組成英語歌謠,讓學生通過熟悉歌謠中的英語單詞和句子來幫助學生記憶這一些相近的單詞,讓學生能夠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帶到課堂中學習。
2.2情景化
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能夠利用英語進行交流,這也就意味著語言會在某一情景當中進行使用。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語言交流依賴于某固定場景才能進行使用。所以說,在英語進行學習的時候也要涉及到對情景的使用,把情景融入到教學中使用。
比如說當學生學習到關于服裝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協同家長去服裝店內進行事先的觀察和記錄,可以利用拍照或者畫畫等方式來記錄所遇到的單詞等。再等回到課堂中的時候,大家互相交流自己所逛服裝店所遇到的一些英文單詞,單元教學中,筆者事先拍下了自己星期天逛服裝店時的錄像。再根據教師自身在服裝店所錄像的攝影進行播放,讓學生進行服裝店的角色扮演游戲,更加融入到這一類型當中,深刻體會到這些單詞在生活中的用處。長此以往,學生就很樂意在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去發現英語,交流英語,不自覺地就開始使用上了英語。
2.3趣味化
西方教育學家皮亞杰認為:興趣才是學生想要進行主動學習和思考的一切動力。在課堂教育活動中,也需要興趣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的最佳途徑,所以這也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在教學備案的時候就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是否能被引起,所以說這樣的課堂才能夠充滿活力與朝氣,才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比如在學生學習關于英語語法這一講章時,如果一味地只是將知識點講給學生聽,那么勢必會引起學生的課堂效率低下。除了傳統的講完就做題的方式,教師還可以采用很多新穎的方式,如利用現代多媒體方式對學生進行視頻教學等等,以PPT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點進行匯總,再利用小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趣味性中學習,加深印象。
2.4合作型
學生學習需要發展的第一種必備能力就是口語的交際。對于英語學科來說,語言的交流的作用和重要性就相比其他學科來說要更加的明顯。學習英語和學習英語口語是相通的。
比如當學生在對一篇短文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短文進行分段學習,一個人負責一部分,不論是知識點的講解還是朗讀,這個過程能夠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加強,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增強。
2.5益智型
西方某著名的研究教育學者提出:學生學習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獲得學習這種知識的能力和方式,從而開發大腦。只有當學生真正地掌握了方法,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才能夠有所領悟有所收獲。
比如當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某語法知識點的復習的時候,由于學生已經學過這類知識點,所以教師再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勢必會引起學生們的枯燥。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室就需要引入一些習題,通過做題的方式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點,同時增加實際運用方面的技能。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還可以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習題的訓練,不僅能夠完成教學目標,還能夠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夠都得到了鍛煉。
3. 結論
總的來說,教師想要進行良好的學科教學,不單單是在英語方面都需要同學生之間有一個良好的互應行為。憑借著這樣的行為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還能夠制造一種寬松的氛圍進行學習,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龍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