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丁祥
【摘 要】 目的:文章主要針對在在臨床治療階段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使用相關抗生素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方法:選擇回顧性分析調查方案,通過完全隨機的方法選取420例在2017年1月~12月被我院呼吸內科收治進行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患者,對藥物種類、用藥所占百分比以及藥物使用的合理程度展開統計分析。結果:抗生素藥物頭孢曲松、頭孢噻肟鈉、頭孢他啶在臨床患者中使用率和利用指數比較高。結論:抗生素在臨床治療相關呼吸內科疾病的過程中可發揮重要的作用,但藥物的使用合理程度還仍待提高。
【關鍵詞】 抗生素;呼吸內科;藥物治療;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009-01
引言
抗生素作為治療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藥物,在臨床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合理應用與否對治療效果直接產生影響。本院是以精神病專科為主的綜合性醫院,呼吸科收治的患者中老年合并精神疾病者較多,住院時間長、醫院感染率高,病情及用藥情況相對復雜。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院呼吸科病原菌的分布及抗生素的應用情況,為提升臨床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回顧性分析調查方案,通過完全隨機的方法選取420例在2017年1月~12月被我院呼吸內科收治進行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360例患者治療使用了抗生素藥物,有220例患者為男性,140例患者為女性,年齡在14~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8±2.8)歲。用藥時間為2~60天,平均時間為(18.8±2.5)天。
1.2 方法
調查小組成員將500張有效處方中的相關數據均統一錄入至Excel表格中,表格設計形式為處方日期、患者信息(性別、年齡)、藥物名稱、使用劑量以及用藥天數等。將錄入好的樣本進行抽查,在確定無誤后,將數據庫建立,對相關數據(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品種、聯合用藥情況以及合理用藥情況)進行相關統計學處理和分析。抗生素合理使用判定標準:根據WHO推薦的規定日劑量(defineddailydose,DDD)以及藥物利用指數(drugutilizationindex,DUI)標準。DDD則參照《中國藥典》所規定的適應癥用量,DDDs則屬于不同藥物消耗的比較指標,計算方式:DDDs=抗生素總耗藥量/DDD。其中DDDs值越大,在表示抗生素藥物的使用頻度越大,可進一步體現出臨床對于抗生度的使用,具有較大的選擇性。
2 結果
2.1 抗生素藥物使用種類情況
選取的420例患者中只有360例患者在治療階段使用了抗生素,藥物使用率為85.71%。藥物使用所占百分比結果由高到低排序前三個名稱頭孢曲松、頭孢噻肟鈉、頭孢他啶,所占百分比分別為39.43%、25.61%、20.67%。第一、第二代頭孢菌素類及部分頭霉素類使用率較低。
2.2 藥物聯合使用情況
一聯使用患者數為322例,占總數的89.44%,二聯使用患者數為25例,占總數的6.94%,三聯使用患者數為2例,占總數的0.55%,其他情況患者例數為1例,占總數的0.27%。見表1。
2.3 藥物使用不合理情況
在藥物利用指數方面,頭孢噻肟鈉、頭孢他啶等一些藥物的利用指數稍微超過1,代表在藥物使用過程中有合理度較低的情況存在。即有7例治療時間超過合理要求,占1.94%;有5例藥物使用劑量超過合理有要求,占總數的1.39%,有4例聯合治療藥物使用不恰當,占總數的1.11%。
3 評價
人們對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區,普遍認為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藥,有預防感染的作用,而且覺得價格高的抗生素效果高于價格低的抗生素,造成抗生素濫用的情況。所以導致一些醫院在使用抗生素時出現濫用、多用的不合理現象。1)抗生素的應用原則。醫生在給患者開藥之前,可以先進行涂片檢查來確定患者的病原體類型,然后根據病原體的種類選擇最合適的抗生素品種。常見的病原體類型是G-桿菌、G+球菌中的葡萄球菌、厭氧菌和綠膿桿菌,不常見的有真菌、結核和非結核類分支桿菌好而極少見到的巨細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蟲等。2)聯合用藥應該遵循的原則。對于常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來說,使用一種抗生素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聯合用藥的。對于一些特殊患者,例如自身免疫功能不全的兒童或者免疫功能下降的老人、混合感染的患者、感染不明病原菌的患者以及還患有其他疾病類型的患者,可以進行聯合用藥治療,不同藥物之間發揮出不同功效達到增強治療的效果。聯合用藥要根據各類藥物的功能進行合理配伍。可以在繁殖期殺菌劑中加入靜止期殺菌劑可以起到不錯的協同作用;在速效抑菌劑中加入靜止期殺菌劑中也具有累加協同效果;但是速效抑菌劑和繁殖期殺菌劑不適合聯合使用,二者是拮抗作用。所以在聯合用藥時,一定要分清楚每種藥物的作用。3)抗生素給藥途徑和次數。(1)給藥途徑。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感染情況選擇正確的給藥途徑。如果患者的感染情況比較輕,最好選擇口服方式給藥,以提高藥物吸收效率;對于一些感染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采取肌內注射或者是靜脈注射的方式,以便可以將抗菌藥物直接作用于血液中。(2)給藥次數。藥物發揮作用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所以合適的給藥次數可以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結合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的互相結合原理確定合適的給藥次數是每個醫生必須要遵守的基本前提。對于一些濃度依賴型的藥物,例如孢菌素、氨曲南、青霉素等,這類抗生素的殺傷力較強,不可同時攝入過多,要循序漸進。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呼吸系統感染的致病菌種類在不斷發生變化,耐藥致病菌株也在不斷增加,抗生素選擇正確與否,關系到感染的轉歸,這就對臨床抗感染治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臨床醫師應遵照抗生素使用原則,合理選用抗生素,嚴格掌握撤換藥原則,避免耐藥菌株的出現,確保臨床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 冉茂娟,范賢明,湛曉勤.呼吸系統細菌定植與感染[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2):319-320.
[2] 畢建斌.關于呼吸內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療探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5,8(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