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進行,各學科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視,中小學音樂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引導者,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
關鍵詞:中小學 音樂教師 教學能力
隨著新的中小學音樂大綱的推行,中小學音樂教學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對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素質教育改革在逐步推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教學改革的重點,小學音樂教學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以教師能力的提升來提高小學生的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包含了研究教材和備課的能力、課堂實踐能力、教學環節把握和反思能力,切實促進中小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高。
一、提升教學環節掌控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
作為音樂教師,必須熟悉中小學音樂課本的所有內容和音樂的基礎知識,在具體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充足的準備進行有效的教學環節設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整體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依據小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靈活改變教學內容和方式。小學音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應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緊密聯系音樂內容展示教師突出的音樂教學能力。音樂教學能力是經過長期的鍛煉形成的,需要音樂教師的不斷探索和鉆研,用豐富的知識、卓越的人格魅力和個人情感來喚起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教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能力的體現來突出教學效果。首先,可以創造有效的音樂教學情境: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有一艘小船在滑行,船上小孩子的歌聲在飄蕩,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其次,學生對音樂情境和音樂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師可以通過演唱和課堂表演環節來引導小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切實提高小學生音樂學習的質量。靈活把握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的音樂教學是教師能力的體現,也是保證中小學音樂課堂良性發展的必要素質。
二、增強音樂教材分析能力,挖掘教材的深刻內涵
小學音樂教材包含著基本的音樂知識,體現了音樂核心素養的具體培養內容,提高教師的音樂教材分析能力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基本的教學目標通過一定歌曲的學習,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通過音樂教學來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是教學的根本。教師要結合音樂課本中蘊含的音樂理念,像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和音樂與國家的主題,同時結合創作背景來分析音樂作品的表現形式、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音樂情感。教師的教學能力體現在對音樂教材內涵的深入挖掘。
例如在《蝸牛和黃鸝鳥》歌曲教學中,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分析來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這首歌曲體現了音樂與自然的聯系,結合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和它們的音樂語言進行音樂學習,可以增強小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師通過發掘音樂作品中的內涵,可以進行主題式的音樂學習,引導小學生投入到更加有效的音樂學習中,獲得內心和情感的雙重熏陶。
三、積極利用現代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新的教學媒介融入學校的課堂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也要拓寬自己的視野,通過對于現代技術的掌握和良好運用,在音樂課堂上創造形式多樣和效率極高的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必須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的教學技術,讓音樂課堂變得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多樣,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有效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能力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決定了中小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小狗抬轎》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網絡資源來進行教學。首先,結合網絡資源為學生播放歌曲并配以相關的視頻內容,讓學生熟悉音樂旋律和歌詞。其次,在教學中可以把音樂和學生實際相結合,播放與歌曲相關的影視作品讓學生對音樂旋律有更切身的體驗。最后,教師可以把這首歌曲下載到音樂播放器中,在課間為學生反復播放,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持續性和趣味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用知識和技能來完善自己,切實把握好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既需要系統的學習,也需要教師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周群.淺析如何提升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28).
[2]伍潤華.音樂教師的歌曲即興彈唱能力訓練模式研究[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16(04).
(作者簡介:楊麗麗,女,云南藝術學院民研所2017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藝術教育與現代美育)(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