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良
摘 要: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但是對于閱讀課的知識點講解和運用很少有研究。通過觀察量表的設計,能夠對課時教學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達成,進行有效的分析。
關鍵詞:知識;能力;情感
筆者最近對有關課堂觀察理論知識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理解, 并且一直堅持用科學的觀察法指導自己進行課堂觀察, 并進行細致的分析。教育觀察特別是課堂中的教育觀察歷來都是重要的教育科研方法。
對原有理論的驗證和突破,最有力的證明是事實,而對事實最直接的認識是通過觀察獲得的。在教育科研中不少有影響的研究成果也與觀察法的運用有關,比如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結構的發生學研究,最初采用的是自然觀察法。而蘇霍姆林斯基關于教育與兒童全面發展的關系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對大量兒童和教育現象長期觀察的基礎之上,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擔任工作期間,不但聽了許多節課,而且先后寫下了3700名兒童的觀察記錄。[1]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但是對于閱讀課的知識點講解和運用很少有研究。下面,筆者以一堂英語課(牛津教材Fun with English 7A Unit 3 Reading Halloween的第二課時)為例,對其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觀察與分析。
一
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改進教師的英語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成果的完善與發展。因此,課堂教學設計一要突出一個“明”字,即目標明確。首先,從目標制定來看,制定的目標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教學目標是否能明確地體現在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能緊密圍繞實現目標服務。二要突出一個“清”字,即層次清楚。教學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集中,教學效率高。
這是7A第三單元U3關于慶祝節日的話題,前面U1談了自我介紹,U2談論我的一天學校生活。這是第三課時。第一課時已經介紹部分節日,第二課時整體理解文章大意,第三課時主要任務是精讀,完成知識點的理解,并為本單元最終完成Main task:節日介紹打好基礎,做好鋪墊。因此,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和本課時在單元中的地位,[2]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如下: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與本單元話題“萬圣節”相關的重點詞匯及語言點。
(1)與萬圣節相關的詞組如:tell...about,in the USA,have a party, a game called..., at Halloween,cut out,lots of love,knock on,trick or treat,give...as...,play a trick on,wear costumes with masks,pumpkin lanterns,on the evening of October 31st.
(2)與萬圣節相關的句型如: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What do we do for Halloween?If they do not give us a treat,we can play a trick on them.
(3)與萬圣節相關的重點語言點如:thank you for doing something,a gamed called,at Halloween,give...as...,wear costumes with masks,on the evening of October 31st.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與萬圣節相關的詞組和句型;能夠在情境中靈活掌握和運用本課時的詞匯,為寫作做好鋪墊。初步了解信件的寫作格式。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擴大知識面,了解中西方不同的節日文化。
二
為了研究該課時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筆者設計了觀察量表,觀察維度為:課程性質——目標;教師教學——機智。
■
上表是觀察者對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所涉及的活動、用時、效果進行的觀察。其中在效果一欄中,A表示效果很好;B表示效果一般;C表示效果有難度;D表示活動難度大,效果不好。
三
由觀察可見,本節課目標完成情況如下:
1.知識目標完成得較好
(1)教師通過以舊帶新法學習了本節課的生詞——通過3個問題和一些圖片復習Halloween相關常識,然后用缺詞填空的方式,Write some words about Halloween.
(2)通過情景設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本節課的知識點尤其是一些短語的用法。這些問題以信息為依托,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答案是多元和開放的。
(3)通過設計靈活多樣的訓練讓學生操練本課時的知識點。除了on the evening of...這個點,其他內容從講解到訓練,都比較到位。
教師在處理on the evening of...這個知識點時,呈現知識后,立即出示四道不同類型的題目:
(1) My friends give me some presents _____ Christmas every year.
(2) He got home _____ the morning of the 4th last month.
(3) It is a good idea to go for a walk ____ a sunny morning.
(4) I dont have a party ____ this week.
學生幾乎沒有幾個能答對,原因是在一個新的知識呈現之后,教師少了教的環節,直接進入訓練環節,而且難度跨度很大,忽視了學生的能力水平。
這個環節筆者認為按照以下方法處理效果會更好。
(1) 通過問題呈現知識。
在提問 “When do people in America celebrate Halloween?”后, 學生的回答是“On the evening of October 31st.”。
(2) 通過再現已有知識,導入新學知識。
這時可以通過其他幾個例子復習on的已經學過的用法——具體到某一天或者某幾天,再通過情景呈現含有以下詞的句子 “on a sunny day, on a cold day, on Sunday morning,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24, on the afternoon of April 14, 2011”進行口頭訓練。
(3) 指導學生自己觀察歸納總結。通過以上例子,歸納出on的另一個用法,具體到某一天或者某些天的晨、午、晚和夜。
(4) 接下來設計一個情景對話,來練習on的用法。對于學生層次較高的,可以適當增加in,at 的填詞訓練。
2.能力目標基本達成
“一般認為,非常規問題的解答需要重構現有問題,需要生成新的觀念,因而更有利于促進創新新思維。”
教師通過挖掘教材內容,開發非常規問題,根據學生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多種方式進行訓練和提高,層層遞進,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通過大量信息輸入再次感知已學知識點,并且通過獲取的信息猜出節日。
教師通過猜謎游戲Lets guess來讓學生通過已給4層信息,猜出節日,信息是漸漸給出的:給一個信息,猜;不對,再加一個;以此類推。這樣通過信息呈現,既是對剛剛學習的知識點的復習和運用,又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中西方節日的相關信息和習俗。
(2)通過小組合作,談論最喜歡的節日,有效地進行信息輸出。
(3)通過給加拿大友好家庭寫一份回信,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知識(書信格式,節日介紹方法等)組織語言,并且培養學生交際能力。
3.情感目標,討論達成
通過提問“How to treat festivals in different countries?”讓學生討論,此類問題不需要標準答案,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鼓勵暢所欲言,可以促進新觀點的產生,有利于學生思考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雖然教師在學生回答后給出自己的建議:
(1)respect(尊重)and inherit(繼承)
(2)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然而很多學生的觀點更為有趣和值得思考,例如有學生說“We can learn English by celebrating some festivals in western countries.”“When I am in a foreign country, if I like the festival, I can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if I am not interested in it, I can respect it.”在這個環節,教師更需要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入鄉隨俗,體現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
四
評價一堂課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目標制定是否準確,目標達成是否有效,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一個都不能忽視。通過多次課堂觀察,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課堂和實際上課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會讓學生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
1. 注意創新
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們的共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產生學習仿效的欲望。
2. 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3. 煥發活力
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參與進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目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Tell it, forget;show it, remember;experience it,learn it.(告訴它會遺忘,展示它記住了,參與它才是真正學習。)
4. 講求實效
不走過場,不擺花架子。即努力做到教學內容充實,課堂訓練扎實,教學目標落實。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研究及方法[M].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4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