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的綜合課程。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的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發展個性突出個性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內容生活化、活動化,能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和諧統一,有利于學生優良個性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以此帶動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關鍵詞:個性;活躍;德育
在此,以《清晨,誰在為我們忙碌》一課為例,將自己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個性的幾點淺見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 建立和諧關系,師生共同參與——個性展示的前提
師生關系和諧,有利于老師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不足之處,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大膽地展現自己。
在教學《清晨,誰在為我們忙碌》一課時,師借助幻燈、圖片、音樂、錄像實物等,充分挖掘教材,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情”引趣,在“趣”中內化,我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忙碌的早晨》,內容是老師早晨起床后的生活場景,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老師的世界是神秘的,能如此近距離地走進老師的生活,孩子們很是興奮,接著,多媒體切換畫面:“清晨,鬧鐘響起,小朋友從睡夢中醒來……”多么熟悉的場景,一下子就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之后,老師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小朋友們,清晨當你從睡夢中醒來時,你看到了家里哪些忙碌的身影呢?學生暢所欲言,真實的講述了自己的生活,從而教師引出課題。在師生互動中,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融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內心產生一股情感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 形式多樣,建立開放、自主的活動課堂——個性展示的核心
課標指出:教科書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實際情況,幫助兒童開展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課堂上,有了第一環節的情感鋪墊,接著,教師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清晨中,忙碌的身影”,并鼓勵學生上臺和同學一起分享自己發現的“勞動者”及采訪經歷。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身體力行,也來當一回“勞動者”:扛一扛桶裝水,體會一下送水工的辛勞;當一回交警來指揮同學過馬路;當一回清潔工,維護環境的衛生……有了切身的勞動體驗,學生深深地體會到勞動者的不易與辛苦;對勞動者的感激之情已溢于言表,教師借機激發學生:看,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有這么多勞動者默默地奉獻著,你們想不想送他們一個禮物呢?讓學生自由選擇,以唱歌、繪畫、朗誦等形式,來表現自己對勞動者的感謝,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三、 面向全體,樹立自信心理——展示個性的精神支柱
“要讓學生在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讓學生懂得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讓學生在活動中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并為此而高興。”這是新課標對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提出的基本要求。
課堂上,我請一位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上臺,與大家說說自己搜集的資料——“我發現的勞動者”,可能沒有料到老師會請他上來發言吧,教室里一下子靜下來,他更加緊張了,站到講臺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有的同學在下面已開始議論,有的同學面露譏色,他的小臉更紅了,我首先打破這僵局,用投影儀將他的調查表展示給大家看,表揚他做事認真細心,調查表寫得很具體。圍坐在四周的同學紛紛為他鼓掌,他有點兒害羞又夾雜著喜悅的神情。這時,我鼓勵他:“愿意和大家說一說這個采訪的過程嗎?”老師和同學向他投去滿懷鼓勵的目光。看到他已有所動搖,我高興地表揚了下面的同學,然后引導: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和他握握手,給他勇氣呢?學生高興極了,爭著上來和他握手,并通過言語鼓勵他。漸漸地,他鼓足勇氣,敞開心扉,雖然他說得很小聲,但是教室里出奇的安靜,當他說完時,同學不斷地給他以掌聲鼓勵。活動中的鼓勵,讓他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樹立了信心。
四、 知行并用,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個性展示的堅強后盾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學生的學習光靠智力不行,有了學習熱情也不夠,還得有堅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難,使學習取得成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一定要注意學生的活動操作過程。在完成活動中,不能讓學生因一時的困難而半途而廢。
課堂上,我請同學上來體驗勞動者的工作;一開始學生積極性高漲,有一個孩子體驗“換水工”,我請他繞教室走一圈,一開始他腳步雖慢,但還是走走停停,左右手輪流著換,可是走了半圈,臉色漲紅,估計是走不下去了,就停了下來!眼睛看著我,似乎在等我叫他回來,旁邊有同學說:“老師,他沒力氣了,我來!”孩子已經體會到勞動者的不易了,教學目的好像已經達到了,應該讓他下去嗎?我猶豫了。可是,如果孩子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不是也會這樣半途而廢了嗎?于是,我面帶微笑對其他同學說:“這位同學已經完成一半的任務了,離成功也只是幾步之遙了?你們覺得該放棄嗎?”“不該!”“要堅持!”不知是哪位同學,帶頭喊起:“加油!”頓時,加油聲響遍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有了同學們的鼓勵,他咬著牙,終于提著水走到了終點,盡管停了很多次,盡管氣喘吁吁,但是已然被成功的喜悅所覆蓋。
“梅花香自苦寒來”,相信通過這個活動,他不僅體會到勞動者的辛苦,更明白了我們做每件事情都應善始善終,靠自己頑強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
創設開放性、自主性、活動性的新型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智力開發課的教學內容活動化,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如癡如醉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他們在活動中明理而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成為有個性的人,才能適應今后社會的發展,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這將是社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寶藏。
作者簡介:
謝斯燕,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