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彥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139-02
摘 要 本文以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思考為題,從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有效策略三方面展開論述,深度思考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問題。
關鍵詞 國企 職業 經理人 制度 建設
之所以要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之治”的中國制度化建設進程中,也著重地引用了這句古語,就是為了能夠確保每一項制度的制度,都能夠更好、更卓有成效的執行,所以要把高層管理體系更加規范運行,從職務名稱到職業層級,從職業層級到每一個具體崗位,都是需要制度化建設的,總而言之,就是要從職務制度入手,對制度完善產生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
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主要有:更好地轉變國企高層管理方式、更好地轉變國企高層任命制度、更好地轉變國企高層薪資待遇三方面。
(一)更好地轉變國企高層管理方式
之所以要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就是要從高層管理入手,每一位職業經理人,都是國有企業發展的命脈和靈魂,只有命脈清晰,靈魂有高度,才能夠從高層對國有企業規范管理產生一個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深遠影響,而高層規范了才能帶動整個國有企業向著規范化、繁榮化的征程中前進,而在國企高層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制度不規范、制度執行不力、制度仍需完善等瓶頸因素,也正因為如此,恰恰就是需要從國有企業高層開始,實施一個翻天覆地的制度建設,總而言之,就是要從高層管理入手,對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產生十分深遠的意義。
(二)更好地轉變國企高層任命制度
之所以要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是因為在任命環節,在國有企業高層人才選用等方面,目前仍有不盡人意,不能盡善盡美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才被真正納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也正因為如此,該項制度才被賦予了更加不同凡響的意義,那么,高層任命決定著國有企業的發展,高層任命的制度化,才能夠確保高層人才管理、國有企業科學化管理的正常軌道,才能夠確保制度化、機制化得以正常運行,所以說,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勢在必行,高層、高管階層的制度規范,完全可以讓每一家國有企業邁上一個新的、更好的發展軌道,總而言之,就是要從高層任命入手,對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產生十分深遠的意義。
(三)更好地轉變國企高層薪資待遇
之所以要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是為了剛好地實施高薪養廉機制,也正如前面所說,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更卓有成效地提高國企高層薪資待遇,那么這種高薪提升、高薪養廉、高薪聘請,也不是無止境、無原則的,而是需要制度和機制框架下的更好制約,那么,這種有效的制約有來至哪里呢?顯而易見,就是需要更加有效的制度去制約、去更好地執行,都是為了保證,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國家所有行政體系、行政機器,能夠更好、更規范的運行,總而言之,就是要從薪資待遇入手,對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產生十分深遠的意義。
二、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制度建設文件相對缺失、制度執行態度不夠明確、監督機制建設不夠完善三方面。
(一)制度建設文件相對缺失
從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情況來看,我國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文件相對缺失的問題是極為嚴重的。自2002年以來,雖然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已先后出臺了十幾個涉及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的相關制度,并在2015年后,出臺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等等文件,但其中并沒有一項制度或文件是完全只針對職業經理人的而設計的。這樣的問題就導致了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在建設的過程中缺乏文件的指引和精神的領導,讓國有企業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缺乏對于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具體抓手,影響了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進度。
(二)制度執行態度不夠明確
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說是有關部門對于我國國有企業政權分離深化改革的進一步要求。這更加意味著我國國有企業的經營工作及管理工作由國企黨員干部轉移到了職業經理人的手中,這進一步深化了我國國有企業的政權分離。但是在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過程中,常常存在著政權分離態度不夠明確的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之所以出現,其根本原因還是由于部分國企領導舍不得割肉、放不下手中的權力所導致的,部分意識提高不上去的國企領導,對于職業經理人制度懷有這樣的態度,就導致了職業經理人制度在國有企業經營及發展的過程中形同雞肋,并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發揮出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所應具有的職能。
(三)監督機制建設不夠完善
傳統的國有企業監督機制主要以對于國有企業黨員干部的監督機制以及國有企業內部的財務審查機制為主,而職業經理人制度將職業經理人樹立為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其既不能算做國有企業黨員干部的成員,也不能夠將其視為國有企業內部的普通員工。這就需要國有企業在推動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時,完善針對職業經理人的監督機制,防止國家資源的流失和浪費。但從我國國有企業現階段職業經理人監督機制的建設情況來看,很多國有企業在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時,其職業經理人監督機制往往都存在著缺失或不夠完善的問題,不能夠有效的對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實行監督。這樣的問題就容易導致職業經理人在管理國有企業時存在貪污受賄獲中飽私囊等等問題,進而造成了國家資源的浪費或是國有財產的損失。
三、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有效策略
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有效策略主要有:完善制度建設文件,堅持黨管企業精神;明確制度建設態度,積極落實國家政策;完善建設監督機制,加強高層管理力度三方面。
(一)完善制度建設文件,堅持黨管企業精神
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不僅僅是我國國有企業體系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更加是我國國有企業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階段。想要建設好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就需要我國國有企業相關領導及國家相關部門能夠完善制度建設文件,堅持黨管企業精神。針對國家對于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相關文件缺失的問題,我國國有企業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解決。其一,國有企業相關領導應對國家相關部門提出申請,針對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在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哪些不解?有哪些文件中相對模糊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予以說明等等方面作出匯報,并深度研究國家相關部門下發的文件,努力在制度上響應國家的號召,在改革上遵循國家的要求,推動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高效建設。其二,國有企業相關領導應針對現階段國有企業在建設職業經理人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困境及現實因素的制約等等方面作出匯報,向相關部門申請國有企業在改革的過程中動作上的支持及人員劃分上的幫助等等。保證國有企業在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過程中不走錯路,少走彎路,保證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效率。
(二)明確制度建設態度,積極落實國家政策
在國有企業建設職業經理人相關制度時,常常存在著部分國有企業相關領導人對于國有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的態度相對模糊,不夠明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就影響了國有企業在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時,建設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影響了國家政策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的貫徹落實,針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國有企業相關領導人能夠明確制度建設態度,積極的落實國家針對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相關方針政策。在這一方面,國有企業相關領導人可以在國有企業內部召開黨員大會,匯報現階段企業在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在黨員大會中明確地指出國有企業對于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態度,為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提供相對寬闊的空間。除此以外,國有企業黨委應對國有企業內部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作出具體規劃,從職業經理人制度落實的時間、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人選、國有企業后備職業經理人人選、國有企業在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過程中做出了哪些轉變?等等方面做出詳細說明,從而科學有效地在國有企業內部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積極的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
(三)完善建設監督機制,加強高層管理力度
在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過程中,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監督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從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監督機制的具體建設情況來看,很多國有企業對于職業經理人都缺乏有效的監督,這就需要國有企業相關領導能夠在建設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過程中完善職業經理人監督機制,加強對于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監督力度。首先來說,國有企業黨支部應堅持黨管企業的原則,在國有企業黨支部內部應設立對于職業經理人的日常監督機制,努力推動國有企業黨支部對于國有企業運營情況等多方面的高層管理作用。除此以外,國有企業應加強對于職業經理人日常決策的監督力度,并通過在國有企業各個部門設立監督機制來保證職業經理人在日常決策過程中的科學性。需要注意的是,國有企業在對于職業經理人實行有效監督的過程中,不應制約職業經理人日常工作的開展,監督部門所負責的工作應限制在對于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日常工作的監督,監督部門在監督職業經理人的過程中,不具備否定職業經理人日常決策的權力。通過這樣的方式,自然就能夠保證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正常建設和科學建設,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中,職業經理人制度必將對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針對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在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時存在的諸多問題,相關部門及有關人士也將予以重視,通過總結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遇到的困境,以及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存在的諸多現實問題等等多方面予以分析并積極地獻策獻力,為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提供真正行之有效的相關策略,推動、完善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楊文剛.國有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制度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30):104-105.
[2]陳大棟.國有企業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若干問題的思考[J].當代電力文化,2019(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