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萍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音樂課程結構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轉變,欣賞課能夠培養個人聽覺審美能力,課后作業設計也十分重要。從中學音樂欣賞課概述出發,提出加大興趣類型研究、應用網絡資源渠道、樂曲創新性設計、舞臺劇表演合作等策略,為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做出積極幫助。
關鍵詞:中學;音樂欣賞課;課后作業設計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教育部門表示,中學生的培養已經不能僅限于“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向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轉變。音樂是藝術的重要表達方式,在欣賞過程中,我們能夠收獲更深層次的審美感悟。而這種情感的表達也正是演奏者所要傳達的根本理念。因此音樂欣賞不能局限于課堂,而是要深入到生活中。
一、中學音樂欣賞課概述
當前我國中學音樂欣賞課程呈現出一種簡單化模式,很多教師認為欣賞課就是把曲目按部就班的播放出來即可,最多就是融合一下多媒體視頻。欣賞課結構也因此變得較為單一。但是都勻市某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是藝術的傳達,也是當前應試教育背景下對學生審美能力、藝術素養樹立的根本途徑。中學生年齡階段的心理發育開始表現出:獨立性、自主性、思考性,所以這也是人文觀念培養的最佳階段。音樂不僅僅是唱、說,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傳達,是藝術教育的其中之一,其中囊括了生活、心理、思維、歷史、宗教等方面內容,提高音樂欣賞課的質量不僅僅能讓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能在其中感知到更加豐富的社會情感,對于日后個體成長、社會交往都可以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職能也不是僅僅播放教材曲目這么簡單,需要找到藝術與課堂之間的平衡點,不斷豐滿自我科學知識儲備,用豐富的知識底蘊設計出高效、輕松、活潑的音樂課堂,并在此基礎上將欣賞延伸到課后,在生活中融合藝術引導,通過作業目標的合理設計,讓學生提高對音樂課堂的參與興趣,從而變得更加熱愛生活與藝術[1]。
二、課后作業的設計
(一)加大興趣類型研究
教育學者曾經提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踐中這句話也有充分的表達。作業可以分為課上與課后兩種,課堂上的任務教師能夠引導完成,但是課后作業大部分則需要學生自己思考執行,然后通過對教師的反饋,能夠體現出自己對于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因此,課后作業是音樂課堂的延伸,其設計理念同樣十分重要。目前我國中學音樂欣賞課堂課后作業模式較為單一,大部分都是“設定目標曲目—課后聆聽—寫出感受”這樣的流程,不僅形式單一,而且學生主體性被嚴重忽略。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角色,教師要充分關注到其興趣、愛好、心理要求,在課后作業設計之前,尊重學生意愿,做好前期調查工作,利用投票、問卷調查、自主闡述等方式做出興趣研究。
(二)應用網絡資源渠道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網絡平臺以其獨有的大數據、高效率等優勢迅速得到了各行各業的廣泛認同。為確保音樂欣賞課后作業設計更加豐滿,教師可以充分應用其這一技術,例如:在學習完《西班牙斗牛舞曲》一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課后在網絡上查找類似曲目的任務,將驚險、刺激、威武、喧鬧作為檢索關鍵詞,提高學生對于同類型音樂的識別認知。另外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中豐富的影音資料來拓寬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知識面,例如《絲綢之路》一課學習后,教室可以布置作業:1.觀看同名紀錄,配合樂曲談談感受;2.感受合成音樂與交響樂隊的區別。這樣學生通過觀看大漠風光能夠更加清晰地感知到地域風情。
(三)樂曲創新性設計
“創新”是目前我國對于教育進程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都喜歡“按部就班”地進行課程,雖然操作簡單,但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發散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將“創新理念”融合在課后音樂欣賞作業的設計當中,通過改變歌詞、節奏等方式提高自我探究能力,在課堂上演唱創作曲目,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例如:《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歌詞中表現了西南少數民族待客特色,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觀看彝族舞蹈視頻,然后課下自主創編,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四)舞臺劇表演合作
中學生年齡普遍在12~16歲,這一階段孩子對于單純理論性、學術性、概括性的作業任務往往會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態度。教師可以通過在音樂欣賞中加入表演元素,讓課后作業更加富有實踐性,從而培養出班級同學演唱能力,融合舞蹈、演奏、律動等元素,充分表現出音樂欣賞過程中體現出的綜合性。在課后作業中融合舞臺劇元素能夠充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舞臺劇形式中融合大量表演、音樂的銜接,學生可以在課后自行組織小組,通過合作的模式來進行臺詞的分配、肢體動作的排練、音樂板塊的接洽等活動。在課堂上同樣以小組的形式在臺前展示,這樣直觀、清晰的作業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執行的興趣,并且在合作過程中還能養成團結協作、互敬互愛的好習慣,培養同學之間的感情[2]。
綜上所述,我國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學生審美能力、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教師不僅僅要在課堂上傳授音樂知識,同時要將欣賞的理念延伸到課后,通過科學化、規范化、動態化的作業設計,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欣賞意識,其不僅自我學習能力會因此得到提升且音樂知識面也會隨之拓寬。
參考文獻:
[1]郝敏.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的能力培養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152.
[2]陶倩.芻議中學音樂欣賞教學新模式構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203.
編輯 劉瑞彬