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的幼兒時期是孩子性格、審美、身體協調能力、智力發展等逐步養成的關鍵期。舞蹈則是培養孩子各方面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接受恰當的舞蹈教育十分必要,其目的是幫助幼兒學會感受與欣賞舞蹈,并進而提高幼兒舞蹈鑒賞力和表現力。本文就學前教育課程中幼兒舞蹈教學的重要性及意義進行探討,以期為后來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學前教育 幼兒 舞蹈教學 重要性
一、引言
舞蹈教學除了注重幼兒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等基本的學習條件外,還能在不知不覺中為幼兒養成堅定意志打下基礎,同時加強幼兒的耐心和創造力。所以,在學前教育中,幼兒舞蹈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二、舞蹈教學可以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
幼兒身體的成長和發育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其身體器官的各部分正處于快速發育階段。因此,基于糾正幼兒不良習慣造成的身體問題考慮,加強幼兒舞蹈訓練十分必要,而且可以增強兒童的身體素質。由于舞蹈是一種要調動全身各部位的運動,反映了生活中的情感和個人形體藝術。因此,適當的舞蹈訓練不僅有助于兒童身心健康,對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和協調性都有幫助。
三、舞蹈教學可以培養幼兒的優秀品質
學前兒童由于身體比較柔韌,易于開展舞蹈訓練。舞蹈訓練在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的同時,有利于孩子氣質、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還可以鍛煉兒童的思想意志。尤其是女孩,從小養成高貴、優雅、善于審美的氣質,對其將來的成長很有幫助。所以,幼兒堅持學習舞蹈可以促進其毅力和耐力的提高,還可以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而這些優秀的品質對于孩子長遠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舞蹈教學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適當的舞蹈訓練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對促進其智力發育方面有著突出的效果。舞蹈藝術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完全“開放”的大腦。那些天馬行空又帶有藝術審美特色的舞蹈內容慢慢滲透進孩子的內心,為他們埋下了一顆美育和創新的種子,深深地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基于這一原則,舞蹈教學不應是簡單的技能教學,而應將舞蹈教學過程融入兒童自身的學習和探索活動中。舞蹈教育在開發兒童潛能和提高兒童智力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孩子的世界中,天馬行空的想象是美好的,舞蹈教育要利用這一特點,充分調動兒童的探索意識,培養兒童的多種能力,使兒童在學習舞蹈、表達情感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學前階段后期的學習中,教師還要給孩子自己創編舞蹈的機會,讓他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舞蹈技能進行創編,這種方法能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和藝術天分。因為在創編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進行集體編排,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培養幼兒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團結精神。
五、舞蹈教學可以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舞蹈和音樂往往是相伴而出現的兩種藝術形式,二者既有各自獨立的領域,也有互相交叉的部分。就像民族舞配上民族樂曲,例如《格桑花》就是藏族舞的典型代表;古典舞配上古典樂曲,比如《高山流水》等經典代表作;流行音樂就要配合歡快的舞步,如經典幼兒舞蹈《帥氣風》,顧名思義,就是體現孩子帥氣可愛的一面,舞蹈動作自然要以歡快、明朗、跳躍為主,這樣才能體現孩子們的朝氣蓬勃風貌。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舞蹈教育會采用一些富有童趣的歌曲來進行伴奏,比如《一直迷路的小花鴨》的韻律和節奏就比較富有變化,幼兒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再進行舞蹈表演更能體現出人物角色的特點。還有“Baby Tree”等好聽又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它們適用于幼兒舞蹈學習中的編舞。在舞蹈的練習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樂曲會熏陶幼兒的樂感和節奏感,培養他們的樂感和審美情操。
六、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舞蹈教育在學前教育中占據主要地位,對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審美情趣、創造力等方面都有所幫助。舞蹈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古典曲目的舞蹈有益于幼兒傳承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同時,幼兒舞蹈和成人舞蹈都是動態藝術,并以人體為工具,通過人體動作的詞匯來表達一定的思想和情感,這對于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也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幼兒舞蹈還包含了獨特的童心和童趣,增加了兒童對真、善、美的感情和親和力。因此,開展學前教育舞蹈培訓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慧霞.對于學前教育中幼兒舞蹈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速讀旬刊,2016(05).
[2]趙靜.幼兒舞蹈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性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6(10).
[3]黃娟莉.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編創能力的教學策略[J].黃河之聲,2016(17).
[4]何輝.淺析學前舞蹈教學對幼兒素質培養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2(17).
[5]張洋.舞動童趣靈動童心——幼兒園舞蹈教學活動初探[J].生活教育,2014(14).
[6]呂無忝.幾種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的研討[J].早期教育,1988(03).
(作者簡介:盧春芳,女,本科,山西省臨汾市群眾藝術館,館員,研究方向:舞蹈<群藝館大型活動、培訓、輔導>)(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